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承擔責任者,責任成就之。與責任為伴,勇擔社會責任,必將得到成就的青睞,天創數碼集團就是典型的責任型企業。二十年來,天創數碼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周洲靠著一股敢于承擔、敢于創新的勇氣,成就了天創數碼集團今天在行業的地位。
雖然天創數碼集團所處的專業音視頻領域是一個相對專業的行業性市場,但社會責任不分企業大小,天創數碼集團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不忘回饋社會,積極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中,先后參與了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富平基金會等公益組織,在北大設立天創獎學金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6月18日聯合國秘書長訪華企業家座談會上,天創數碼集團作為受邀出席的12家行業企業代表之一,與潘基文秘書長以及其他與會代表一起就應對氣候變化企業行動問題進行經驗介紹和互動討論。埃森哲公司亞太地區可持續性業務董事總經理Peter Lacy就此對天創數碼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周洲在關于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上進行了專訪。
Peter Lacy:天創數碼集團作為這個行業中的領先的公司,先后參與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大型活動,您覺得這些活動對貴公司以及中國視聽行業的影響是什么?
周洲:視聽行業是一個很專注的行業,專注于聲光電的運用,但是它涉及的面很廣,涵蓋的領域很寬闊,哪里都需要,所以,它又是一個應用性很強的行業。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大型活動的舉辦,不僅擴大了視聽行業的影響力,同時對參與的公司以及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帶來了一定的引導作用。
首先,從我們服務的客戶角度來說,大家對整個音視頻這個行業的應用有了更多的認識,各種可視化方案被廣泛運用于各領域中。在世博會上,大家發現原來有這么多應用方式、有這么多變化,有這么多想象空間,整個從未來引導用戶往高科技集成的方向去發展。其次,就是客戶從對功能或者對設備的重視轉向對服務的重視。例如北京奧運會,需要把賽事及時無誤地傳遞出去,對售后技術保障服務要求很高。通過這些大型活動的參與,也促使我們公司在運營發展戰略上從產品向服務轉型。
Peter Lacy:從聯合國全球契約關心的社會、公司治理這些方面來看,您覺得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是什么?天創數碼是如何處理這些問題的?
周洲:從我個人的角度說,一個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要讓公司健康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此外,企業的社會責任還體現在對環境、教育以及弱勢群體的關注上。早在十年前,我們就將企業社會責任(CSR)寫入了公司發展戰略,成立了相應的部門,有專人負責CSR事務。公司每年都會拿出資金、人力和時間在環境保護、教育支持、弱勢群體關愛這三個方面去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加入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大力推進烏蘭布和吉蘭泰地區梭梭林保護項目;參與富平基金會的籌建工作,組織企業志愿者為孤殘兒童、流動兒童送關愛;在北京大學信息學院設立獎學金、獎助金、幫助近百名貧困學生完成學業等。我們成立了天創志愿者協會,鼓勵支持每一位員工參與到社會公益、志愿服務中來。
Peter Lacy:從您公司的角度,您覺得天創非常積極的在這些領域有所行動、有所作為,您覺得是什么激勵著這個公司來做這件事情?
周洲:我一直都認為,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對未來產生影響。我們今天對環境、教育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有可能影響到我們的下一代,我們不能只考慮自己,而要考慮到未來。我們加入中國最大的環保NGO組織,在進行環境保護的過程中,切實感受到了環境污染的嚴重性以及修復起來的困難性。我去參與了很多項目,看了很多項目,也評判了很多項目,一個最切實的感受就是,當人們在破壞的時候,覺得只是破壞了一點,但當你想對它進行修復的時候,面對的是環境的整個生態鏈,修復起來相當的困難。
我只舉一個例子,就是我們內蒙的荒漠化治理,我也去看過阿拉善,我也實踐過。當地農民很簡單的一個舉動砍樹燒火造成土地荒漠化,我們以為大量種樹就可以恢復成它原來的樣子,但是事實卻不是。首先你要了解當地的生態環境,有沒有水或者地下水,你先得評估。現在樹是恢復了兩百多萬畝,但是那里的老鼠很多,現在整個生態鏈是鼠患成災、地下水位直線下降。你要恢復它的話,就得了解整個生態鏈,這一系列的治理相當困難,種樹很容易,但是想恢復到原來太困難了。
Peter Lacy:您從天創數碼集團核心業務角度,能不能舉一個您覺得比較自豪的例子,就是怎么能從一個商業運營中體現可持續發展?
周洲:我們在這個行業里推動了一個“適用即可”的概念。就是說你需要的東西,你需要的功能,它夠用了就可以了,你不要買多余的功能、多余的設備來產生浪費,這是我們近年力推的一個。
視聽行業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行業,每一個項目都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在項目前期,我們在設計、選型、采購的時候,會跟客戶建議“適用即可”的理念,在適合即可的前提下,我們盡量用少的設備,用最環保,最低的成本來滿足客戶最高的需求,而不是說在任何一個工程或項目里把我們奢侈的或者是成本很高的內容附加在工程方案當中,讓客戶被動地接受。
為了讓客戶更好地使用設備,我們也在技術上針對系統做一些調整,減少系統中不必要的東西,盡量把設備一體化,大量減少硬件,用軟件來控制,通過這樣而使客戶更好地使用設備,不讓用戶重復掏錢。
在項目完成結束后對系統進行運營維護時,通過我們技術人員良好的服務,來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比如說我們的音視頻產品平均6—7年就要更新換代,如果通過良好的維護服務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大概10年才需要更新換代,通過這樣來實現一個可持續發展。
Peter Lacy:您的這個倡議從行業的角度或者其他公司的角度,您覺得他們對這個有什么反應呢?
周洲:影響別人很困難,因為每個人的理念、概念,包括他的考核點、成就感都不一樣,所以要貫徹到每一個人的話,還需要時間。近期,我正在聯合業內其他企業成立行業組織,一起去推動做一些事情。我們也跟相關的人聊過,也決定去干。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一定會做的很好,能給大家以及這個行業帶來更好的發展。
Peter Lacy:您剛才說的“適用即可”以及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其實在某種意義上就會降低銷售量,可能會犧牲一部分商業利益。從公司的角度來看,您是怎么看待這件事的?
周洲:每個企業只要能夠找到自己在產業價值鏈上的優勢,發揮自己的長處,不僅不會損失商業利益,反而還會為企業帶來更好的發展。比如服務,如果把服務做好了,它也可以創造價值,而且遠遠要比產品有價值得多。我們希望通過產業鏈延伸,為客戶提供一種高附加值的服務,比如應用性開發和服務,提升技術服務能力。我希望每個企業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在研發、生產、流通、售后等環節找準自己在這個產業鏈中能夠創造價值的地方,實現自己的可持續發展。
Peter Lacy:在從產品向服務轉型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價值鏈上價值的重新分配,貴公司是怎么與你們的上下游商業伙伴共同處理這個過程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呢?
周洲:我一直都覺得,其實不管在任何時間、任何狀態,最有競爭力的那家企業要明白,整個這條鏈,雖然你現在是最有影響力的一個環節,但是如果你沒有他們之外,你的影響力就會化為烏有。如果你明白這一點的話,你會把從用戶那里得到的最大化的利益適當的分配給你的商業伙伴,給他們提供一個比較好的生存和盈利的商業環境。如果你做不好這一點,雖然這個產業鏈形成了,但是別人倒了,你也不會起來。你要清楚,你現在在行業的影響力是所有的產業鏈一起協助完成的。所以,我們與商業伙伴(包括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合作過程中,我們一直都是倡導和諧共贏的理念,開展各種形式的合作,一起實現共贏、共盈、共榮。
Peter Lacy:視聽設備有很高的循環使用價值,可以進行回收利用,從您的角度來講,您覺得這個行業未來會向著循環經濟,從全生命周期產品管理的這個角度發展嗎?
周洲:這些產品通常來講都是電子類的,的確可以回收利用。但是目前根據我的接觸和了解來說,回收成本很高。我去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也想在這方面了解發達國家有沒有哪些好的解決方案,現在看來,他們也是一個二次污染的解決方式,就是把這個拿到別的地方解決了,否則在他那解決的話,成本也很高。在重金屬的回收上,政府占主導作用,包括聯合國政策的主導。一個是政策法律強制,一個是引導。重金屬對人的傷害太大,需要一套嚴格的管理辦法,在這方面,希望政府能有一些政策指引和指導。
Peter Lacy:您覺得像聯合國全球契約這樣的組織,特別是像中企聯這樣的本地的落地組織,能夠扮演一個什么樣的角色,可以幫助企業家在整個商業運營過程中更好地推廣和發展?
周洲:聯合國全球契約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企業公民組織,全球契約為其成員提出的十項原則,天創在不同程度上已經有所實踐,有的已經做得比較系統化,有的仍待進一步完善。每個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情況,中企聯作為中國最大的企業組織,應該是一個更能引導和促進我們企業服務于社會的一個組織。中企聯又是全球契約在世界的一個點,能把我們做得不好的跟好的東西拿去交流和分享。
天創集團作為全球契約的一員,將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和專業優勢積極回饋社會,為社會創造價值。在政府政策有力引導下以及中國企業聯合會的支持下,也將帶動業內企業加深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使企業社會責任融入到戰略管理當中,實現企業與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Peter Lacy: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