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傳聞,小米金秋新品發布會會有一個神秘產品出現:果不其然,小米伴隨米3的問世,也推出了首款智能電視產品。
小米這款47英寸的3D智能互聯網電視售價僅有2999元,一經上市就創造了同類產品的最低售價。這與此前小米1和小米2手機上市之時,創造同等產品最低價格的策略幾乎一致。而小米手機已經成為三年來中國手機市場最具商業革命性的成功創業案例。那么,小米這種革命經驗還能在小米電視上繼續發揚光大嗎?
小米運營電視的優勢和弱點
小米做電視,現在看好的人并不是太多。因為前面的聯想電視、樂視電視暫時的結果都是“不溫不火”。業內很多人都有以下的觀點:
奧維咨詢(AVC)平板研究副總監周瀟瀟看來,傳統電視行業的利潤點在終端,小米電視的進入有望重塑價值鏈,但傳統電視在渠道控制、品牌影響度、售后等方面的積累和優勢都是小米電視所不具備的。家電專家陸刃波則表示,智能手機的模式無法照搬到智能電視領域,從生產環節到系統構造,再到物流售后,難度系數大不少——老牌的電視制造企業尚且處處小心,IT企業未來的挑戰就更大了。 家電專家梁振鵬在此前的相關報道中也認為,硬件產品不是誰都能做的,小米和樂視雖然表面上馬上切入了這一領域,但包括研發,包括物流配送,售后服務等各個方面,對小米來說都是缺陷。
這些幾乎一致的論斷,歸納起來不過四點:小米做電視硬件不行,小米渠道物流等不行、小米品牌不行、小米售后不行。但是,筆者卻不完全贊同以上觀點。
第一, 小米自己做電視硬件卻是很不行。但是小米電視硬件不是自己做的,而是依賴于代工。索尼電視超過7成來自代工,東芝電視大部分也來自代工,三星和LG電視也有部分是代工企業做的。代工市場已經占全球電視總銷量的三分之一強。來自于代工的小米電視為何硬件就不行呢?小米硬件不行論的另一個觀點是小米沒有CPU、屏幕這樣的核心資源:的確如此。但是索尼、東芝、日立、GE、飛利浦、海信、海爾、康佳、長虹等也沒有自己的CPU和屏幕資源。即便是擁有華星光電的TCL也要靠外購部分面板才能保持產品流通的配件需求。——對于很多電視機品牌和廠商,主要配件都是對外采購,產品主要技術含量都集中在產業鏈上游。這些事實都說明,以小米自己做硬件不行論小米彩電不行是站不住腳的:君不見全球最好的智能手機,蘋果手機竟是來自同樣自己做硬件不行的“蘋果”嗎!
第二, 小米真的擁有渠道和品牌的弱勢嗎?對于一個北京地區的,不熟悉IT設備的老大媽,小米品牌肯定很陌生,沒有索尼、康佳有名——甚至對于不問科技界時事的人而言,本土老牌彩電企業,現在已經邊緣化的熊貓、廈華,都會比夏普這等在平板時期才上位為一線品牌的液晶之父“著名”。
所以,有沒有名望,品牌行與否,是要看具體細分市場的。小米彩電的主張是“第一臺年輕人的電視機”。以小米UI 2000萬的用戶量而言,在年輕人這一市場,尤其是一線城市市場,小米的知名度可不亞于任何世界巨頭。更為重要的是,小米品牌的內涵是年輕、科技、新鮮、高配置和性價比的結合,并具有典型的“智能”元素:這等品牌內涵與智能電視的結合極是恰到好處!
同樣的細分市場原理,也適用于小米渠道的問題:小米手機問世之時,人們最懷疑的問題也是在渠道上。但是,小米此后用事實證明,小米最成功的部分之一也是渠道:在國內,小米第一次證明了,完全依賴網絡渠道可以成就一個主流品牌。小米電視繼承小米手機的策略完全可行——這就解決了渠道和流通的難題。
在渠道上,還有三點需要補充:第一,網絡渠道已經成為手機品牌的主發和首發渠道,這些品牌包括海信、TCL等二三線品牌,也含有魅族、酷派、華為、聯想等優勢市場品牌。第二是,很多新興電視廠商,比如樂視、聯想都在選擇網絡渠道為“優先”渠道。第三,2012年海爾電視優先拓展網絡渠道的實踐非常成功,網絡渠道成為支撐海爾電視進入一線品牌的重頭戲,2013年海信、創維等品牌也加強了網絡渠道的攻勢。這些信息可以進一步佐證小米電視“渠道沒有問題”。
而物流是和渠道共生的,渠道沒有問題物流一般都不會有問題:現在的社會公共物流體系都很發達。比如順豐快遞連必須活體運輸的“螃蟹”生意都能做,更何況一臺電視機呢!
小米電視主要參數
第三, 小米電視真正令人擔心的問題出在售后服務上。這里面有兩個環節。一是,小米電視如果壁掛,誰來安裝的問題。傳統彩電企業和傳統彩電銷售企業一般都提供體系內的安裝服務。小米在這方面顯然沒有優勢。二是,產品維修的問題。小米手機一代產品也曾經有較高的維修率。但是,手機產品個頭小,遠程快遞方便。電視機產品個頭大,遠程快遞比較麻煩!
售后問題對于小米,并非沒解,而是會增加運營成本。其中,包括管理成本、品牌負面影響成本、售后維修直接產生的損失等。但是,如果小米“運籌”比較準確,這些成本可被優先計算入產品售價之中。當然,小米也可以與其它線下企業結盟,解決以上問題。比如,樂視就選擇將售后外包給傳統家電公司的模式,運行線上銷售業務。
綜上所述,小米電視面臨的運營問題,完全不像一些評論界批評的那樣,從產品制造到渠道、銷售、物流、品牌、售后“體無完膚”。反而是,在特定的年輕人市場,小米擁有傳統家電企業不具有的種種優勢。但是,對于小米電視的成功,更具價值的一點則是,小米擁有別人不具有的“互聯網”基因和特殊的營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