互聯網企業不喊著搞點硬件仿佛就不是第一陣容里的。互聯網企業于網絡信息傳播近水樓臺,熱點不斷,喊用戶、喊體驗、喊入口,搞得王小丫在《互聯網時代》開門見山問老周,到底什么是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企業不喊著搞點硬件仿佛就不是第一陣容里的。互聯網企業于網絡信息傳播近水樓臺,熱點不斷,喊用戶、喊體驗、喊入口,搞得王小丫在《互聯網時代》開門見山問老周,到底什么是互聯網思維。幾何時,互聯網大佬們已經在喊硬件了,擺出一副敢喊搞硬件的互聯網企業才是大哥級。于是乎,硬件風暴來了,手機玩爛了,你們玩吧,手環好,貼身入口。路由器好,網端入口。搞雙筷子,做個體重秤。崇尚著仿佛握在手里、綁在手腕的就是獲得入口的狹隘思維。動作也是牛刀小試居多,以低成本硬件為導向,限量出售,到底是饑餓呼喚還是魄力不夠。心思多用在了吆喝,錢多花在了輿論。腰里別了個喇叭,并沒有鉗子。互聯網搞硬件,硬件商作為擂主自然不甘示弱,你玩硬的,我玩軟的,好生熱鬧。
敢玩大件的才是真魄力,在這要說的是電視的“第四屏”暗戰,戰斗在客廳打響。在電視里最典型的莫過于異軍突起的樂視TV和傳統豪強創維電視,一個是“平臺+內容+應用+終端”定位,一個是捍衛硬件品質,發揚極客精神的革新者。不同的是,樂視是內容屬性,硬件為載體,掛羊頭賣狗肉。創維是硬件屬性,互聯網為催化劑,掛羊頭賣羊肉。
兩者的終極目標是軟硬閉合,只是起點不一。兩者若互補合作,力量驚天。若分道揚鑣,在軟硬閉合的道路上,誰更勝一籌?
產品角度
創維的工業底蘊深厚,具備自主研發實力,其研發的芯片和酷開系統均是智能電視領域重大突破,已經體現了其強大的工業能力,這是新入的樂視所不具備的。創維這家深圳企業頗有深圳作風,在傳統制造業覺悟較高,頗有急脫馬褂換上燕尾服的意思。創維對電視進行快速迭代,去年聯合阿里巴巴推出酷開云電視,聯合愛奇藝推出創維盒子。今年又推出了G8200的4色4K電視,在GLED中內置的4K MEMC+技術,通過更快的背光掃描,以及更精確的模擬插幀計算,解決了4K片源圖像抖動的問題,這款電視代表了國內4k電視的頂級水平,也實現了國內高端芯片的首次量產,這都是他們工業實力的強大體現,其表現出的互聯網極客精神很值得彩電業學習。樂視的做法是整合供應商資源,組合一套高配置產品,其60寸的超級電視便是如此。與小米做手機一個路子,縱然配置不錯,但品控處弱勢,樂視不具備自主研發團隊是其短板。研發和品控都是產品的核心,當然這并不是短期內所能做到。
供應鏈渠道角度
供應鏈管理對硬件輸出有著任督脈絡的重要作用。這是傳統電視商的壁壘,也是重要資本。樂視喊出要消滅渠道,自己就是渠道,這是互聯網企業的銷售方式。而渠道恰恰是創維等傳統彩電豪強的優勢。消滅渠道有兩種可能,一種是降低渠道成本,獲得價格優勢回饋用戶。另一種是自身能力短期內無法做通渠道,干脆化瓶頸為營銷點,吆喝成優勢,吆喝本就是互聯網企業的獨門絕技。渠道不僅是經銷商,還包括售后,尤其對于電視這種大件耐消品,不像手機換新那么快,售后極其重要。在售后方面,創維多年積累的售后網絡,是新入者所遠不及的,這恰恰是老牌企業的一大門檻。樂視必然發力售后、配送,意味著樂視的售后和配送將從互聯網企業的輕資產模式,轉向重資產模式,這必將壓低利潤,影響到樂視本身的低價策略。
供應鏈倉儲管理
互聯網企業說了,咱不需要倉庫,咱是靠訂單、靠營銷、靠直銷,不壓貨。任憑你互聯網思維在牛,也必須加強供應鏈管理,不要拿無知當自信。制造硬件,量化生產,必然有倉儲存在,富士康等不是你家倉庫。像部分企業老是拿“售罄”、“饑餓”等方式忽悠消費者,事不過三。市場需求大的過可口可樂?啥時候聽說過可口可樂售罄了?只是沒有大單量產的信心和魄力罷了。楊元慶最近指責部分互聯網企業說的很好,不去琢磨如何苦練企業內功,怎樣做好研發、把控產品質量,而希望利用互聯網迅速獲得商業成功。他們要么讓用戶總是饑餓著,要么產品質量、售后服務頻頻出現問題,消費者投訴不斷。
營銷模式
說到營銷不得不提到樂視的內容優勢。樂視自制內容非常豐富,包括其打造的娛樂產業鏈和影視劇產業鏈,版權優勢明顯,這是樂視在硬件領域的最大優勢。之前提到樂視是掛羊頭賣狗肉,這是他們的內容戰略,硬件收入占小,甚至是硬件讓利,而背后的內容購買、應用分成和內容廣告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這的確是一條非常美好的生態產業鏈, 但美好的產業鏈背后是政策風險與中國家庭電視收看習慣的挑戰,近日廣電總局責令樂視進行內容整頓,廣電總局認為商業網站不應成為內容服務方。成為內容方需頒發牌照,但總局已停止發放牌照,這對樂視的產業模式造成了巨大沖擊,甚至是毀滅性打擊,一度造成樂視股價下挫和消費退單現象。樂視模式的另一個挑戰是中國家庭的電視收看習慣,即家庭否愿意為具體內容而支付?這需要一個極其復雜的培養過程。
創維的營銷策略是穩中求勝,但是這家企業市場反應非常快,為貼近年輕人,把發力娛樂營銷上升為戰略,曾一度簽下周杰倫做代言,連續斥巨資贊助北京衛視《最美和聲》,網絡雙端總冠近期熱播的《大魔術師》,并與愛奇藝深度定制衍生劇《魔術先生》,互聯網娛樂營銷玩的是爐火純青。《大魔術師》期間,創維4K電視銷量更是穩居第一,合作愛奇藝不僅為娛樂,更是其加深互聯網合作的重要一步,尤其是愛奇藝這種版權優勢的內容商和集成商,是創維大體系中所需要的合作伙伴。創維擺出一副沒有黃金甲,也要黃馬褂的架勢,態度是好的。
還原智能電視本質,縱然有著“第四屏”的巨大光環,但其本質首先是個電視。實際上, 我們大多數家庭的節目收看還是存在于廣播信號的電視臺內容,互聯網內容縱然虎視眈眈,頗有占領家庭娛樂之勢,但中國家庭的收視習慣改變需要很大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等同于過去大媽接受應用商店的過程,樂視的內容收費是必然,讓家庭為之付費短期內不具備必然條件。對于兩者來說,樂視為代表的互聯網硬件是任重道遠,模式新穎,但應尊重硬件規則,取長補短,不可一股腦顛覆。創維為代表的傳統豪強應充分認知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體驗,對用戶不再僅僅是售后才想起我。產品發揚極客精神是與時俱進,但軟性發力也越發重要,屏的背后是另一片戰場。電視終歸軟硬閉合,這才是“第四屏”的真正意義。
無論是互聯網企業還是傳統企業,無論是互聯網思維還是傳統商業思維,最根本一點就是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感,遵循正確的消費價值觀,拋棄這一點,終將一場泡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