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7月3日與韓國總統樸槿惠就年內完成中韓自貿協定(FTA)談判達成一致。兩國已經在撤銷關稅的自由化率方面達成共識。今后將進行對象貿易品種的最終設定工作。如果中韓自貿協定短期內完成談判并生效,估計在對華戰略方面,韓國企業將比競爭對手日本占得優勢。中韓自貿協定談判的進展可能還會對正在進行的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產生影響。
“雙方積極評價中韓為達成一個高水平和全面自貿協定所取得的進展”,在兩國首腦會談后的聯合聲明中雙方如此表示。此后的記者會上,習近平表示要為到2015年雙邊貿易額達到3000億美元的目標創造更好條件。兩國首腦在記者會上未接受提問。
韓聯社也在11月10日報道稱,韓國青瓦臺經濟首席秘書安鐘范10日透露,會談結束后,在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尹相直和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分別代表兩國簽署了結束韓中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會議紀要。根據紀要,兩國將在年底前完成余留技術問題的談判,之后草簽FTA文案,明年年初由兩國相關部門負責人正式簽署協定。在韓國,經國會批準后協定才能生效。
據了解,該協定涉及22個領域,包括金融和電子商務。韓國表示,這是中國首次把金融、電信和電子商務行業納入一項自由貿易協定之中。有觀察認為雙方已確定了大多數將撤銷關稅的對象貿易品種,但并未向外公布。其中很可能包括作為韓國企業優勢領域的液晶顯示屏、半導體等品類。如果這些品類被列入撤銷關稅的對象,那么在中國市場,與日本企業競爭的韓國企業必將占得優勢。
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的推測,在中韓簽署自貿協定后,預計韓國每年向中國市場的出口將會增加277.6億美元。在由此對第三國造成的影響中,日本所受影響最大,預計將有約53億美元的出口被韓國取代。負責此項調查的日本亞細亞大學教授奧田聰表示:“液晶設備和蓄電池等與日本企業存在競爭關系的產業將受到嚴重影響”。
在業內看來,中韓自貿協定將是中國與外國簽署的第一個大規模自貿協議,不僅有利于推進兩國正在推進的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轉型,更重要的是為中日韓自貿協定和RCEP(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等地區經濟一體化機制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