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洗衣機的使用過程中,除了觸電、灼傷這些明面上的傷害,還有一類無時無刻不在的隱形傷害——細菌導致的衣物二次污染。相關研究發現,洗衣機的夾層十分容易藏污納垢,使用一段時間后,會有水垢、洗滌劑游離物、衣物帶入的細菌及雜質、人體有機物質等匯聚,骯臟程度可與下水道相比,因此,洗衣機要想徹底安全應用,健康洗滌就不容忽視。
洗衣機要定期清洗,注意保持內部環境的干燥
一般說來,洗衣機最好每三個月清洗一次,可以用專門的洗衣機清潔劑,也可以用食醋、84消毒液等代替,清洗完成后,要用干布擦凈洗衣機內外的水滴和積水。除了定期的大清洗,每次衣物洗滌結束后最好用鹽水清洗洗衣機,以清洗殘留的細菌,在清洗結束后,不要立即蓋上桶蓋,要將洗衣機放置陰涼通風處,待干燥后再蓋蓋。
在洗衣機閑置的狀態下,最好將洗滌劑盒取出,因為它在潮濕環境下最容易產生霉變,進而污染洗衣機內部環境。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洗衣機最好開蓋放置,以最大限度的保持洗衣機內部環境的干燥,防止意味產生。
衣物要分開洗滌,避免交叉感染
除了洗衣機內部細菌對衣物的污染,衣物本身的交叉污染也會導致嚴重的健康隱患,最基礎的劃分就是內衣與外衣要分開洗滌。值得一提的是,在洗衣機過程中,遵循先淺、薄,后深、厚的準則,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水資源,還能夠有效縮短洗衣時間。
臟衣物不要堆放在洗衣機內,衣物洗滌后要立即晾曬
現實生活中,不少習慣衣物集中清洗的消費者喜歡將臟衣物堆放在洗衣機內,認為這樣即節省空間,還有益于居室整潔,事實上,這無論對洗衣機還是衣物都是一種污染。臟衣服沾有大量的灰塵、污漬,在洗衣機內溫暖潮濕的環境中,會滋生大量的細菌,因此,衣物如果不能及時清洗,一定要堆放在洗衣機內。
衣物洗滌甩干后,要立即晾曬,因為彼時洗衣機內部是密閉潮濕的環境,會加速細菌的滋生,如果衣物長時間堆放其中,就會產生異味,影響洗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