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業推動力上,小間距LED的活力十足和工程投影的高度成熟形成了鮮明對比。
工程投影市場既有日本和歐美的高端成熟品牌,索尼、愛普生、巴可這樣的成熟行業巨頭,也有明基、雅圖等這樣的后起之秀。同時,由于多年深耕市場,工程投影機在直達客戶的渠道上具有很大的優勢。例如高教市場,投影機渠道商和各大學都有穩固合作。
小間距LED顯示則是今年新興的產品,在很多應用上是首次開展。例如利亞德和洲明面向商用和教育的小間距LED電視,此前這類企業均未曾涉足這些市場。但是,小間距LED也并非所有市場都是從頭做起:例如廣電和文化領域,LED顯示屏一直應用很多,小間距產品只不過是錦上添花;數字告示市場小間距LED更是如魚得水。即便在控制室市場,隨著威創等DLP拼接巨頭的加盟,小間距LED的渠道僵局也已經打開。
在品牌結構上,小間距LED以民族本土企業為主,這些企業沒有索尼、愛普生等具有的“品牌光環”。在品牌號召實力上具有劣勢。但是,正應為小間距LED沒有行業巨頭的話語壟斷,小間距LED市場才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場景。品牌參與者的數量眾多,以數量和聲勢優勢,對抗工程投影的巨頭品牌優勢,是小間距LED和工程投影產業競爭的一大特點。
不過,從業企業數量眾多的“人海戰術”,也會造成一定程度上小間距LED產品品質的參差不齊——這一點,格外需要行業客戶注重。
小間距LED和工程投影產品的競爭,還有一個顯著不同的規律:即小間距LED是傳統LED顯示屏的延續,企業具有極強的追逐市場份額的意識,在市場規模化和產品經濟性方向上,小間距LED走的更為激進。工程投影產品,雖然進入普及化的市場時期已經比較長,但是企業之間多數以效益為第一競爭目標,很少存在惡性壓價的行為,企業的市場開拓思想是“賣一臺賺一臺”,甚至不惜采用定制定做的方式生產產品。實際上工程投影機除了5000-6000流明的、較低亮度產品實現普及化的制造與銷售外,更多的高亮度產品都屬于“只看重效益,不看重規模”的市場。
小間距LED和工程投影機產品在市場拓展的思路上表現出強烈的反差:前者看中規模,后者看中單臺收益。這就使得二者的競爭完全不在一個“路數”上。這種錯位化的產業競爭,也會導致二者的市場爭奪較量更具看點、更具戲劇化。
綜上所述,小間距LED和工程投影是不同顯示技術、不同產業上下游、不同產業推動力量、不同產業思維方式下,在相似應用需求、重疊應用市場中的對抗。兩者產業規律的不同導致的文化沖突劇烈,甚至具有撕裂原有工程顯示市場結構的可能。這給兩大技術陣營下的品牌以巨大的“競爭不確定性”和經營風險考驗。不過,對于高端顯示系統的需求客戶,多一種選擇、多一分競爭,將是一件很有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