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匯豐音響在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掛牌。值得一提的是,在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并不等于上市,與滬、深交易所相比,“新三板”掛牌企業具有門檻低、效率高等特點,為暫時不符合主板、創業板上市標準或等不起排隊時間的中小微企業,打通了一條對接資本市場、快速融資、走向公眾化的渠道。匯豐此次掛牌,為未來企業走向股份制奠定了基礎。
為什么音響燈光企業上市難?
在專業音響燈光行業,盡管有上市企業國光,但大家都知道專業音響其實只占國光整體運營中很小的一部分,可以說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家專業音響領域真正意義上的上市公司。
專業音響企業上市難,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到的是如果企業要上市,在凈利潤方面,主板上市要求3年盈利,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在營業收入方面要求3年累計超過3億元;創業板(征求意見)上市要求2年盈利,且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營業收入要求最近一年不少于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目前專業音響燈光行業企業目前很少有企業達到這樣上市的規模,特別是受到世界金融危機和國家“限奢令”的影響,音響燈光企業最近這幾年發展并不不穩定。
其次,在專業音響燈光行業,企業的回款存在很長的周期,企業財務狀況不穩定,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和企業的整體規模相對其它行業較小,在資本市場也很難引起風投的關注,同時國內專業燈光音響行業缺乏資本運作的專業人才,企業管理者對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也是不熟悉的。再者,目前中國專業音響燈光企業目前整體看來還局限于制造業范疇,而不能往更高層次的文化藝術產業更近一步。
誰會成為第一家成功上市的專業音響燈光企業?
近幾年,音響行業不斷傳出有企業上市的消息,但是卻都失敗了,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些具備上市條件但是卻未能成功的企業。
1.星光影視
2010年,星光影視首發申請IPO未獲通過,據相關人士介紹,被否癥結首先在于業績下滑,但關鍵之處卻是與公司實際控制人父子及諸高管之親屬、與星光集團及其下屬十多家公司,存在從原材料到銷售終端的整條產業鏈的紊亂關聯交易,其中不少均存利益輸送嫌疑。
而在2011年12月,星光再次沖擊IPO時,公司在企業改制、股權轉讓等方面存在諸多疑點,申請發行失敗。
2.銳豐音響
銳豐08年靠著“奧運品牌”、“民族品牌”的成功營銷讓自己在國內一線品牌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也在那個時候,業內就傳出銳豐欲要上市的風聲。但是專業人士也指出如果僅是靠著“奧運品牌”的概念,銳豐的上市路并不會順利。
2011年10月,銳豐音響積極籌備股改上市,此后每一年都提交IPO申請,但是均不獲通過。有人士指出,資金債務審查方面一直困擾其上市。
3.勵豐文化
勵豐文化在其官方網站上寫道“09年,勵豐從‘技術服務提供商、系統集成商’轉變為‘以應用技術為核心的資源整合運營商’。”文化產業這個概念,是勵豐向外界打出的一張牌,勵豐公司的人也聲稱自己公司和三基、銳豐并不一樣。企業如果想獲得更大的格局,似乎必須要跳出音響產品制造商、代理商的窠臼,而文化產業上有國家政策支持,下到和每個百姓都息息相關,這個理念無疑讓企業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榮譽使命感。
但行業某些人士也清醒地看到,要駕馭這個理念去做公司,并不僅僅是喊兩句口號那么簡單。勵豐在“文化科技”這些工程項目的案例中,扮演的角色和之前提供產品、技術支持的系統集成商一樣,并沒有質的突破,在涉及到音響燈光技術外的領域,勵豐采用的是和他人合作的方式,而這種模式對于行業有一定資源的代理商、集成商來說一樣可以做到,并不新鮮。
因此有人指出,勵豐僅是玩了一把“概念”,打造文化產業迎合了地方政府,可以進一步鞏固這方面的資源;更重要的是勵豐也有“上市夢”,上市的前提先要把自己的這塊餅劃大。
當今專業音響行業,并沒有某一品牌可以做到市場份額的絕對優勢,這是從事這個行業的企業之幸亦是不幸。我們盼著某一天行業中能有首家上市公司,如果它能憑借實力真正站到資本市場上,是我們每個身在行業人士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