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31日消息稱,海爾將在9月攜手阿里數字娛樂,正式推出智能電視新品,并將“淘寶”購物作為主打產品概念之一。此消息一出,引得驚鴻一片。但是,筆者卻認為這只不過是“一件小事情”。
阿里布局電視購物已經有些年頭和成績。去年,阿里聯合智能盒子企業推出天貓盒子、聯合創維搞阿里OS的酷開電視、向其他彩電企業推薦阿里OS、入住優酷,向很多彩電企業推出阿里APP和OTT彩電服務,這些變化都是阿里布局智能電視應用市場的步驟。現在和海爾的合作只不過是“更進一步”。
智能電視被阿里認為是繼PC和手機之后的“第三平臺”。而且因為家家有電視,大屏應用更方面直觀,彩電的購物平臺價值被認為只會高于PC和手機,不會更低。目前,海爾是國內六大本土彩電企業份額最小的一個,阿里也不會因為要捧海爾,而丟了其他品牌的合作機會。
海爾與阿里合作也早已有之。去年底,阿里巴巴香港以5.41億港元現金向青島海爾物流有限公司增資,阿里巴巴獲得后者9.9%的股份;阿里巴巴特殊目的公司(阿里巴巴SPV)以海爾電器特殊目的公司(海爾電器SPV)為通道購買海爾電器13.16億港元的可換股及可轉換債券,增資完成后,海爾電器SPV將持有青島海爾物流24.1%的股份。海爾電器以每股18.413港元的價格向阿里巴巴SPV發行約5329萬股股票,阿里巴巴由此持有海爾電器股份擴大后的2%的股票。以上合作的目標直指海爾“日日順”物流服務體系。這被認為是阿里打通大家電服務最后一公里的一項努力,也將增強阿里與其他家電企業合作、與其他物流企業合作的話語權。
但是,2013年底的合作只是“水到渠成”的一部分。阿里和海爾在家電服務、渠道等方面的合作早已有之。海爾是第一個將大家電系統布局阿里平臺的國內家電企業,多年來取得了很好的市場成績。此次,海爾彩電主打阿里淘寶和購物功能,只是一系列“合作”中的一小步。當然,這一步將有利于海爾繼續強化其電視產品在阿里電商平臺的銷售優勢。
購物電視成敗不關海爾多大事。電視購物不是新鮮概念,是被實踐早已證明可行的概念。利用智能電視技術實現網絡化購物體驗、類PC化購物體驗,自然對電視購物行業價值重大。但是,這種改變對于提供硬件平臺的海爾而言是“投入也不大,產出也不大,賠了也沒多少損失”的項目。
如果海爾電視大獲成功,其他彩電企業必然加緊學習和模仿。阿里也沒有理由阻止其他彩電產品實現相應功能。這種成功只會暫時提升海爾電視市場份額,但是卻能長久提升阿里電商平臺的銷售規模和渠道影響力。
因此,從利益攸關的角度看,阿里才是此次購物電視的真正主要推動者、海爾只不過是借一借順風車而已。
尤其是對目前已經在深層次探討智能電視生態建設、產業鏈完善、體驗功能提升的彩電產業,購物電視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實踐:最終的智能電視應用,必然是購物、生活服務、社會社交功能、視頻娛樂、游戲健身等多功能終端,而非單一功能產品。彩電企業不必以阿里海爾的合作為“大忌”。目前,海爾的“諜報”式的購物電視營銷,更主要是“嚼頭”手段,而非可以依靠的長期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