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彩電圈可謂烽煙四起,群雄逐鹿。從上游面板大佬首次在華壟斷受罰,到4K電視飛速普及成業內主流;從樂視TV,小米電視等新軍異軍突起,舉“顛覆”大旗殺入亂局,引資本市場騷動,到以創維為首的老牌彩電企業與BAT大鱷合縱連橫、天貓雙十一酷開TV以單天售近六萬臺力壓群雄。在這短短一年之中,彩電業經歷了過去幾年從未有過的激變,曾經世人眼中的夕陽行業驟然間變成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繼PC端、手機端之后,電視這最后一個改變人們未來生活方式的客廳入口獲得前所未有的朝氣與活力。筆者就以時間為脈絡,梳理盤點2013年彩電行業重大事件,對這里程碑式的一年做一小結。
一、遲來的“審判日”
關鍵詞:反壟斷
2013年1月4日,當新年鐘聲還未停歇,國家發改委突然宣布對韓國三星、LG和中國臺灣地區的奇美、友達、中華映管、瀚宇彩晶等六家境外液晶面板企業價格壟斷行為的查處結果:責令涉案企業退還國內彩電企業多付價款1.72億元,沒收違法所得3675萬元,并處罰款1.44億元。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處罰境外企業的此類行為,對于長期受制于上游面板聯盟壟斷的國內彩電企業來說是一項重大利好,而對于彩電消費者而言,則意味著彩電價格的走低,可謂是一份意外的2013新年“賀禮”。
二、不見硝煙的戰爭
關鍵詞:4K
在經歷了一陣概念堆砌、參數對比的無序發展后,彩電業的進化軌跡在2013年因4K信號傳播標準的正式確立和4K面板顯示技術的成熟應用而重新回歸正軌。先是以“技術領先型企業”自居的創維搶先發力,推出國內首款“4K極清云電視”,緊接著索尼、康佳、TCL等企業也發布了其4K產品,整個行業以2013年為元年正式進入4K時代。在這一輪技術升級中,表現最搶眼的是曾在顯像管到LCD升級時栽過跟頭的創維。或許是曾經失利的教訓過于深刻,創維一系列在4K電視推廣上的組合拳令人眼花目炫。先是推出國內首款售價十萬的84寸4K電視,緊接著又推出從39寸到65寸全尺寸段覆蓋的4K產品集群,又在8月推出“天賜全色域4K”,風頭一時無兩。據筆者拿到的奧維數據來看,創維的國內4K占有率在6月份曾達到驚人的53%,這意味著中國每賣兩臺4K,就有一臺是創維。后雖在各路強敵的圍追堵截下占比降低,也仍舊維持35%以上的高水準。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曾經LCD時代叱咤風云以王者自居的海信,卻在這一輪洗牌中落于人后,不僅晚于其他對手數月才推出4K新品,產品上市后也反響寥寥。彩電行業風云變幻之快速,競爭環境之慘烈可見于斯。無論城頭那面大王旗如何變化,4K這項顯示領域新技術卻在2013年實實在在走入用戶家中,再次提升了用戶的視聽影音體驗。
三、“偷襲”與“反獵殺”
關鍵詞:彩電“觸網”
就在人們紛紛猜測蘋果公司何時推出APPLE TV時,專注于視頻網站運營的互聯網公司樂視卻于5月7日發布了首款跨界電視產品S40/S50,這不啻于一枚深水炸彈,讓原本波瀾不驚的彩電圈一下炸開了鍋。一時間“顛覆”、“革命”等詞匯見諸各大媒體報端,樂視也因此受資本市場追捧,股價從30元出頭一路飆升至46元,漲幅超50%,市盈率高達150倍!9月5日,小米召開發布會,在發布新一代手機小米3外,也同時發布了號稱“屠龍刀”的小米電視,大有“黑云壓城城欲摧”之勢,一切看上去都很美。
然而遺憾的是,互聯網新銳們期望抓住互聯網時代彩電行業發展的空窗期彎道超車,但從一開始就缺乏成熟的產業鏈整合能力和彩電研發、服務、物流網絡的后臺支持,樂視在首日發售近兩萬臺后,大量的送貨不及時、產品質量等售后問題和投訴開始爆發,隨之而來的退換貨潮讓樂視TV售后部門叫苦不迭;而僅僅不到一個月,樂視股價就從46元一字跌停到20.8元,這才讓欲哭無淚的散戶意識到原來所謂的顛覆只是資本市場圈錢的游戲。
而這邊廂,小米電視10月15日首批3000臺搶購開閘后,網友普遍抱怨根本買不到。細心的網友甚至發現小米主頁“搶購”按鍵形同虛設,其并未經過POST請求,而是直接生成了“售罄了”頁面。這也意味著所謂搶購只是饑餓營銷的手段,而用戶早已厭倦了小米賣期貨的銷售方式,在首批銷售3000臺工程機后,小米電視就沒了下文。
筆者認為,樂視、小米在進軍最后一張智能終端入口上做出了正確的決策,但過早的夸下與自身能力不匹配的海口,不但浪費了絕好的窗口期,也驚醒了真正的彩電巨鱷們。9月2日,康佳發布了KKTV;9月3日,TCL聯合愛奇藝發布了 “TCL-愛奇藝TV+”;9月10日,創維發布旗下第二品牌“酷開”及與阿里聯合推出、定位家庭互聯網電視的“酷開TV”。緊接著在天貓雙十一狂歡中,以創維為代表的所謂“傳統企業”沒有再給對手任何翻盤的機會,其酷開TV爆款單日銷售56272臺,金額近1.8億,銷量占比高達34%,創銷售吉尼斯世界紀錄;11月初,TCL宣布愛奇藝TV+線上線下全渠道累計銷售超5萬臺,緊接著就有消息放出酷開TV單品累計銷售超10萬臺。
銷量壓制只是一方面。10月24日,創維與百度愛奇藝聯合發布超清盒子;12月23日,騰訊、創維、ICNTV聯合發布“微信電視”;12月31日,又是創維!這家業內出名的“不安分者”,似乎有意的在2013年最后一天發布酷開系列首款4K電視,其主題畫面以一顆標有“4K”字樣、代表熱兵器的高速子彈擊碎一把標有“屠龍”字樣、代表冷兵器的大刀,則意有所指,意味深長。至此,老牌彩電企業完成了與互聯網BAT三大巨頭的全面聯盟,并全面向“以用戶為中心”轉型。而小米官網上,小米電視的下方仍舊是大大的“X月X日正式開放預約”,不免讓人唏噓。一場由“偷襲”演變成的“反獵殺”,讓人們再次認識到彩電行業的復雜性,以及在這個市場化最早、競爭最激烈的行業廝殺多年的彩電企業的侵略性。小米、樂視不是蘋果,創維、TCL也不是諾基亞,行業新貴們的彩電征程仍舊崎嶇而漫長。
四、干戈再起
關鍵詞:OLED電視
OLED即有機發光二極管,因其制作工藝復雜,成本居高不下而一直未在需要大尺寸面板的彩電產品上應用。而自2013年初以來,隨著良品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逐步降低,OLED電視逐步實現量產、民用。2013年9月13日,LG在中國發布最新的55寸OLED電視;9月16日,三星也幾乎同時發布其OLED電視新品;12月5日,創維發布國內品牌首臺OLED電視,標志著國內廠商正式加入前沿技術的角力之中;12月27日,康佳姍姍來遲,發布了新款OLED電視,而其他國內彩電企業也在今年1月的CES展上陸續公布了自家的OLED產品。業內專家陸刃波表示,2014年或將成為“OLED電視元年”,彩電顯示技術繼4K之后將再向前邁出重要的一步。筆者認為,盡管目前OLED電視價格還居高不下,但它的出現,蘊含著新一輪產業升級的巨大機遇,只有快速響應、果斷革新的企業,才能越走越遠。
熙熙攘攘的2013年已過去,波瀾壯闊的馬年大幕緩緩拉開。客廳江湖,誰主沉浮,只有緊緊貼近用戶需求,實現用戶價值,并在技術上銳意進取的企業,才能登上2014年彩電行業的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