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海信之后,長虹也已表示將推出激光電視產品。這使得,此前只是受到少數投影廠商和部分中小創業型企業支持的“激光電視”,在產業層面的話語權突然增加了不少。那么,對于消費者和彩電產業,激光電視真的已經成為一個“可行的選項了”嗎?在新的激光時代,我們能獲得哪些嶄新的價值呢?行業同仁,如何駕馭激光顯示產業呢?
激光電視來了:核心技術早已成熟
據了解,激光光源在投影技術上的應用有多種形態,包括三原色、六原色激光等純激光投影、激光熒光色輪投影,以及激光LED混合光源投影、激光熒光色輪LED混合光源投影等混合光源技術。目前,市場主流的激光電視是指激光熒光色輪投影技術。
這一技術,利用光纖耦合技術解決了激光器的亮度問題;利用熒光色輪解決了彩色問題、同時降低了系統成本;利用更為成熟的藍色激光器作為唯一光源,解決了光源壽命、維護成本問題;同時,激光熒光色輪技術還具有長期使用色彩偏移管理更為簡單的優點。以上激光光源系統,核心技術主要在熒光粉、激光器、光纖耦合和色輪等方面。這些技術都是市場非常成熟的技術。
但是,實現激光投影產品的電視化應用,激光光源技術的成熟只是一方面,實現電視化的體驗,還必須保障該產品的現場空間使用效率。傳統投影機需要吊掛顯示,或者需要很長的投影距離,大大增加了一般家庭的使用難度。同時,也削弱了投影畫面更為柔和細膩,適合近距離觀看的優勢。
現在的激光電視,多數采用短焦鏡頭,甚至反射式投影系統,將畫面投射距離控制在“一個普通電視柜的寬度”范疇內,能夠實現與電視機相似的應用體驗。而這種反射式投影系統和短焦鏡頭,在投影機行業的大規模應用也已經超過了7年時間,是產業成熟、成本和品質可控的技術選擇。
在激光光源系統和短焦投影技術雙雙成熟的背景下,投影作為電視產品的一種選擇,更擁有了進入普通家庭的價值。結合近年來投影光閥等系統組件價格的不斷下降,設計和生產高水平的投影電視、激光電視,將成為有效解決傳統顯示技術“畫面不足大”問題的關鍵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