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鎮互聯網大會上,國內網絡經濟教父馬云說,未來的經濟屬于體驗經濟。什么叫做體驗經濟呢?就是情商經濟,就是讓人舒服、讓人開開心心。
在彩電產業,讓人開心的產品卻并不那么多。目前,國內彩電市場已經充分智能化,智能產品銷量占比超過四分之三。2014年,結合盒子產品,全年客廳智能電視應用類硬件銷量恐超過5000萬臺。但是,這些電視機和智能盒子真正成為“可以舒服的使用”的產品了嗎?
研究表明,電視機用戶的差異性是巨大的。但是電視機的趨同性卻也是巨大的。這說明,至少會有半數消費者,對越來越智能和復雜的彩電并不感冒。
例如,家用電視超過三分之一的開機時間屬于55歲以上人群。這一人群的消費習慣是傳統化的,而非目前主流產品的智能特色。家用電視超過五分之一的開機時間對應的是視力、聽力有退化的65歲以上老年人。這部分人士在應用常規電視機的時候,“多有不便”。
再例如,智能電子產品應用的主體是15-35歲的少年、青年和中年人。這部分人中至少3成會自己獨立選購電視機產品。他們在應用電視的時候,半數傾向于欣賞網絡內容,而非傳統廣電節目。15-35歲的消費者很多屬于“低頭族”,即便看電視的時候也離不開手機和平板電腦。
以上兩類人群幾乎占據了彩電市場超過半數的消費者,但是其消費、應用的習慣卻截然不同。如果市場銷售的彩電產品都是雷同的,那么這些人中必然有很大比例“用的不舒服”。
馬云講:一個飯店門口站二十幾個姑娘一起說歡迎你,不是體驗經濟。因為這樣的聲勢并不舒服,也提高不了服務質量。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智能電視:不是單純堆砌更高的技術參數就能征服客戶。
2014年下半年,彩電大佬創維的新品策略在充分吸收互聯網產品經驗和體驗經濟理論的基礎上,已經率先在全球彩電市場做出創新性實踐。
創維最新一代酷開電視,直接拋棄了傳統遙控器,以及“一堆”使用率不足10%的“老掉牙”接口,以嶄新的、與手持移動設備完全融合使用的體驗方式,構筑“青年人”彩電產品新標準。而創維老年人電視的設計則完全不一樣,遙控器不僅不要丟掉,還要放大、甚至設置有電視機尋找“不知道放在哪里的遙控器”的專屬功能。創維這樣的產品創新,完全對應于不同的消費群體,形成了差異化和細分的產品體驗,創造性的解決了不同消費者的不同應用需求。
智能彩電產品不應該成為彩電企業性能比拼的工具,而應該成為差異化開發的平臺。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彩電產品已經步入一個“性能相對過剩”的歷史時期,產品研發正在從早期的“性能主導”,向未來的“功能主導”轉型。與此對應,產品的市場定位設計也將高度細分化,按照需求部署不同軟硬件、輔助功能,構成差異化的產品選購區間。
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是市場經濟和網絡經濟運行發展的高級階段。也是彩電等產業制造與研發技藝達到某種高度后的必然結果。從彩電市場細分切割的必然性看,創維作為國內領先的彩電品牌,具有先知先覺的比較優勢。而一系列差異化產品的問世,正在引導創維彩電將細分市場、差異化體驗真正轉變成企業戰略和經營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