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也講過,為了更好的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用戶應該選擇那些知名的正規的電商渠道購買自己心儀產品。但即使是大型電商網站,網購電視也存在風險。所以消費者除了要在購買之前擦亮眼睛維護好自己的權益之外,也還不必須要注意維護自己購買自己的權益。
首先,在購買正規產品的時候,上架是必須要向消費者提供發票的。網上購物的實際經銷商大多數是外地公司,收貨時要留意查看票據的公章。這是消費者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最有利憑證。
購物前,應對網站的商業信譽、經營規模及送貨方式做詳細的了解。如果是直接匯款,還要考察網站的信用記錄,例如是否有第三方權威認證。如果所購商品發生糾紛,應按屬地管轄原則,向票據公章單位所在地的有關部門投訴。
當然,出事之前預防還是最好的辦法。所以,我們建議消費者還是要堅持先驗后簽,仔細查驗商品,確認沒有問題后再簽收。一旦驗收后才發現產品存在問題,需要注意保存相關證據,及時跟商家溝通,若不能解決,可以向工商、消協等機構投訴,必要時也可考慮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支付寶的手機,電腦,智能電視,就能進行網購。電商領域永遠不缺話題,目前有關家電促銷的消息源源不斷。到底是天貓通過預售方式將銷售量聚集在“雙11”當天更具爆發力,還是京東以優化用戶體驗為訴求的整體服務更有后勁,無論電商如何“引誘”,消費者們還需理性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