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智能化熱潮后,OLED電視接棒成為彩電行業的新熱點。創維數碼宣布“五一”批量上市55英寸OLED電視;LG召開OLED屏推介會,加快OLED進程;深康佳、四川長虹也將于5月上市55英寸OLED電視。不過,業內人士認為,OLED能否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LG七成的良品率:不能代表商業化量產后的良品率
OLED被公認為是下一代電視的發展方向,與目前主流的液晶電視相比,OLED的優勢主要在于色彩還原度高、節能,可擁有曲面面板,不少電視企業押寶研發生產。小尺寸的OLED早已實現大規模量產,三星Galaxy系列便是成功典范。但此次創維數碼批量上市OLED電視,該公司總裁楊東文表示,公司OLED電視原計劃在今年年底上市,現在決定提前半年的原因是看到OLED面板在良品率上的快速提升。
目前LG是全球唯一一家大尺寸OLED面板供應商,LG Display全球推廣總裁崔東元介紹,目前LG的OLED面板良品率已經提升至七成,隨著產量的提升,價格也將下降。
楊東文對此表示,與去年30%的良品率相比,OLED面板在良品率上的提升超過預期,由于不需要背光源系統,OLED面板在解決了工藝和規模量產等問題后的成本一定會比目前的LED液晶面板要低。
LG七成的良品率對于OLED來說已是不錯的突破,但Display 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認為,目前的良品率都是某一時點的良品率,并不是產品大規模商業化后穩定的良品率,波動較大。
OLED昂貴良率低:ULED成過渡產品
奧維咨詢研究院院長張彥斌介紹,隨著液晶技術的進步,去年以來液晶電視在色彩顯示方面的技術不斷提高,也涌現出了曲面電視,市場上出現不少過渡產品。
海信電器日前推出的ULED便是液晶電視與OLED的過渡產品,與創維數碼直接搶占OLED市場相比,海信電器的策略更為保守。奧維咨詢張彥斌認為,OLED的大規模發展尚需時日,過渡期可能有較長的時間,海信電器的ULED在價格和量產方面相對更有優勢,不失為一種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