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顯示,作為一種當下最流行的顯示技術門類,正在過去的七八年內顯著改變著大屏拼接產業的格局。這種改變不僅源于新技術加劇了行業競爭,也源于行業里多了很多品牌被稱為山寨,或者三星這類視他人都如山寨的新參與者。但是,因平板而發生的大屏行業的變化,更根本的卻表現在傳統DLP拼接廠商的“動搖上”!
簡單的對平板技術在拼接產品上的發展階段的歸類
將平板技術引入拼接產業是一個擁有10年之久的行業課題。不過,真正使得平板產品能成為行業“擔心”的焦點的技術發展,卻只是出現在近幾年的時間內!
08年之前的平板拼接,由歐麗安等離子(一種基于實驗性生產的產品,市場供給能力非常有限)和少數由普通液晶顯示產品改裝的液晶拼接單元(拼接縫隙在厘米單位以上)組成。二者在和DLP競爭的時候,都有致命的缺陷:前者總體供給能力不足,后者拼接效果無法被任何稍微挑剔一點的客戶接受。這一階段,平板技術于拼接市場只能算作補充和實驗。
但是07年開始三星對液晶拼接開始投入關注度,并將此與“商務的三星”和“再造一個三星”的集團概念聯系,構成了對平板拼接版圖最核心的改變力量。08年以后,包括三星DID、LG、夏普等上游面板企業紛紛推出專注于拼接的液晶單元產品,甚至LG還同時支持等離子拼接面板的上游供貨。同時,國內長虹也加強了在等離子拼接產品的市場拓展力度。這些變化使得平板拼接產品在上游技術起點上,真正達到了可以和DLP陣營抗衡的水平。
巨頭們對平板拼接的介入,直接的結果是2011年開始傳統DLP拼接廠商,也是整個拼接顯示產品陣營中真正大量“攥有客戶”的廠商,全面進行“產品線技術路線圖”的多元化。到達2012年,幾乎就已經形成了主流DLP拼接企業都有液晶等其它技術拼接產品供應的局面。從這一時期開始,平板技術和DLP技術的較量已經從不同“陣營”,變成了同一企業內部“滿足不同客戶需求”差異化選擇。液晶對DLP市場前景的影響,從外部競爭、轉化成了DLP陣營內部和外部同時存在的競爭。
三星推出專業的DID拼接產品,并將拼接接縫指標提升到6.7毫米;以及威創、GQY、彩訊等DLP巨頭推出相應液晶拼接產品,是過去十年內對于平板拼接產品的發展最具戰略意義的事情。這兩件事都徹底改變了液晶拼接為代表的平板拼接產業的“力量”架構。不過,這些戰略性的轉變,還只是平板拼接在升級之上的開始。
短期內平板拼接已經明了化的兩大“陣營”轉變的可能
平板拼接產品,最早興起于韓國的歐麗安等離子。后來這一企業及其技術被長虹收購,并進一步擴充了在電視和專業顯示領域的應用空間。歐麗安等離子拼接產品早期是以一條技術試驗線的方式在進行。產能有限。導致歐麗安處于如此位置的原因是,平板早期市場,三星、LG、先鋒、日立和松下等已經擁有更為成熟的PDP等離子技術;同時液晶也開始大規模興起。這些背景使得后起之秀歐麗安不僅沒有足夠的資源實現等離子面板制造的規模化,更意味著即便有大手筆的投資支持,歐麗安發展大規模等離子面板產品的市場競爭風險也非常大,甚至毫無“出人頭地”的機會。因此,作為已有一定技術和試驗條件的企業,歐麗安開發出了“等離子拼接”這個差異化、特色性、高附加值的產品,來養活自己。
從等離子拼接出現的歷史脈絡看,做拼接是“做電視不能成”的副產品。雖然這不妨礙此后等離子拼接成為一類專注性的、擁有特殊價值的產品。但是,認識到這一點,卻對研究等離子拼接市場的繼續演進有著很深刻的意義。
08年之后,又有新的企業和面板廠商開始介入等離子拼接市場。這些新的企業進入這一領域的原因包括“等離子電視全球市場份額的持續下滑和前景黯淡”。這一時期雖然等離子和液晶拼接都表現出大發展的態勢,但是二者背后上游產業的處境卻決然不同:等離子整體是衰落的,液晶則一直欣欣向榮。
反映等離子衰落之勢的根本事件包括,2011年開始全球最大等離子顯示技術供應商松下的持續巨額虧損、作為最大商用等離子供應者松下并沒有對等離子拼接感興趣(因為這個市場太小,對于解決松下巨大的產能——合計42寸單元年度超過2000萬臺——毫無幫助)、2013松下用默認的方式承認了2014年將開始全面停產等離子面板(此前其產能利用率已經下降到半數以下,而面板企業實現盈利至少要保持75%左右的產能利用率。松下產能利用率持續走低,只能是越生產虧損越多)。導致松下放棄等離子顯示技術的原因很多,包括全球市場的萎縮、缺乏終端市場的認可、缺乏下游終端伙伴的支持、難以實現4K等電視機的新發展的高價技術……在松下放棄等離子技術的同時,三星、LG、長虹也在縮減這一技術門類產品的規模。而在更早的時候日立和先鋒已經放棄了等離子技術!
“失去大規模制造技術的支持”,這是等離子拼接未來必然面對的問題。這將可能使得等離子拼接產品回到原點:歐麗安采用的試驗線,小規模制造的模式。這種模式直接的競爭弊端包括:研發投入力量的不足、產品單體成本的居高不下、產業上游穩定性的不足。對比而言,液晶則由電視為其撐起制造規模,DLP也有正投影為其撐起上游制造規模。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早期LCOS技術也曾經試圖在拼接市場打開發展的局面。但并不成功。原因很簡單,在大眾化的正投市場LCOS就沒能獲得成功,他何以有能力在拼接這類很窄眾的領域,在和DLP比較沒有任何突出優勢的情況下,獲得認可呢?LCOS的過去,很可能會成為等離子拼接的未來。因為隨著OLED拼接時代的開始,等離子將不再有任何突出的競爭優勢,卻有著很多顯著的劣勢。
2013年是OLED電視的開局之年。大約掌握全球彩電市場7成產能的企業,都已經推出了OLED電視。作為液晶這等半導體顯示技術長期的技術演進方向,OLED產業內,過去5年的投資額已經超過200億美元。在手機上OLED屏幕已經表現出獨特的競爭力,成為三星手機獨步全球的重要支撐點。
作為一種更為新穎的平板顯示技術,OLED在畫質上更為完美、在理論成本上更為低廉、在產品能耗指標和輕薄程度上也更為突出。同時作為一種固態顯示技術,他比液態的液晶顯示也更容易制作出超窄接縫的拼接產品。市場有足夠消息表明,多數拼接顯示企業已經在關注OLED顯示和面板制造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在液晶接縫不能大幅度降低、等離子上游產業幾乎走向終結的背景下,OELD正成為平板拼接唯一的中長期技術路線。而且,現有的技術研究表明,OLED在節能、可維護性、接縫、穩定性,以及特殊的曲面和柔性拼接市場,具有超過或者達到DLP產品的潛在競爭優勢。
綜上所述,等離子拼接的前景黯淡,和OLED拼接興起的希望,將成為拼接市場未來最大的“陣營”轉化之一。這也將是在未來三到五年,最能影響拼接單元產業格局的力量。
平板拼接可帶給傳統拼接企業何種“競爭”轉變
推出LCD拼接產品,高度關注OLED技術的演進,這是現在傳統DLP拼接企業,也是拼接顯示市場實力最強大的企業陣營正在做的兩件事情。但是,新的平板拼接技術,帶給這些企業的轉變不僅僅是“多了一個產品線”那么簡單。
第一, 傳統DLP拼接企業雖然擁有市場的優勢,但是進入LCD拼接產品線時間較晚,已經可以感受到來自三星、LG、NEC等液晶拼接巨頭,以及創維、唯瑞、TCL等新興拼接廠商的競爭壓力。傳統DLP廠商在平板拼接上的競爭壓力還包括,對海量低價格的安防需求、對數字告示產業的需求把握能力不足的問題。
這些因素決定了雖然過去的數年內,傳統DLP拼接廠商都選擇了雙技術路線,甚至三技術路線的產品陣容,但是在液晶等產品線的市場成績卻一直不理想,沒有能夠在液晶產品線上獲得與其歷史性的產業地位相稱的成績。而且,這一點的改變也不是短期內能夠發生的。實際上,傳統DLP拼接廠商必須解決三個競爭問題:1.如何與山寨低價較量;2.如何與產業上游巨頭、彩電系廠商較量;3.如何拓展海量安防和數字標牌兩大新業務市場。此外,傳統DLP拼接企業還需要關注液晶和DLP產品“左右手互搏”的競爭問題。
第二, 在傳統DLP廠商的內部經營形態上,平板拼接產品的介入,正在改變企業競爭力的構成。傳統的DLP產品,拼接單元廠商能夠應用的自主技術非常之多,甚至個別企業還做過“自主研制光機”的實踐。但是,平板拼接,無論液晶、等離子、還是OLED,其最核心的知識和技術都被集成在上游面板之中。尤其是OLED產品,連液晶顯示的背光源這等可下游組裝的組件都沒有了,一塊OPEN CELL的OLED面板幾乎就已經是一個完整的顯示系統。這將使得傳統DLP廠商,進入平板拼接產品線后,在制造、顯示技術研發等領域的“競爭”和價值空間嚴重壓縮。
對此現象,可以用“核心競爭產業鏈”在平板拼接時代嚴重縮短來概括。這必然影響到未來傳統DLP拼接企業的發展形態,甚至是根本性的影響。拼接單元企業對系統集成和營銷的依賴將更大,而對顯示產品研發和創新把控能力將顯著降低。平板拼接的技術精華集中在上游廠商,還會使得不同企業之間的平板拼接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消失的不同品牌之間顯示的單元的品質差異,也將是一個競爭難題。另一方面,作為上游廠商的面板企業,也參與終端市場競爭。這些企業則具有更多的技術話語權優勢,構成對傳統DLP拼接企業的重大挑戰。
第三, 從消費市場角度看,平板拼接的價格優勢、易維護性、產品超薄的形態競爭優勢,使這類產品能夠成為開拓普通安防和數字告示應用市場的關鍵。在這些市場傳統DLP拼接單元幾乎沒有競爭力。這與部分高端客戶開始接受液晶拼接進入高端市場,一同構成了傳統DLP拼接企業必須推出平板產品的原因。
然而,海量市場的競爭是傳統DLP拼接企業從沒有遇到過的問題。從經營理念、產品思維到企業內部治理結構,都會和普及型安防、數字告示市場“擁有沖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傳統DLP廠商做出根本性的轉變,而不是策略性的小修小補。對于DLP傳統拼接廠商,普及型安防市場和數字告示市場真正的威脅不在于,能不能成功駕馭這些領域;而是,那些成功駕馭了這些領域的品牌將獲得空前的份額和數量積累,獲得更多的市場話語權和競爭力,從而有機會威脅傳統DLP拼接品牌企業手中的“高端市場份額”。——這不是一個DLP傳統拼接企業去不去搶占低端和海量市場的競爭問題,而是低端和海量市場的占有者早晚會回來搶占高端市場的競爭問題。
以上三個方面,分別從產業的橫向競爭、縱向產業鏈構成和市場需求的新領域等角度,最簡要的說明了一下平板拼接可能帶給傳統DLP拼接企業的“競爭”關系的轉變。這些變化,還不是平板拼接能夠引發的所有“質變”,甚至只是平板拼接能引發的“行業質變”的一個小小角落。
因平板拼接興起的新參與者的力量
平板拼接產品帶給的傳統DLP拼接廠商的變化,固然是平板拼接的巨大產業影響之一,但是相比較平板拼接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和新興品牌崛起的影響,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第一, 平板拼接使得行業從業企業的數量顯著增加。雖然沒有完全的數據統計,但是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從事各種拼接顯示業務的企業數量,在平板時代增長了2-3倍。俗話說“林子大了啥鳥都有”,又有廠商眾多下競爭環境惡化的作用,海量增長的拼接品牌,使得拼接市場變得異常混亂、也帶來了長期的服務質量隱患。
第二, 平板拼接使得這個窄眾應用從沒有聚集像今天這么多的世界五百強、中國五百強巨頭。以全球彩電和面板企業為中心,包括本土眾多彩電企業的參與,全面提升了拼接產業的“品牌”競爭層次。這種轉變,切實使得文化為中心的“軟實力”競爭,成為拼接市場較量的關鍵要素之一。
第三, 多元的企業競爭和出身,構成了推動平板拼接產品市場規模化、應用多元化的關鍵力量之一。平板的技術特征與不同行業參與的固有營銷渠道相結合,是平板拼接產品應用范疇不斷擴大,遠遠超越傳統DLP拼接產品的關鍵因素之一。也因為行業參與者眾多和競爭的多元化,平板拼接的價格戰不可避免。產品和服務價格的下降,也是推動產品運用泛化的關鍵點。
第四, 參與企業的多元化和數量眾多,使得平板拼接成為開拓拼接市場新興營銷思維的試驗田。包括網絡廣告、網絡營銷、生態營銷概念、產業聯盟等多種新興營銷和競爭方式正在以平板拼接為基礎,改變大屏拼接行業的“思維觀念”。
第五, 多元化的競爭和參與企業也正在改變拼接客戶的價值觀念。企業競爭中總是向客戶輸出自己的優勢價值。多元化的企業參與平板拼接市場,使得行業客戶接觸到了更多的、不一樣的“產業價值 解讀”。這種狀況成為培養客戶新思維、新選擇標準的重要土壤,并和平板技術在民用市場的大規模流行一起,構成了改變拼接市場競爭價值點的重要方面。
以上這些產業變化,都已經清晰的展現在了所有產業同仁面前。在這些產業變化的基礎上,行業話語環境和話語權也開始轉移。此前,拼接行業更喜歡聽國際或者國內的DLP巨頭說些什么;現在,三星或者LG的發言有時候更能引起共鳴。這種變化的實質是誰能代表拼接行業、誰能制定拼接行業規則的變化。體現的是傳統拼接企業行業軟實力的流失和危機。
拼接行業的新興力量、新興技術、新興品牌們,他們首先是作為破壞者出現的。這就意味著他們一經出來就是要打破行業規則的。以不同的競爭方式和價值點,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正是這些企業在努力做的事情。雖然,對于大量的網絡廣告、網絡營銷、品牌至上、價格戰、山寨競爭,傳統拼接行業代表者很看不慣。不過,這些正是新興品牌最正確的做法和策略。
本質上,新舊品牌和技術的交鋒,絕不是產品線豐不豐富、產品選擇多不多,或者哪個技術哪個方面更有優勢的較量。如果將平板對拼接行業的影響龜縮為技術或者產品層面之下,那么必然在競爭中吃大虧,或者覆滅。因為真正的交鋒在于“誰抓住產業話語權和產業規則”,誰執掌“未來游戲之舵”。
尤其是未來,隨著OLED加入這場戰爭,在技術多元化的時代,拼接產業的競爭將更加精彩。這個風起云涌的技術浪潮,必將塑造一批新的拼接行業巨頭和代表者。他們可能是傳統企業轉型而來,也可能是專注的集成商和渠道商,或者是全新的創業者、全球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