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LG Display在OLED領域的發展風頭正勁,不過,業內也悄悄的將其與當年的等離子聯想到一起。如今的OLED格局與當年的等離子類似,技術僅掌握在LG Display手中,其他企業無一能與其抗衡。那么OLED的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等離子?
近日,LG Display公關部部長李重煥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自信的表示,OLED絕不會重蹈等離子覆轍。李重煥解釋稱,OLED更像是未來顯示的基礎,被公認為未來顯示方向的柔性顯示、超薄厚度、透明顯示等都將依托于OLED技術,“等離子的失敗不僅僅是因為不開放,更在于技術優勢的單一,OLED則不同,其有著LCD液晶所無法企及的諸多優勢”。
OLED是顯示技術發展趨勢
LG Display公關部部長李重煥強調,OLED是顯示技術必然的發展趨勢,更適應柔性、透明顯示的潮流,相信競爭企業最終還是會選擇OLED,LG Display正在引導這一市場,會一直做下去,戰略不會改變。今后的幾年中,顯示市場將呈現OLED和LCD共存并彼此競爭的格局。
據了解,OLED技術與LCD技術相比,其無限的對比度和完美的黑色表現力、絢麗的色彩還原能力,以及更輕薄、精簡的結構,在未來更有望在成本方面低于LCD,并具備透明顯示、柔性顯示等下一代顯示應用方面的天然優勢,因而已經被業界公認為LCD之后的次世代顯示技術。
2011年末,LG Display全球首次成功開發55英寸OLED電視面板,并在第二年全球率先投入量產,拉開了OLED電視商業化時代。時至2014上半年,LG Display已經開始向中國的主要電視廠商提供OLED面板,在中國這一全球最大電視市場推廣OLED電視,引領市場從LCD向OLED轉型。
LG抱團共謀OLED電視市場
據悉,LG顯示器計劃以盡可能低的價格向電視制造商供給OLED面板,擴大市場占有率。LG將跟中國的創維、康佳、長虹等國產品牌一起經營OLED領域,一起開發OLED的市場。
目前,OLED面板大型化和壽命以及其他一些問題都已經得到了大大的改進。決定OLED成本的主要是良品率和產能。LG Display全球市場推廣總裁崔東元曾表示:一年前,LG的OLED面板量產良品率僅僅是20%到30%,產能大約為8000張/月。現在,2k OLED面板的良品率已經可以達到80%以上。所以,成本下降了,自然產品賣的也不貴了。
據了解,目前韓國坡州工廠已經擁有一條月產能8千片玻璃基板的8.5代OLED生產線,為迎接OLED時代的到來,LG Display方面表示將在今年年末投產第二條生產線,第二條OLED電視面板生產線在明年年末產能將提升至2萬6千片玻璃基板。
三星電子判斷認為OLED電視機的大眾化還需要3-5年時間,目前專注于薄型超高清LCD電視機。其還未能就大型電視機OLED面板的量產投資做出最終決定。但LG電子已計劃在今年上半年推出77英寸薄型超高清OLED電視機。同時,LG顯示器也有望通過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在全球OLED面板市場中占得先機。
在業界人士看來,等離子的退出頗令人惋惜。作為彩電行業里程碑式的產物,等離子和液晶都各有各的優缺點。事實上,直到2006年,不管是畫質還是價格,等離子電視仍更具競爭優勢,因而多來年業界都流傳著“外行看液晶,內行看等離子”的說法。
然而,好技術從來都不是決定市場勝負的充要條件。絕對的技術優勢并未給等離子電視帶來多少好處,相反,以松下等日系廠商為首的等離子聯盟反而固步自封,錯失了發展良機。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僅從技術層面考量的話,OLED無疑是一項先進的技術,不過僅憑一家公司,無法從根本上推動OLED的發展,等離子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如今LG拉入中國彩電企業共赴OLED領域,或許未來之路會比等離子要走的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