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PC、pad、手機之后,下一個正被智能化的是電視。
自小米科技以盒子入局之后,更多的互聯網企業都在嘗試著在這個新興舞臺上帶入自身產品基因,并期待扮演顛覆者、變革者的角色。當然更重要的是,在這個他們認為是個富礦的產業中,搶占入口、分食蛋糕。
生態、增值、未來,互聯網企業總會濃墨重彩地描摹這第四屏的藍圖規劃。在他們眼中,用戶客廳中擺放著的電視機已經成為新一種互動終端,并已然迫不及待地通過發布盒子、智能電視,將電視升級為網絡終端,使用戶能通過電視享受互動娛樂和資訊,并實現自身產品在多個屏幕之間互聯互通。
而對于傳統終端廠商而言,他們更樂意用“家庭互聯網”來形容對這一產業的未來預期:在家庭互聯網時代,連接的不單是電視,而是整套家電互連、互通、互控的解決方案,家電產品之間可以進行信息共享。
這些鼓吹的概念從表面上看來的確很美。
在互聯網企業高漲熱情刺激下,智能電視產業鏈上的其他諸多環節:運營商、廣電部門、終端廠商以及內容提供商等多方也按捺不住,著手布局,“客廳爭奪戰”演變成一場從內容到硬件的全面戰爭。
7月初北京聯通正式啟動IPTV的商用策略并公布了資費標準、百事通增資風行網3.07億元,期待“臺網融合”產生四屏互動效應、長虹將于“十一”期間推出整套智能終端產品,以期實現以家庭為單位的產品互聯、互通、互控……
這些智能電視產業的參與者都在緊鑼密鼓地布局著。
早在一年前,智能電視還被業界質疑“概念多過實際”,許多傳統電視廠商對智能電視的醞釀已有時日,但一直沒有發力。
執行力強大的互聯網企業觸發了這個行業的積極性,從互聯網公司對盒子的探索到樂視超級電視的出現,行業的大幅推進讓傳統公司思考轉型,讓互聯網公司順勢緊追。
據Display Search預測,到2015年,全球智能云電視將有望突破1.3億臺,接近全球出貨量的50%,智能云電視已成為全球彩電業的發展主方向,而且普及進程正在加速。
一個產業資本浮躁的背后,同樣也透露著這個產業強大的吸引力。
“第四屏”,誰能贏,好戲剛剛開始,只待靜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