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開始,新一屆政府明確提出“要過緊日子”的新執政思維。在以黨中央“八項規定”為主要綱領的從嚴治黨執政理念的影響下,政府和國企主導的采購項目不同程度受到了“更為嚴格”的經濟標準的制約。這其中也包涵了大屏拼接產業。
大屏行業也要過“緊日子”
某種意義上,2013年是大屏拼接行業“高效擴張”的收縮年。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原因,不僅包括國內經濟和投資結構的持續調整、全球經濟在08年金融危機后的走向動蕩,也包括過緊日子的政府和國有企業在工程項目上的持續謹慎投入。其中,后者的影響,對于相對封閉的大屏拼接行業影響更為巨大。
政府項目和國企項目一直是大屏拼接行業含金量最高的項目:這種含金量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這類項目總體規模和當前項目規模巨大,個別大項目,一個項目就夠一家中小型大屏拼接企業“吃一年”;第二,這一類型的項目具有利潤率最高的行業特征;第三,這類項目多數代表了行業的最高技術需求和技術水平。同時,這類型項目也是行業內最具實力和代表性的企業高度依賴的項目。
2013年開始,政府著重強調“過緊日子”的思維。這是在國內外經濟結構不斷的調整過程中的必然選擇。其必然性主要體現在,第一,此前政府財政粗放型支出,和國有企業的粗放型成長自身具有不可持續性,二者依賴的國內經濟,GDP為核心數據的經濟高速增長已經到達某種頂峰;第二,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強調技術革命和新生產力革命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正在成為實體經濟成長的新內涵,國內經濟結構不斷向可持續化、生態和人文友好型經濟的轉折,表明以GDP為核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的增漲必然處于減緩的通道;第三,建設更具效率和質量的政府和國有企業,是全國人民的期望、是黨的重要奮斗目標,以“八項規定”為核心的系列黨的紀律是政府、國企,甚至黨長期發展繁榮的基礎。因此,雖然“緊日子”的政府是在2013年提出的,但是卻不僅僅是一個時期、一定階段的產物,而是一種根本趨勢:它在2013年之前就已經顯現,并將持續的影響和發展下去。
政府過緊日子的需求和大屏拼接產業最“具有含金量”的市場部分相結合,構成了2013年大屏行業“高效擴張”收縮階段。具體表現是,行業巨頭市場業務增量下降、平均利率下降、項目運營成本增加、“客戶”需求結構開始調整。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變化不是短期的、暫時的,而更可能是一種長期的趨勢。因為導致這一情況出現的關鍵因素之一“緊日子”的政府將是一個常態。因此,大屏拼接行業如何應對這一“緊日子”局面將是一個行業性的課題。
“緊日子”不是發展停滯
2013年開始,國內大屏行業已經意識到、并切身體會到“緊日子”的來臨。但是,不同的人對此的理解有很大差異。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暫時的現象;也有人認為,這種緊日子意味著大屏行業快速增長期的結束。這兩種觀點都是不可取的。
首先,“這種緊日子”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國內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出現的結構調整和發展動力的轉變”。這一情況是不可避免,不可回避的。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構包括眼下的“所謂緊日子”,也包括了“持續增長”的新動力。二者相互作用和影響,將至少是一個長達10年以上的過程。同時,強調過緊日子的主體是政府和政府主導的國企。二者走向更為高效和集約的發展路程,不僅僅是經濟發展規律決定的,也是民意和黨的根本目標決定的。這二者都導致,“緊日子”不會很快結束。
其次,強調“緊日子”的政府和國企,并非是放棄發展、或者是減緩發展的政府和國企。“緊日子”的根本含義是一種新的、更為科學的發展方式,是發展結構的革命和變化,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根本需求和動力之一。一定意義上,“緊日子”的思維,恰恰體現了采用新手段、更快更好發展的政府意志和民眾需求。另一方面,社會信息化的高速發展,使得信息技術的應用日益普及。這必然造成大屏顯示應用市場的擴展。安防、天網到智慧城市,國防信息化,每一個環節都是巨大的,甚至是“新興”的市場。這些因素決定了,“緊日子”不是發展停滯的信號。
大屏行業對2013年行業過程的認識應該是這樣的:過緊日子是一種必然和常態,是構建大屏行業競爭新規律的一個關鍵起點,是一種新型的“競爭方式”。它的出現意味著“大屏行業競爭結構更為快速和深刻”的變革。
“緊日子”機遇大于挑戰
面對2013年以來,緊日子的挑戰,很多大屏拼接企業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意味著原有的產業平衡、競爭實力結構已經被打破。在破裂的行業構成之中,則出現了一些新的縫隙、空間,成為另一些企業借機壯大自己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方式和途徑。
俗話說“不破不立”。大屏行業的緊日子,帶給產業同仁的就是這樣的機會。在緊日子背景下,一些固有的行業規律已經失效。
比如,項目工程款項的截流、回扣是此前一些單位“小金庫”的主要構成部分。而小金庫又是“非賬目”吃喝的主要資金來源。部分企業通過支持項目單位的小金庫存在,獲得了不合理的灰色競爭力。而在從嚴治黨、從嚴執政的新風氣下,這種公關與營銷方式正在失去價值,這無疑加強了行業競爭透明度和公平性。
再比如,此前很多項目盲目攀比“高大上”,追求技術高度、規模高度,和同類型兄弟項目攀比“門面”。這造成了很多的項目資源和資金的浪費。而在緊日子思維下,行業采購者,更多的將選擇重心確定在“適時適用”的原則上。攀比性因素的降低,一方面使得一些項目的規模結構更為合理,另一方面也使得價格在競爭中的分量更重。
類似以上,這些變化集中的體現在項目單位“如何花錢”的層面上,對應的則是大屏行業企業的營業額增長、盈利能力,灰色公關手段運用、關系網運營成本等方面。這些變化是大屏企業必須適應的新情況、新挑戰。誰能率先掌握并適應這種新規律,誰就會成為這波大屏行業產業調整的贏家。
而這些所謂新規律,則系統的表現為:不同競爭要素的決定價值的調整上。
如,成本競爭力的重要性上升、品牌價值的上升、客戶關系的組成成分的變化、單純技術性競爭指標意義的下降、區位的人脈優勢價值的淡化、跨區域和行業影響力價值的逐漸體現、企業公眾形象價值的提升、公關思維的轉化等等。導致這些不同競爭力成分結構和價值變化的根本原因是“客戶”需求在“緊日子”政策下表現出的新趨勢。
強調過緊日子的政府和國企在項目運作中的價值認同點已經發生了顯著改變:如攀比風氣的下降、節儉風氣的上升,辦事者個人利益、單位利益與項目本質利益關系的再平衡,對項目最終效果和價值評估標準和態度的變化,對項目中標者和實施者的文化與精神認同標準的變化等等。這些變化,有些會切實出現在招標、評標的準則之內,有些則是一些意識形態、文化認同領域潛移默化的轉變。
強調大屏行業企業適應新形勢下的競爭,本質就是強調依據客戶需求的變化、調整自身在不同行業競爭要素上的“資源投入”,以嶄新的公關、營銷和創新資源投放結構,來適應行業變化帶來的挑戰,并抓住行業結構失衡瞬間的機遇,實現自身的壯大和發展。
具體講,大屏企業應該在至少以下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第一,加強客戶需求的開拓和創新,以滿足客戶新需求為核心構建新的產品技術和產業生態競爭力;第二,加強企業品牌和文化認同建設,提升企業軟實力和輿論生產力;第三,加強全國統一市場的建設,有條件的企業率先展開國際市場的擴展,打破大屏行業很多企業區域市場割據的局面;第四,強化新形勢下政府和國企客戶的公關、服務戰略,用新的共同價值應對新的市場挑戰。
這些改變與傳統大屏行業過于依賴人脈、依賴區域人際關系、產品同質化的競爭局面有著顯著差異,將成為在“緊日子”時期,大屏企業發展和壯大的前進主線。
2013年,大屏企業已經深刻感受到“緊日子”的到來。尤其是在大屏行業價格競爭、同質化競爭和市場區域割裂嚴重的背景下,這種緊日子的來臨更顯得“難以應對”。但是,在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的背景下,這種緊日子難以避免。擺在大屏企業面前的路只有兩條:一是坐以待斃,二是努力適應新趨勢、新規律,獲得新發展。對此,何去何從顯而易見。但是如何走出一條大屏產業發展的新路,卻不是可以一錘定音的問題。在緊日子背景和條件下,不斷探索和創新,將是未來數年內大屏行業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