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LED和OLED區別
目前,對于量子點LED的研究大部分還處于實驗室階段。但量子點在實驗室已經表現出了非常良好的性能,量子點LED的發光效率理論上與磷光OLED相當(100lm/W),高于熒光O LED(25lm/W),制作低功耗的顯示器是非常有前途的,它既可以從溶液中制備也具有較高的發光效率。
另外,量子點的發光衰減時間(幾十納秒)比磷光小分子快得多(幾百納秒),因此可以用來制作高亮度顯示器(1000cd/m2),能夠與等離子顯示技術相媲美。正是這樣,它也吸引了眾多家電廠商如LG、TCL等國際知名彩電品牌爭相追逐。其中,TCL集團也宣布將于2014年9月初發布最新的QLED電視。
QLED和OLED的本質區別其實就是發光材料不同,前者為無機物量子點材料,后者是有機小分子與聚合物。與有機發光材料相比,量子點的高穩定性使得器件封裝要求低于OLED。
現在的OLED常使用玻璃/玻璃或玻璃/金屬的封裝形式,也有一些公司在探索薄膜封裝技術,將OLED厚度及重量降低50%,但如何防止水分子和氧分子透過涂層侵蝕有機物又稱為一個無法克服的難題。對于量子點而言,即使有水和氧存在,依然能夠保持性能和結構的穩定,就使得封裝難度大大降低。
目前,OLED顯示屏主要通過液相沉積和氣相沉積制備,但在制造技術上仍存在一些困難。制造OLED需要一個蔭罩。如果屏幕尺寸增大,蔭罩容易發生熱脹冷縮,造成色彩不精確。而制造量子點顯示屏不需要蔭罩,不會出現色彩偏移的問題。
另外,量子點材料可以形成懸濁液,并使用多種技術讓其沉積,甚至可以像噴墨打印那樣“打印”在非常薄的、柔性或者透明的襯底上,這就給了未來產品極大的設計空間。
純色OLED需要彩色過濾器才能產生,而QLED天生就能產生各種不同純色,因此能效更高,制造成本更低。在同等畫質下,QLED的節能性有望達到OLED的2倍,發光率將提升30%至40%。
有關QLED和OLED之間的區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用電致發光QLED代替OLED直接醉成半導體顯示屏是可行的。但是QLED起步晚,OLED相對更成熟、雖然QLED號稱具有一系列的優勢,但是都沒有真正實現產業化。二者誰最后勝利不好說。用QLED改善液晶背光源的技術是可以大規模普及的。只要液晶還有足夠的產業壽命。這個技術就有機會做到快速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