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消息,由海信、長虹、TCL牽頭組織的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簡稱中國智盟)發布了今年上半年智能電視產業白皮書。白皮書內容顯示,上半年智能電視激活數達到375 萬,已經具備了商業運營的能力。月活躍率達到50.83%。相比較2012 年智能電視的激活率,2013 年智能電視激活率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6 月份達到了77%。
截止到2013 年6 月,中智盟會員廠商的應用下載次數突破1200 萬次,應用運行次數突破10 億次,運行時長達到1 億4 千多萬小時,平均每個用戶的運行時長達到38.9 小時。
游戲、教育投資比視頻更有優勢
在用戶下載的應用排行榜中,視頻、游戲、教育排名前三位,視頻類應用雖然數量很少,但是下載量卻排在第一位,說明用戶對于影視娛樂的需求非常旺盛。,在下載地區分布中,山東、河南、廣東居于前三位。在長虹、海信、TCL 的終端平臺上,綜合華數、百視通、CNTV、芒果等牌照方視頻類應用的數據,平均激活率為74%,累積激活用戶數為278萬。三家多媒體公司的視頻應用日均在線人數為306,802,日活躍率為11.05%。
隨著智能電視用戶量的增加,智能電視的運營商業模式受到各方重視,大家都在積極探索包括開機廣告、貼片廣告在內的前向收費與影視點播收費、年服務費在內的后向收費模式。
在項目的選擇和衡量上,投資人看重是新技術市場化前景、項目收益情況及投資匯報率等。在智能電視應用領域,一些投行表示,產品的運營價值、現有用戶量、商業模式、市場前景等指標都被列入參考范疇,對應用產品類型并無明確要求。
深圳一家初創期投資基金表示:視頻類產品受政策管控,投資風險較大,相比之下,投資游戲和其他產品風險小得多。從目前應用性質來看,針對兒童教育、家庭醫療、電子商務,游戲等,有明確盈利模式,用戶接受度高的應用,是投資人關注的重點。
電視終端各平臺不一導致開發者開發周期長
目前已經擁有10391 名智能電視專業開發者。企業開發者占30%,個人開發者占70%。
在所有開發者中,20-30 歲開發者占到58%,這一部分人群是成為智能電視應用開發創新的主體。
國內智能電視總體數量偏少,各家的軟硬件平臺差別較大、不通用,獨立開發者針對電視開發應用沒有明確的盈利前景,開發意愿不大;現有絕大多數應用游戲由廠商主導開發移植,軟件開發的難度大、周期長,更新慢。
現有應用大多從手機應用商店簡單修改移植過來,原有應用設計針對觸摸或近距離操控體驗,移植到電視上后,使用普通遙控器操作體驗差, 缺少精品、殺手級應用;專門定制的游戲應用,如體感類、3D 類游戲,需要專門的游戲手柄和高精度攝像頭,用戶使用需要付出額外的成本,導致游戲應用普及度低。
可產生的四大商業模式
經過2011、2012 年的探索,目前的智能電視生態鏈商業模式逐漸開始有了探索和比較清晰的思路,并且已經有了可操作的模式,這些案例能否成功現在還很難做定論。
影視會員費:按照月、季、半年、年的時間間隔,向用戶收取一定的影視服務費用,而用戶在除了一些基礎服務之外,還可以享受到高清、3D、最新的影視資源等服務。
廣告費;廠商紛紛在建立自己的廣告系統,除了自己的整機廣告運營外,也為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廣告支持,這方面,海信的廣告平臺已經在2013 年五一上市的產品正式商用,而作為TCL、長虹的平臺運營商-歡網的廣告平臺也在早些年就已經開發完成。一些大的合作伙伴完全可以依靠
自己的廣告資源和平臺進行廣告運營。
應用商店下載收費:目前,這樣的收費模式在蘋果的應用商店中運用的比較成熟,在智能電視以及android 平臺的應用商店上還需要更多的探索。
應用內收費模式這種商業模式目前在視頻、游戲、教育類應用中使用比較普遍,單片的視頻點播、游戲的道具收費、按課時收費等都是可以操作的方式,已經有應用開始探索和實踐。這種商業模式的難點在于支付方式的便捷性。
電視廠商付費購買應用:針對一些能夠促進賣場銷量,作為銷售旺季主推的應用,廠商通常會采取獨家買斷的方式。獲得應用產品獨家合作權。這種合作方式在智能電視初期市場應用量較少的情況比較普遍,合作重點集中在視頻、教育及游戲等領域。隨著大量應用在智能電視上的普及,廠商這種合作方式也逐漸減少。但不排除對于一些殺手級應用產品的獨家版權購買。
據相關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今年1-6 月份國內智能電視總銷量達到457 萬臺,滲透率達到45%,同比增長105.7%。
中聯盟2011 年5 月成立,分別在北京、青島設有研發測試中心。正式會員有TCL、長虹、海信、MSTAR、MTK、華為海思、三星等十余家會員,同時與新浪、百度、東軟集團、中國電信(微博)、TOM 等正式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本報告數據以海信、TCL、長虹三家智能電視運營數據為調研,這三家已占中國智能電視市場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