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智能手機走進大家的生活開始,“智能”這個特性便開始受到了業內外的普遍關注,并在隨后逐漸融入到其他幾乎所有的產品當中,可以說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概念的普及,只要能通電,那這款設備幾乎就能跟“智能”扯上關系,也都能實現所謂的“智能化”。
智能穿戴設備的火爆,智能家居的迅速發展甚至是智慧城市概念的落地,仔細算來其實都是在2013年才開始的。而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其實都要歸功于智能手機的普及。智能手機為智能行業帶來了主流的操作系統,為穿戴家居設備帶來了成熟的硬件技術。更為重要的是,它普及了智能概念,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而這一切,都是消費電子產品全面智能化的基礎。
而在電視領域,我們也看到了這一種趨勢,無論是智能盒子還是智能電視,它們身上都帶著濃重的“智能手機”風格。它們的系統幾乎都是智能手機中常用的安卓,應用和游戲也和智能手機上的相仿甚至共享。如果不是需要遙控操作,且具備有線電視的接收功能,智能電視嫣然就是一個超大尺寸的智能平板電腦。
也正是由于它們具備著這種一脈相承的特性,所以我們才會看到目前智能電視有如此多的跟智能手機相結合的功能,無論是最基礎的“小屏轉大屏”功能,還是長虹最近提出的“用手機替代遙控器”概念。都是這種特性的具體體現。
如果說電視是客廳娛樂的絕對核心的話,那智能手機就是個人娛樂核心中的核心,無論是交流還是娛樂,亦或者是生活中的各項服務,智能手機現在都能夠全方位的提供。并且在電視在客廳娛樂地位不斷減弱,而手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卻在不斷加強的情況下。智能電視利用手機的普及率和使用率來提升自己的熱度,本就是一種必然。
也正是因為這樣,扎實做好手機和電視的互動,將成為未來智能電視廠商在提升用戶體驗,增強產品競爭力的必修功課。而之前有這方面業務或者技術的廠商,將在這場競爭中占盡先機。甚至之前沒有電視從業經驗的廠商,只要有內容,系統,應用等方面的技術,都可以大肆的進入電視領域。谷歌,樂視,小米便是其中的代表。谷歌具備的是系統優勢,樂視具備的是內容優勢,小米則利用的是自己的品牌和渠道優勢。這對傳統的電視廠商并不是好事,但對廣大電視用戶來說卻是一件好事。
無論是互聯網廠商還是智能手機廠商,它們在內容和系統上優勢都是目前智能電視中的核心。所以掌握了這些優勢的廠商,才敢在毫無行業經驗的情況下大肆進入這一領域,不論前景如何,至少在短期內已經打出了不小的名氣。開始在電視這一市場中分羹了。
其他像顯示技術,屏幕技術,處理芯片這些技術雖然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智能電視的使用體驗。但它們的影響力在高端產品中才會比較明顯,廠商也很難在全球化生產的情況下保持住這些技術的獨家優勢。而對于大多數用戶所消費的中低端產品來說,面板和顯示技術所帶來的體驗提升其實并不如智能化所帶來的體驗明顯。這也是非電視廠商進入這一行業的機會。
不過這種趨勢對于那些本來就有智能手機產業的電視廠商來說就是非常大的機會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星,三星在面板,顯示,手機領域都有自己獨到的優勢,而系統劣勢也正在通過三星不斷的努力減少。這種全產業的控制將幫助三星在所有層次的市場中都獲得足夠多的優勢。
而對于傳統的電視企業來說,它們除了要改變自己的經營策略,多多融入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之外。更需要多多學習智能手機在智能化方面的經驗,不但要盡可能的將自己的產品跟目前正呈上升態勢的智能相融合,適當的適合進入這一市場或者收購先關的企業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無論是產品還是企業本身,未來資源的共享,信息的互通,優勢的互補都將成為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