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被業內稱為智能電視元年。此前被看作夕陽行業的電視經歷了過去幾年從未有過的激變,成為繼PC端、手機端之后又一個改變人們未來生活方式的客廳入口,也成為互聯網企業和傳統彩電廠商們競相爭奪的焦點一場圍繞互聯網電視的戰爭正在燃燒。
引發這場激戰的原因,是眾多互聯網企業紛紛涌入傳統電視行業,用全新的互聯網思維顛覆了傳統電視行業沿襲已久的盈利模式。以樂視、小米、愛奇藝為代表的互聯網視頻服務商高調進入互聯網電視產業,與傳統電視廠商如TCI、長虹、創維、海爾等擺開了陣勢開始反擊。
相較于互聯網企業以價格策略進軍智能電視領域,傳統電視廠商卻擁有“雙保險”,不僅擁有智能電視,還有4K產品在手。在中外彩電企業的共同推動下,彩電業由此步入UD超高清時代。
互聯網企業借盒子探底電視領域
擁有互聯網思維和技術的IT企業在面對擁有多年電視經營經驗和渠道資源的傳統電視廠商時并不示弱。互聯網企業信心滿滿,號稱沒有內容和服務,傳統廠商做硬件只有死路一條;傳統電視企業不以為然,認為互聯網顛覆不了自己的優勢。雙方對決,未來的格局是相互血拼,還是合作共贏?
如果說2012年最熱是產品是智能手機,那么到了2013年,互聯網最熱衷的詞匯除了智能電視,就屬智能電視盒子。一大批盒子紛紛登場,不論山寨還是正規商都瞄準了傳統電視越來越弱化的空虛客廳,這也可以視為互聯網電視大戰的前奏。
據中怡康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2455萬臺,同比增長了33.93%,預測2013年銷售量將突破4300萬臺。截至2012年年底,中國電視機數量約為5.3億臺,如此巨大的存量,給互聯網機頂盒等產品提供了誘人的發展空間。
除了電視臺開售機頂盒,視頻企業也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盒子。此外,智能手機企業、游戲運營商們也開始做盒子,比如華為盒子,完美盒子,就連阿里巴巴這種看起來與電視沒什么關聯的互聯網企業,也聯合華數推出了盒子。一時間,盒子市場上熱鬧非凡,似乎大家都對這一領域非常感興趣。
無論采取何種盈利模式,目前所有的盒子廠商距離依靠內容賺錢所需的市場規模仍有巨大差距。這種近在咫尺的明確預期,加上盈利所必需的規模效應,導致盒子行業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相關業內人士預測,智能機頂盒的制造和銷售仍將保持微利的價格策略。為了占領客廳中的電視屏幕,恐怕任何企業在現階段都難以放棄價格競爭。
IT企業VS彩電廠商 戰爭才剛開始
自去年以來,互聯網企業便以洶涌之勢進入彩電行業,掀起一輪顛覆與融合的熱潮。雖然這股熱潮對目前市場品牌格局、主流企業地位等方面的沖擊還微乎其微,但互聯網企業這把“跨界火”確實讓消費者和彩電企業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熱量。
樂視超級電視、小米電視、TCL愛奇藝TV+以及阿里OS平臺等關鍵詞,新血液的注入,讓2013年電視行業增色不少。這一年,互聯網企業在彩電行業初露鋒芒,傳統彩電企業見招拆招。
智能電視市場的火爆使得彩電行業不再局限于終端產品。內容提供商、渠道以及牌照商等各方勢力紛紛融入,形成彩電行業新生態。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客廳大屏”市場,互聯網企業根據自身優勢選擇了不同的“跨界路線”。
雖然品牌不一,但為了共同的盈利目的,互聯網企業在電視領域中積極奮斗中。有的企業是利用互聯網營銷模式和渠道,并借助自身資源推出自有品牌產品;有的企業則不從事彩電硬件生產,而是借助自身內容或平臺優勢,融入“新彩電產業”;還有的企業是在原有互聯網產業的基礎上,將業務擴展到智能電視領域的硬件制造企業。
樂視超級電視和小米電視雖然在售后等方面還需要提升,不過,它們在去年里取得了不小的人氣。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是去年彩電行業和互聯網行業跨界領域最吸引眼球的企業。
互聯網企業跨界電視領域使得彩電行業生態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以前,彩電企業更多關注技術、質量、外觀設計,但現在還要關注內容和渠道,整個彩電產業鏈因互聯網變得豐富和多元。相關業內人士表示,經過一年多的發展,彩電行業的互聯網“新軍”已經讓消費者看到他們的身影。這種顛覆或融合,也給傳統彩電企業提出了難題,而他們之間的競爭在2014年將會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