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顯示設備從最低的CRT技術到DLP數字投影顯示技術已經有十幾年的歷史了,但最主流的成像技術及成像原理在新光源出現之前實際上很少有突破,或亮得越來越亮,或增加越來越多新的功能,如短焦、互動功能等,而光源作為投影顯示設備最核心的部件,直到最近兩年才有較大的改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術就是LED光源技術和激光光源技術。
LED光源技術和激光光源技術徹底解決了投影耗材的問題,一舉改變投影顯示設備的市場短板與應用窘境,成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投影技術變革標桿。尤其是激光顯示技術作為 一種以紅、綠、藍(RGB)三基色激光為光源的顯示技術,其充分利用激光自身特點,成為新一代顯示的主流技術的趨勢正變得勢不可擋。
超窄邊LCD液晶拼接屏自2008年登陸室內大屏幕市場以來在短短的幾年里迅速成長,如今以安防監控市場為代表的視頻監控領域,幾乎都成了LCD液晶拼接墻的天下。DLP背投在拼接市場“一家獨大”的格局不復存在,面對LCD液晶的攻勢,傳統的DLP背投廠商努力與時俱進,不斷摸索新的發展模式。在LCD液晶拼接迅速崛起攻城略地之際,傳統背投拼接廠商一方面加速對背投光源的更新,另一方面又在DLP背投的基礎上紛紛引入LCD液晶產品線。
LED光源的應用對整個DLP數字拼接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最近三年內得到了大規模的推廣和應用,鞏固了DLP背投在高端市場的地位。同時,LCD液晶拼接產品因價格相對較低、易維護、產品超薄的形態為傳統的DLP背投廠商開辟了除既有市場以外的更多中低端應用市場和新應用市場,如安防監控和數字告示應用市場--在此之前對這些市場DLP拼接廠商幾乎不涉及。
推廣新技術與發展新的產品線為傳統背投拼接廠商賺了個“盆滿缽滿”,但是在這成功的背后卻掩蓋不了傳統背投廠商對未來的擔優。LED光源雖然將DLP背投拼接產品發展帶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但它在亮度方面始終難有突破,成了背投拼接繼續向前的攔路虎。而反觀液晶拼接技術,在這幾年,顯示單元單體的尺寸越做越大,拼接縫隙越來越小(據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最小縫隙的產品僅3.5毫米)。技術的發展讓液晶拼接可以勝任更多的應用,甚至部分原本是DLP背投拼接獨占的領域也開始接受液晶拼接產品。液晶拼接在占領了低端市場后,開始向高端市場滲透,這是傳統DLP背投拼接廠商不樂于見到的。
LCD液晶拼接盡管為傳統DLP背投拼接廠商帶來了更多的利潤,但在新興市場的開拓上,DLP背投拼接廠商在液晶產品線上表現出的競爭力并不與其歷史性的產業地位相稱。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很大一部分的原因與其所撐握的核心技術有關。傳統DLP背投廠商在過去一直專注于背投,在液晶上的起點與其它大多數的封裝廠商一樣。在上與握有液晶核心技術的顯示廠商的競爭除了依靠原有渠道影響力外并無其它的優勢,而在下卻又不能與雜牌液晶拼接廠商拼價格,傳統DLP背投廠商發展液晶產品的道路十分艱難。
然而,“禍”不單行,除了受到LCD液晶拼接墻的擠壓,DLP背投近年來又遭遇了小間距LED顯示屏的沖擊。LED高密度小間距產品,以其完全無縫的優勢,在指揮控制和商顯高端領域向室內顯示市場發起了攻勢。盡管以威創、彩訊為代表的傳統的DLP背投廠商審時度勢,在產品線中繼增加LCD液晶拼接產品之后今年又陸續加入LED小間距產品。但是與LCD液晶拼接產品一樣,與專注這一行業的利亞德、聯建光電相比,LED小間距產品至少在目前無法形成DLP背投廠商的優勢項目。如果放任這種趨勢,傳統DLP背投的優勢地位將逐漸消失,這也使得傳統的DLP背投必須發展自己優勢產業。傳統的DLP產品廠商能夠運用的自主技術非常之多,可以有更多的獨創性,激光光源的優勢讓傳統DLP背投廠商看到了背投的希望。
激光擁有極高的亮度,并有接近100%的利用率,這一特點,為背投產品單屏在尺寸上向上突破提供了可能。更大的尺寸意味著拼縫的減少,在拼縫這一指標上直接拉大了與液晶拼接產品的距離,同時也縮短了與LED屏的差距;此外,激光光源還具有可控、節能等優勢。正是這些優勢讓激光光源在近兩年被越來越多的AV廠商所關注。據相關數據顯示,從激光光源產品在Infocomm2012首次亮相以來,激光拼接產品的銷售量實現了十倍以上的增長,數量上達到了數千臺。
另外,開發激光光源也可以為日后應對OLED技術的發展儲備更多的能量,OLED技術大都撐握在上游面板廠商之中,這將使得傳統DLP廠商,進入平板拼接產品線后,在制造、顯示技術研發等領域的“競爭”和價值空間嚴重壓縮。激光光源讓傳統DLP背投拼接廠商可以利用在技術上的優越性,借此實現跨越式發展,在與液晶拼接、LED小間距屏以及OLED顯示主導廠商的競技中可以有更多籌碼。因此,僅從防守的角度考慮,傳統DLP背投拼接廠商也必須發展新光源技術。
前投激光光源劍指高端 行業格局改寫在即
科技造福人類,如果說最新的科技成果往往最先應用在軍事上,那么最新的投影技術大都率先在高端工程機上體現,激光光源的應用也是如此。早在2012年,巴可、科視、NEC三大技術廠商紛紛發表了激光光源的原型機,并一舉突破了傳統氙燈的4萬流明的亮度瓶頸,最高達到了7.2萬流明。
亮度是決定投影機是否在更高領域應用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投影技術的發展,高端高亮投影的門檻正在降低,越來越多的投影廠商可以生產出更高流明的產品,如巴可、科視這類尖端廠商,要想在行業中維持其領先性,就必須不斷推出更高科技含量的產品,這是作為行業領導廠商始終居于行業領先位置必須要負起的重任,也是早期廠商發展激光投影機的一重要原因。但是,作為一項革命性的技術,激光投影機的誕生注定將改變整個顯示行業的格局。
自2012年開始,卡西歐、宏碁、奧圖碼、優派等投影廠商均推出了各自的混合光源投影機新品,隨后,純激光光源投影機機種也開始陸續出現,包括明基、雅圖等等品牌,都推出了相應的產品。但相對于前面廠商的激進態度,日系廠商整體表現得十分謹慎,直到2013才有大動作。2013,索尼、松下、三菱等日系投影品牌幾乎是不約而同的打出新光源牌,并表示新光源投影機將是他們未來市場的戰略重點。
從觀望、等待,到積極布局,投影廠商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戰略決策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一方面是由于投影機不再是幾年前的高利潤產品,在價格利潤越來越低的時代,就算一直占有領先優勢的傳統投影品牌也是大受影響,陷入了低價的漩渦之中。另一方面是為了尋求更高附加值,為了應對價格利潤危機,越來越多的投影廠商都在尋找機會。
新光源投影機在產品附加值上明顯要高于傳統投影機,尤其是在大型工程應用市場,新光源投影機在這之上將有可能催生更多更新穎的應用方案。如亮度問題的解決,能讓目前流行的3D顯示效果更加出色。原來在3D播放時亮度會降低一半,效果會有折扣,但是目前的激光投影機可以通過增減激光器數量來調控光源亮度,令3D放映效果更加好,相信3D技術也將因此而迎來新曙光。此外,激光光源的特性讓它的擺放更加隨意,從而在舞臺背景、現場演出等方面發揮出更大的優勢。也正是基于此,工程投影機成了廣大投影廠商發展激光光源技術最早的“試煉場”。
新光源投影機之所以選擇發力大型工程應用市場,還有成本因素和激光光源本身的特點優勢。激光光源亮度明顯高出傳統光源,在前投應用激光光源很容易就能實現4000流明的亮度,而通過增加激光器,提升到上萬流明也非難事,另外,激光器產生的為單波長可見光,電光轉化效率與傳統的顯示光源相比有極大提高,避免了傳統大功率光源放熱過高的缺點,徹底改變了以“散熱和高熱穩定性”來決定工程投影品質的歷史標準——這意味著,在工程應用市場上,隨著激光光源投影技術的發展,將有更多顯示廠商可能在5000以上流明的工程領域做出突出的市場貢獻,這種趨勢將對現存的投影顯示格局發起挑戰。
國家政策支持
激光已經是大勢所趨,發展激光顯示技術不光是投影顯示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也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在傳統顯示領域,由于缺乏核心技術,因此多年來我國顯示產業一直受制于國外,半導體激光技術的發展打開了激光顯示技術向產業發展的大門。激光光源是國家大力扶持的重點行業,繼工業和信息化部將“發展激光顯示等特色顯示技術”列入《電子信息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后,2012年9月初,科技部又編制并印發了《新型顯示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將激光顯示提升到戰略地位,“提出十二五”期間將大力發展激光顯示技術。國家的方針政策為激光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國激光顯示光源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中視中科自主研發的激光大屏幕前投影設備,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并曾作為主顯示設備全程服務奧運會主運營中心(MOC);深圳光峰光電則掌握了混合激光光源的核心技術,并于2013年推出了激光光源的高清1080P背投影拼接機芯,成為中國國內唯一具備激光光源及光機核心技術的企業;深圳雅圖也以強悍的技術實力克服重重技術堡壘,率先研發出國內第一臺純激光光源投影機……,在激光顯示光源、半導體激光器材料外延生長、芯片制備、器件封裝等等方面,中國企業已具備了相關的能力。中國在激光顯示領域已經初步建立起了完整的知識產權鏈,我們可以說,本土企業在激光顯示領域的發展將不再受國外專利等因素的影響。
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激光技術的發展前景,激光投影顯示行業在近年來吸引了一批新型創業公司的入局,站在新的技術起點,這些新企業要面對的問題遠比傳統企業簡單得多,他們可以專心做研發或做市場的開拓者。反觀一些傳統企業局限于現有的成績,在推廣這種可以徹底推翻以前的新技術上往往不能夠表現得很堅決反而容易錯失機會,給新型的企業提供了成長良機。面對新技術表現出的不同態度必將產生不同的結果,因激光光源技術所引發的產業構造的變化正在本土企業之間悄悄上演。
激光光源可以看作是中國顯示崛起的起點。這是歷史給予中國的機會,在這場新的技術變革中,中國企業將擺脫前三代顯示技術發展的詬病撐握更多的主動權,一部分前瞻企業有望借助這場技術變革迅速強大起來,成為顯示行業新的競爭力量。
激光顯示技術的前景都非?捎^的,但不可忽視的是激光還有一些不可回避的問題尚待解決,相比目前數字放映機與工程投影機所采用的汞燈以及氙燈的應用成本要高;另外,激光作為唯一能和太陽比拼亮度的光源,對于人體的傷害非常大,因此激光也是唯一具有多重嚴格限制的光源技術,各方監管安全機構都對其有嚴格的標準。雖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相關的法規沒有考慮到新技術的出現,但在新的寬松法規沒下來之前,激光投影機很難進入一些特定領域。其次,激光投影機可供參考的應用案例也較少,產品的穩定性還需要更多的成功案例作為示范。
毫無疑問,未來顯示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慘烈,誰將會在這一輪洗牌中搶占先機呢? 從目前來看激光只能算剛剛起步,業內知名的幾大制造商都還在準備階段,在這新一波的技術浪潮前,有多少廠商能正確把握機會實現成功上位呢?
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來看,只有那些勇于嘗試新事物、擅于抓住機會、敢于挑戰自我與未來的企業才會勝出。中國市場上集聚了眾多的國內外品牌,要想在投影顯示領域取得一席之地,就要獨具慧眼,用清醒的頭腦細分市場,合理地選擇營銷策略。
目前,激光光源的應用大多集中在高端領域,對目前的主流市場涉入不多。激光光源僅有關注度是不夠的,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才是企業的目的。國內外不少相關企業曾為避免激光產業沖擊現有的產業利益,一直把激光技術“雪藏”,這直接導致激光投影儀的核心部件激光器無法實現規模化量產,從而拉高了產品的整體造價,與用戶頗為看重的“經濟性”背道而馳。因此,激光技術要讓更多的人接受,首先要面臨的就是如何在不影響產品性能的情況下降低成本。我們期待著這場新技術的變革能夠引領行業走向一個全新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