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現在哪一種設備比智能電視還要火,那無疑是可穿戴式設備。隨著蘋果、谷歌、百度等企業的紛紛介入,可穿戴式設備正成為家電數碼業的新熱點。但有關專家也表示,可穿戴式設備目前不僅價格昂貴,而且實用性不強,其能否擺脫曇花一現的噱頭命運還有待時間考驗。
取代智能電視成新熱點
宏碁近日確認,該公司將于2014年發布可穿戴式電子產品。宏碁智能手機事業部總裁劉思泰表示:“我們正在關注可穿戴式設備領域,我認為每一家消費產品公司都應該關注可穿戴式設備……這項產業現在還沒有進入爆發期,但它具有數十億美元的價值。”
可穿戴式設備技術主要是探索和創造能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進用戶的衣服或配件的設備。在宏碁之前,谷歌、蘋果、百度、索尼等企業已宣布進軍該市場,并推出了相關的產品。據了解,目前已經有多款可穿戴式設備在美國市場上流通,比如手表、眼鏡等。在國內,盛大旗下果殼電子也剛剛推出了其首款智能手表和智能戒指。
智能設備目前正出現進一步將屏幕放大來占領客廳和縮小以便更加貼身的兩種趨勢。業內專家冀勇慶認為,兩個方向雖都在繼續向前發展,但是后者普及的速度會大大快于前者。因為可穿戴設備的外延更大。除非體感技術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不然智能電視仍然只是電視,它改變的仍然是人們的收看習慣。換句話說,智能電視只利用了你的眼睛,它能夠改變的仍然還只是正在被改變的電視、娛樂等產業。
三年出貨量或達1億臺
消費者的熱捧使得業內人士對可穿戴式設備的前景表示看好。據美國信息咨詢HIS發布的一份穿戴式科技白皮書顯示,公司預計到2016年可穿戴式設備將達到3900萬-1.7億的出貨量。另外有一家調研公司也表示,今年可穿戴式設備的市場規模將達8億美元,明年這一數據將增長至1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