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電視的顯示效果主要是由屏、背光模組和圖像處理技術三部分決定。由于液晶本身不發光,需要由背光燈進行照亮才能被人眼看到,優質的背光技術對液晶電視的畫質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ULED是海信面向電子醫療顯示和高端液晶電視研發的顯示畫質技術處理引擎, ULED采用多分區獨立背光控制和HiView畫境引擎技術,在畫面對比度、畫面層次感、暗場細節、色彩精準還原和畫面流暢度方面較傳統LED顯示有大幅提升,其畫質表現可比肩OLED。
高色域——看見更多色彩
色彩表現是電視畫質好壞的檢驗標準之一,由于受到顯示技術的限制,即便是4K電視也無法完整表現10.7億色的理想色彩數量。目前大部分4K電視的色域展示范圍在72%-85%之間。
ULED采用藍光芯片激發紅色和綠色熒光粉或量子點,通過數百種LED背光光譜和數十種彩色濾光片的光譜分布研究,建立起一套液晶模組色域的仿真模型,并通過數千組實驗數據優化,設計出最佳的彩色濾光片和高色域LED背光光譜。
經權威機構檢測,升級后的ULED1.5代產品色域顯示范圍達到BT.709高清電視色域標準值的120%。ULED1.5代產品設計了Vivid(鮮艷)模式,在此模式下用戶可觀看到更驚艷的圖像色彩。
PCR 精準色彩重現技術
此外,ULED還采用窄光譜高色域技術,使RGB三原色純度更高,其精準色彩重現技術可對畫面進行自適應顏色處理,保障圖像色彩的細節表現力和精準還原。
高對比度——看到更多細節
多分區背光動態控制技術
ULED將背光劃分為多個獨立的控制單元,可以根據每一幀圖像的亮暗分布精確的調整對應的背光區域亮度。ULED首創數;旌鲜骄氄{光,動態對比度達到800萬:1,相比普通4K電視提升了3個數量級,相比普通4K電視提升了2個數量級。
自適應分區峰值亮度提升技術
ULED首創自適應峰值亮度提升技術和暗場圖像細節增強技術,可以分析每一幀圖像的亮度分布特征,對明暗層次豐富的圖像場景和畫面中的高亮部分提升對應區域背光的峰值亮度,最大亮度可實現3倍以上的提升,延伸畫面的明暗對比,使得圖像層次更加豐富,立體感增強。
應用ULED技術的液晶電視對圖像細節和層次感表達更為準確
連續灰階曲線調整技術
另外,ULED通過模組驅動技術調整液晶驅動的模擬電壓和14bit圖像處理技術,實現灰度曲線的連續調整,使得影像灰階層次過渡清晰且更加符合人眼視覺感受,影像顯示更加平滑精細,暗場表現力最強。此項技術應用在醫學領域可以幫助醫生辨別影像的細微差別,在民用液晶電視顯示領域可以給用戶帶來層次分明、細節表現出色的畫面效果。
連續灰階曲線調整技術使影像顯示更加平滑精細
數字光學均勻性技術
ULED還通過海信特有的數字光學均勻性技術調整模組背光及液晶分子偏轉,減少相鄰LED的光學亮度差異,實現過渡的漸進和均勻性,其灰度響應偏差率小于3%,小于國際醫療顯示灰階響應偏差率15%的標準(醫療對灰階表現準確性要求最高),可以幫助醫生更加精準的進行影像判斷。
2014年12月,海信ULED正式應用在海信8M電子醫療顯示產品,采用數字和模擬混合式DICOM曲線技術,實現DICOM灰度曲線的連續調整,使得影像灰階層次過渡清晰且更加符合人眼視覺感受,影像顯示更加平滑精細,畫面層次表現力最強,灰階顯示更準確,可以幫助醫生辨別影像的細微差別。此項技術應用在液晶電視產品可以讓用戶感受純凈的黑白場景和圖像層次感。
液晶面板由于響應時間的不足,存在一定的拖尾和抖動現象,不僅嚴重影響觀看效果,而且長時間觀看這樣的電視畫面,還會造成視覺疲勞和眩暈。
除了應用MEMC防抖技術外,ULED采用高達1440Hz的高速掃描系統,使得液晶在旋轉過程中處于背光黑場掃描狀態,降低了人眼的圖像殘留感,實現了流暢的運動畫面。
2014年3月27日,海信推出XT900系列ULED 1.0電視,有50、55、65英寸三個尺寸規格; 2014年11月,經中國電子標準化研究院賽西實驗室檢測,海信最新升級的ULED1.5代產品應用高峰值亮度高色域模組、多分區背光控制和Hiview畫境圖像引擎2代技術,動態對比度達到800萬:1,相比普通4K電視提升了3個數量級,細節表現驚艷;色域顯示達到BT.709高清電視色域標準值的120%,比普通4K LED電視提升20%以上。升級后的海信ULED1.5代產品同時提供Vivid(鮮艷)模式,在此模式下用戶可觀看到更驚艷的圖像色彩。2014年12月,海信正式啟動ULED產品升級。
海信ULED依托自主顯示技術創新在行業內樹立了一個標桿,ULED技術研發獲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項目支持,項目名稱為《液晶顯示用LED背光及其關鍵材料研發和產業化》,也獲得2014工信部專業(醫療)顯示模組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創新重大專項支持,打破了以往重大顯示技術革新均由國外企業主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