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1年開始,LED顯示屏行業就進入了洗牌期。在之后幾年的發展中,行業始終伴隨著整合、淘汰的旋律。盤點2013年LED顯示屏行業的發展,企業倒閉是怎么也繞不開的一個現象。
2013年,在LED顯示屏剛剛結束傳統淡季的7月份,深圳億光成為了今年被媒體曝光的第一家遭遇洗牌的企業。
7月,停產將近一個月的深圳億光已經進入實際意義的破產狀態。據傳老板李斌欠供應商一兩千萬的貸款,已經在汕頭被拘留。除了供應商的錢,企業員工四到六月份的工資也沒有支付,員工只能尋求勞動仲裁來解決。回顧億光倒閉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來至于轉型企業轉型失敗,從渠道路線到轉型工程,從LED顯示屏轉型到照明都沒有成功,成為行業發展的試驗品。鑒往知來,希望LED顯示屏企業的轉型不要成為“盲動”,而是結合自身定位后有堅持的變革。
深圳億光倒閉仿佛打開了行業洗牌的多米諾骨牌,在8月份又有三家企業被媒體爆出倒閉或者經營困難,供應商也成驚弓之鳥,企業稍有風吹草動,就有可能造成供貨商擠兌貨款。
第一家是十方光電。因無力償還供應商八千多萬的貨款,十方光電老板鄧俊國、廖愛軍等人跑路,220名員工2個月的工資也無處著落。據知情人士透露,十方光電鄧俊國與正方圓光電廖愛軍聯手惡性倒閉,受害供應商近100家,涉及金額3-4千萬元。此案有眾多LED顯示屏供應商卷入其中,甚至芯片上市公司乾照光電與十方光電也有款項往來。
接著是雷星光電。雷星光電因拖欠貨款無力歸還倒閉出局。據了解,雷星光電主營LED顯示屏裝器件,由于過度依賴代工,客戶資源有限,一直勉力經營,每月銷售額只有100多萬元。LED顯示屏裝是一個注重規模和技術的行業,市場基本被雷曼光電、國星光電、晶臺光電、柏獅光電、佛山藍箭、英特來、美卡樂、安普光八家企業瓜分殆盡,留給中小型企業的生存空間少之又少。
8月27日,有供應商發微博稱漢唐高晶欠供應商巨債將面臨倒閉。在記者與公司總部、深圳營銷中心多方聯系未果的情況下,一位漢唐高晶的業務員承認公司遇到了一些問題,但是沒有到倒閉的地步。記者還了解到,漢唐高晶的深圳營銷中心已經撤回江西總部,而因為拖欠工資,高安工廠員工流失很大。一位已離職員工告訴記者,公司從5月份就開始拖欠員工工資,一些人離職時,已經有四五個月沒有拿到工資。另外,高安政府的發展重點已經轉向LED照明,并引進多家龍頭企業,在勞動力資源相對有限的高安,就業崗位突然增加,對漢唐高晶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上訴離職員工告訴記者,目前已有很多前漢唐高晶員工去效益更好的LED照明企業上班。政策紅利不再,招工困難,這對漢唐高晶未來的發展無疑雪上加霜。
2013年最后一位落入LED倒閉門的主角巴可光,則不得不讓人贊嘆“企業家”在面對供應商催款時表現出來的急智。9月底,記者得到巴可光CEO賀世羽爆料,深圳巴可光科技有限公司因經營不善,已于2013年9月15日被企業法人劉志洪抵押給自己。而劉志洪則稱,抵押是自己是為了躲避供應商暴力催款做的權宜之計,沒想到最后反被劉志洪利用。事情的真相是什么?也許只有兩位當事人才知道。雖然整個抵押事件疑點頗多(抵押是假戲真做還是金蟬脫殼、賀最終是否掌握巴可光、巴可光和鑫彩晨科技有何關系等等),但這家立志要做做中國巴可的LED顯示屏企業,因拖欠供應商的貨款而暴露出的種種經營問題值得業內深思。在這種市場態勢下,供應商的管理維護從某種意義來說比開拓客戶更值得企業去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