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家電行業告別高速增長時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行業自身經歷改革的陣痛,外部互聯網企業虎視眈眈,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不少企業一年來的“促銷攻勢”幾乎沒有停止過,就連格力、美的、海爾三大巨頭也紛紛開啟“價格戰”模式。
特別是彩電行業,在剛剛過去的“雙11大促”中,雖然一改“國慶頹勢”。但統觀2014全年,彩電市場銷售都不盡如人意。并且,促銷季一再探底的“價格”,對于企業自身來說,幾乎無利潤可言。
內需持續疲軟、銷售下滑,產業鏈各環節成本不斷走高,使得彩電企業利潤攤薄。加之上游面板產業話語權不足,“政策透支效應”未過、產品生命周期逐漸縮短以及互聯網新勢力紛爭等因素共同作用,倒逼傳統制造企業加快“逆勢謀變”的步伐。
在這場變革中,如何更好地融入“互聯網思維”成為所有企業都在思考的問題和亟待解決的難點。而“互聯網思維”給傳統家電制造企業帶來的最顯著的影響就是:產品個性化、渠道網絡化和營銷多元化。
提到產品個性化,今年在彩電市場整體需求收緊的背景下,各企業在產品品類上加大了研發力度。彩電外觀形狀有“平”有“曲”,顯示技術“百花齊放”。一方面伴隨4K顯示技術發展日臻成熟,4K電視增勢強勁,特別是日系彩電企業在4K產業鏈協同方面優勢凸顯。另一方面,韓系品牌LG、三星領跑OLED、曲面、量子點電視。
而國內彩電品牌海信、創維、TCL則針對LED顯示實現新的技術突破,分別推出ULED、GLED和QLED電視。長虹推出的CHiQ電視更是以覆蓋4K、曲面、OLED、激光全新顯示技術,完成40-105寸市場主流尺寸的完整布局而廣受好評。
而在產品智能操控和應用方面,一部分企業注重科技的整合,力求在人機互聯、人際交互、語音、觸控、傳感以及智慧網關和中樞互聯互通等技術上實現突破和創新;一部分企業則注重內容的深度集成和優化,試圖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內容上的家庭娛樂體驗。
在屏顯技術和智能技術雙升級的行業大勢下,彩電新品的功能賣點則更加傾向兩者兼顧。比如,號稱“極客互聯網電視”的創維GLED電視既具備4色4K+顯示技術,同時也搭載了酷開操作系統。目標直指OLED的海信ULED新型背光電視,因獨具通過多分區獨立背光控制和HiView畫境引擎技術,并打造VISION2.0視覺交互系統而實現極致的體驗感。而在多個新型顯示技術領域均有涉足的CHiQ電視,則因“徹底扔掉遙控器”實現了獨有的“全手機操控、直播分類看”等炫酷的功能,可謂彩電高端產品的不二之選。
另外,作為家電產業鏈運營中的重要一環,渠道也是受到互聯網沖擊較大的一個領域。近兩年,電商巨大的發展潛力在家電領域表現得尤為突出,調研數據顯示,算上含有家電業務的企業,在今年天貓“雙11”單店銷售額前20名中,家電企業占比高達35%。
當然,產品和渠道向互聯網轉型的同時,家電企業的營銷方式也逐漸多元化。在搭載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名人等娛樂資源,進行產品植入式廣告或品牌植入式推廣的同時,企業還逐漸青睞利用新媒體等平臺進行傳播。
如近期,先后在北方、中原、華東、華南舉行的“虹色風暴”活動,長虹就以 “愛·在一起”為主題,通過微博、微信平臺持續放聲,并聯合騰訊在QQ空間發起了“愛•在一起”的表白活動,為“虹色風暴”造勢。
著名家電專家陸刃波指出,在傳統制造行業亟待轉型的今天,彩電企業在產品、渠道和營銷方式上需要積極“擁抱互聯網”,但變革的同時還要尋求差異化,加速拓展新的產品品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