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實施“寬帶中國”戰略,而視頻終端中目前僅電視未進行充分互聯網改造—— 智能電視之爭進入2.0版本
上周五,國務院常務會議以促進信息消費為主題,明確提出要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并將在今年年內發放4G牌照,全面推進三網融合,推進光纖入戶,大幅度提高網速。對此,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解讀,這意味著國家將鼓勵智能終端產品創新發展,將“面向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熱點,支持研發智能手機、智能電視等終端產品……”
而早在政策明確之前,市場已經跨界“開打”進入2.0版本。以樂視為先頭部隊的互聯網企業搶占智能電視領域,靠低價和直銷模式,讓傳統家電企業為之一“炸”。而以創維、海信為代表的傳統家電制造企業,則在觀望后表示“我不怕不怕啦!”
視頻四大終端——臺式機、平板電腦、手機和電視,目前只有后者尚未進行充分的互聯網改造。面對這塊“芯”“智”未開的“處女地”,你有你的倚天劍,我有我的屠龍刀,誰才會是未來智能電視的主導?
“樂視”彎道超車的熱與冷
只在樂視商城直銷,短短49分鐘,首批1萬臺電視機被搶購一空,吸金能力超過7500萬元——做足了兩個月網絡營銷的樂視X60超級電視,在7月3日中午一開賣,就創下了號稱國內大尺寸電視瞬時銷量第一的紀錄。
作為在國內首家上市的視頻網站,盡管樂視本身不具備硬件生產的經驗,但叫富士康貼牌做的國內首個互聯網公司自有品牌智能電視,還是彎道超車打出了“高票房”。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價格親民是樂視電視大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目前市面上50英寸-60英寸的液晶智能電視,價格區間一般在8899元-28999元之間,而針對客廳配置的樂視60英寸智能電視X60,基本型售價6999元,加上樂視網一年服務費490元,不到7500元的價錢確實讓人覺得實惠。
就在先到先得的買家們欣喜若狂之際,也有人給他們算了一筆賬:假設平均一臺樂視超級電視的使用壽命為5年,其中消費者購買樂視內容服務時間兩年半,以樂視目前內容服務的價格來算,兩年半是1270元,其間再買幾個配件差不多也得有600元,其實一臺樂視超級電視的總價已達8869元,只能勉強匹配其“一半價格,兩倍性能”的廣告。
另外,X60開賣后的售后風波也是不斷凸顯。一方面,不少人抱怨下了單但遲遲不見貨,連已經貨到的買家也在微博給出“惡評”;更要命的是,網友wskani的爆料還在微博上傳播:7月10日剛送到家的樂視超級電視X60,開機不到一小時就發出爆炸聲響,隨后升起一陣白煙。對此,樂視電視的官方微博@樂視TV給出“有圖有真相”,說“經查所謂的‘爆炸’系電源板上的電容被擊穿,誘因是電壓不穩還是電容單體不良仍在排查中。該機經更換電容已完全修復正常工作”,但該說法仍然不能消除公眾對樂視電視良品率心存疑慮。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直言,富士康代工能否有品質保證,第三方物流配送大屏電視存在的風險,終端網點鋪設滯后,這三點仍是樂視電視未來所面臨的最大隱患。
老牌電視制造商的喜與憂
實際上,智能電視或者說互聯網電視,早已不是新概念。早在2011年,中國的電視市場就進入了“智能電視元年”。來自上海交家電商業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包括網上網下渠道,申城電視的總計出貨量已達到67萬臺,同比去年增長了40%;其中,智能電視的出貨和銷售占比接近半壁江山,且價格也比兩年前有明顯下降,當年的42英寸智能電視要近5000元,但目前3700-3800元即可拿下。在滬上三大家電連鎖賣場,主要經營的20余家主流彩電品牌,如今均有智能彩電型號銷售,品牌普及率已經達到100%,不過,必須承認的是,由家電行業內部主導的智能電視1.0版本一直難以找到“爆點”。
“樂視確實是創新者,把電視從傳統產業又變成了一個朝陽產業,這意味著電視這個產業更有做頭”,作為樂視電視的競爭對手,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并不忌諱對樂視的新營銷模式舉個“贊”。不過,他也抱怨,為了親自體驗樂視TV的服務和應用,創維也預訂了一臺樂視TV,但目前還沒有到貨。
無獨有偶,和創維一樣心態復雜的還有海信等其他傳統家電巨頭。本周三,樂視的第二款針對臥室的39英寸智能電視S40又將首批放量10000臺,而這天正好海信也要對自己的智能電視VIDAA開始首次全面在線自動升級,后者因此會成為國內首家定期自動升級智能電視操作系統的彩電廠商。
楊東文坦言,傳統電視賺的是硬件的錢,而樂視電視基本上是賣裸機,遙控器、服務等要另外收費,內容第一年可能免費,第二年也要付費。“如果我們向它學習,一年賣1140萬臺電視,遙控器每個賣20元,那利潤不就2個億了嘛!”楊東文認為,這并非是消費者喜歡的方式。
對此,上海交家電商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韓建華認為,互聯網企業搶食智能電視并不是壞事,反而能產生鯰魚效應,有利于跨界整合。但短期看,還不會給傳統家電企業造成沖擊。因為一方面從產能角度講,互聯網企業“觸電”畢竟是雷聲大雨點小;另一方面,從品牌影響力、渠道、售后、批量采購成本等一系列因素看,傳統家電企業還是更有“專長”。
軟硬結合市場蛋糕足夠大
但無論如何,至少在互聯網行業內部,樂視在給自己樹立“探路者”的形象,接下來肯定會有更多的大牌互聯網企業“觸電”。
此前,優酷土豆掌門人古永鏘在滬宣告視頻行業邁進“多屏時代”:“智能終端的普及讓視頻無所不在。用戶對視頻的多屏觀看需求和使用習慣決定了視頻的營銷模式和產品形態必須以多屏為導向,而非側重在任何一個單一屏幕。”而另一家“大戶”愛奇藝則被傳言8月份將與“六大”國產黑電制造巨頭之一合作智能電視,愛奇藝CTO湯興透露:愛奇藝將于近期推出自己的電視產品,但并未打算涉足硬件生產,只提供技術和內容。另外,在內容提供上與傳統家電制造商走得最近的百視通,也于近期升級了自己的智能電視平臺,不僅和東方廣播電臺有限公司合作智能電視機頂盒,而且還會開放開發者平臺。
當然,更能讓樂視“顫抖”的,或許還有小米。因為和樂視一樣,小米在推出了自己的電視盒子之后,也在蠢蠢欲動地想要推自己的小米電視。而且小米不光有著比“賈布斯”(樂視CEO賈躍亭)更有喬布斯“范兒”的“雷布斯”(小米科技CEO雷軍),更有著樂視渴望著但尚不具備的“粉絲經濟”。
“互聯網企業來搶灘,能刺激傳統家電制造企業的智能電視,在內容和操作上更給力!”此前,國內眾多傳統家電企業開發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大部分是以安卓為平臺的再優化;也有開發完全獨立的操作系統的,但進展緩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接下來主流互聯網企業多少都會切入電視產業,當然大部分還是會和已經成熟的電視制造企業合作,推出定制機型。畢竟,中國網民規模已超過5.64億,互聯網電視將推動電視屏成為視頻用戶的收視主渠道,智能電視的市場蛋糕還是足夠大。
智能電視,越“聰明”越好嗎?
能在線看電影,能刷微博能打小鳥,能陪你運動陪你做飯,能語音操控甚至聽得懂方言……面對功能越來越強大的智能電視,你真的需要它如此“聰明”嗎?
更“傻”才叫更智能
統計顯示,智能電視目前的接通率不足40%,這意味著有超過六成智能電視的智能功能基本都成了“擺設”。除了受限于網絡環境普及程度之外,操作復雜、系統反應慢、人機交互刻板等等,都是智能電視最為消費者詬病的缺陷。
“智能電視應該像傻瓜機一樣更好用”,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智能電視應該“更傻瓜”,即使是老人和兒童,也能特別便捷地操作和使用。而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更指出:以遙控器為體驗的簡單設計將成激活沉睡的智能電視市場的“關鍵”。“雖然屏幕越來越大,功能越來越多,但很多數據表明消費者對當前的智能電視并不滿意,有近六成不滿意遙控器設計、八成消費者期待簡單易用的電視。”
更大更立體還要更個性
來自蘇寧的數據顯示:目前購買智能電視的消費者中,40歲以下的占85%左右,而且都傾向于購買50英寸以上的大屏電視。而永樂總經理吳波則介紹,分辨率是2K高清電視的2倍的4K彩電,隨著價格越來越“親民”正在逐漸成為上海新人的標配,像國產的55英寸4K智能電視現在不到1萬元就能拿下。
而除了大尺寸、超高清,3D化和個性化也在左右智能電視的走向。“這兩年主流功能段的產品都主打3D模式,今年國產品牌紛紛布局智能云電視(安卓4.0版),接下來國產彩電市場將會從智能云2D時代進入智能云3D大尺寸時代”,易迅網家電副總裁梁紅生判斷。另外,由于消費者已習慣用智能手機,智能電視上沒必要完全照搬,有時候也許還要做“減法”。海信此前借助騰訊媒體及社區平臺,向超過10萬網友發放問卷調查,然后根據網友的打鉤開發出一款售價僅為2599元的42英寸LED智能超薄電視,在易迅網獨家銷售后單日就賣掉萬臺,一周內還收到了7萬個預約申請。未來,C2B(企業按消費者需求生產)模式,也將影響智能電視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