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調研機構,奧維咨詢公布了2014年上半年,國內彩電市場銷售狀況。數據顯示,2014年,國內彩電市場銷售情況不容樂觀,具體情況可用四個“收縮”來概括。
第一, 總體市場規模收縮。奧維數據表明,上半年,彩電市場銷量2085萬臺,同比降9%。同時,奧維預估今年全年銷量4583萬臺,同比下降4%,其中下半年銷量2498萬臺,同比上升僅1%。導致彩電市場銷量萎靡的原因主要是,去年6月截止的節能補貼,透支市場;彩電市場缺乏革新性的技術進步;液晶彩電平均使用壽命長于傳統電視機;以及宏觀經濟走勢的影響。其中,下半年的增長主要來源于世界杯的拉動作用,亦難以看做市場復蘇的信號。
第二, 產品單價下降,利潤下滑。從近3年的彩電市場來看,彩電整體利潤率持續下滑,2012年為2.8%,同比下滑2%,2013年利潤率為1.9%,同比下滑9%。奧維認為2014年彩電產業凈利潤將持續下滑。導致彩電產業凈利潤下滑的原因主要是:面板產品均價下降,終端產品均價被迫下降;市場缺乏創造性價值的新品拉動;互聯網電視產生的價格戰;智能和4K技術成熟導致相應產品均價下滑、利潤降低。雖然,過去數年智能、3D、4K等新品和大尺寸產品滲透率一直上升,但是這些新品所起到的價格和利潤拉升效應,難以彌補以上多條的價格和利潤下滑壓力。分析認為,2014年彩電行業,終端產品主業,扣除各種補貼和優惠外,實質虧損的企業,將多余此前三年。
第三, 彩電產品“想象空間”萎縮。奧維數據顯示,上半年智能電視滲透率為56%,50英寸以上電視滲透率為24%,UHD滲透率為10%。其中,同比2013年,UHD電視供應型號數量增長了近10倍,均價下滑則超過半數——其中,市場銷量巨大的產品,多是低價格產品。這些數據表面上似乎說“新技術產品加速普及”,理應是利好消息,但是實質卻恰恰相反:智能、4K、大尺寸和3D產品都已經進入普及成熟期、甚至后普及階段,而新的,可能接過以上新技術產品“創新大棒”的OLED電視則產業進程緩慢。這將導致未來數個月,或者更長的時間內,彩電市場除了“價格下降”外很難再有“全新概念產品”吸引消費者。這對于處于量價齊跌中的彩電產業是很不幸的消息。
第四, 彩電產業“定價空間”萎縮。奧維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4年的3年時間內,電視機平均尺寸分別為37、40、42,價格平均單價分別為3479元、3576元、3456元。這些數據可以看成是彩電均價下滑的體現,但是結合大尺寸產品銷量增長、以及2013年均價的拐點現象、今年互聯網電視加強放量來分析,更能體現彩電產品“初始定價”的下滑。導致這一變化的核心原因是樂視、小米的“成本定價”產品開始放量;2014年電商渠道、互聯網電視銷售占比將大幅提升。以上兩點,將打破原有彩電產業的價格體系,最核心的變化是,同一型號產品上下市時的價格差異將更為縮小。彩電企業的定價空間萎縮、定價權透明化,將導致彩電企業潛在的新品利益受損,同時也弱化彩電產業“優惠銷售”的實現能力。這種變化將是長期的,并考驗企業對市場規律、消費需求的把握,尤其是將考驗彩電企業的成本內控能力。
綜上所述,可以說2014年彩電產業上半年內銷數據“難有一個好消息”。唯一值得慶祝的,4K銷量比的提升,還是建立在“廉價”產品之上。種種信息表明,未來1到2年,彩電產業對海外市場的倚重將增強。在國內市場萎靡的背景下,強化海外市場將是彩電整機產品的整體趨勢。同時,依托智能化,強調平臺和運營價值,也可能為彩電企業創造嶄新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