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智能電視還是智能盒子,它們作為“智能化”浪潮的先鋒產品,自然是市場上的熱門。進入的廠商很多,相應的產品也自然非常之多。但就跟智能手機剛剛普及的時候遇到的問題一樣,智能電視和盒子類產品現在也面臨著“用戶教育”的問題。
智能手機出現初期,它的用戶群基本都集中在年輕的用戶當中。兒童用戶和老年用戶就算購買了智能手機,但智能手機的代表性功能卻不會怎么被經常用到。而這一情況現在也出現在了這一領域當中。
因為現在的新品電視基本都會內置智能的操作系統,所以會不會買一臺智能電視或則盒子已經不是問題了,會不會用,怎么教導他們用才是重要的問題。大部分中年人家里換新電視,更多只是接上有線電視的機頂盒而已。互聯網?智能應用?游戲?這些東西和他們一點關系都沒有。
跟互聯網和智能同時出現的還有“O2O”一詞,它成為了各大廠商現在都在嘗試的經營模式。但實際上現在廠商所做的更多的是購買和送貨,充其量部分電視廠商會送過來幫忙安裝一下,做一些最簡單的指導。線下用戶服務體驗等于零,幾乎成為了所有智能類產品的通病。
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廠商們確實也在做很多的嘗試,線上也可以看到很多的資訊,但這些東西現在看來也還是給那些了解智能產品的年輕人用的。連實體的產品都不了解,年輕男性用戶可能還會玩玩,年輕女性用戶就不一定了,至于中年老年,只能說無緣了。要它們去研究各種功能,那更是一種奢望。
那么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呢?其實說難也難,說簡單也還算簡單。一切的根源都還是在于用戶的”教育“上。就拿目前普及最廣的有線電視機頂盒來說,每一次安裝,每一次的升級,工作人員都會給用戶做細心的現場教導,直到確認用戶能夠流暢的使用自己想要的功能之后才會離開。
所以,目前智能電視、盒子想要做更進一步的普及,那么除了更好的品質與性能外,“教育”和服務是必然的選擇。不要說什么三包服務,那只是國家要求的基本服務而已。在智能電視,智能盒子市場還不夠成熟的時候,教育成為了一項必不可少的基礎工作。
并且除了首次的教導之后,后續的持續講解也很重要。這種說明除了要出現在產品的官網上之外,廠商還應該想辦法讓更多用戶接觸到。這種渠道可以是定期的回訪,定期的紙質說明或者定期的系統推送。
這種與用戶面對面的溝通和講解還會在很大程度上引起用戶的好感。這對于需要品牌和用用戶積累的廠商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這些用戶在習慣了該品牌的界面和服務之后,其忠誠度比其他快消品是要高很多的。所以這場“教育”,是廠商的任務,更是廠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