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三網融合背景之下的“四屏合一”概念已經在家庭娛樂產業鏈中變成了現實,電視、PC(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彼此之間多屏互動,跨平臺同步,讓消費者享受到了一定的影音娛樂體驗。
作為四屏合一的最關鍵產品,電視已經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蘋果、谷歌、亞馬遜、聯想、清華同方等IT巨頭們近年來紛紛推出智能電視或者互聯網電視機頂盒,意圖在家庭娛樂市場與三星、LG、索尼、夏普、長虹、海信、TCL、創維、康佳等傳統彩電企業分羹。
不過,電視行業的發展目前碰到了天花板——在屏幕尺寸上幾乎達到了極限值,這源于消費者在家中觀看高清電影時對超大尺寸畫面的“貪婪”追求。
受液晶面板制造工藝的影響,尺寸過大的液晶電視的生產成本會急劇上升。例如,液晶電視屏幕在達到65英寸之后,售價高達數萬元;屏幕達到84英寸,售價則高達10多萬元的天價。實際上,屏幕超過65英寸的液晶電視售價奇高,體積超大,重量極重,包裝、倉儲、運輸難度非常高,很難進入普通家庭。
但是,看重影音顯示效果的消費者對于電視屏幕的追求遠遠不止65英寸,他們總希望在家里看高清電影時畫面越大越好,最好能享受到電影院那么強大的視覺沖擊。這就產生了一個傳統電視廠家很難解決的矛盾。
如何才能夠將電影屏幕搬入家庭,來讓消費者低成本地觀看到一兩百英寸的超大畫面呢?
近年來處于市場培育期的家用投影機,有可能解決上述問題。家用投影機可以很容易將藍光影碟、高清數字電視機頂盒、互聯網電視機頂盒提供的高清電影投射到一個超大的屏幕上,能夠給觀看體驗帶來極大的提升。于是,一兩百英寸甚至更大的畫面可以輕易通過掛在墻上的幕布來低成本地實現,而且,這么大的幕布可以卷曲甚至折迭,便于物流配送。
家用投影機所需的幕布成本是相當低廉的,上百英寸的超大幕布的行業平均成本不過數百元,加上售價從幾千到上萬元的家用投影機,打造一個小型私人家庭影院的成本比超大屏幕的液晶電視低多了。
貌似家庭娛樂產業鏈的第五屏——“電影”就這么誕生了,還能夠與其他四屏在產品線上形成良好的互補效應。但是,這還只是理論。
之所以家用投影機還沒有大規模走入家庭,是因為存在技術上的軟肋——投射到幕布上的畫面比較灰暗,甚至于需要消費者在關燈、拉窗簾之后才能得到理想的觀看效果。這么苛刻的觀看環境使得追求畫質的用戶對家用投影機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
解決家用投影機“畫面灰暗”這一死穴是有難度的,因為電影院中的專業投影機放映出的畫面也需要在黑暗的環境下才能呈現良好的收看效果,相信沒有哪個觀眾在亮著眾多熒光燈的影廳中觀看過電影吧?
但是,低成本提供超大屏幕的家用投影機如果要真正被消費者認可,就一定要解決這一難題。目前,有眾多國內外廠家猶如飛蛾撲火般進入到家用投影機的研發、生產、銷售領域,均希望率先突破“畫面灰暗”這一產業瓶頸。
未來,如果有哪個品牌的家用投影機可以在明室的使用環境中讓屏幕呈現的畫面清晰明亮,色彩艷麗,通透感強烈,最好讓消費者在觀看3D影片時有身臨其境的縱深感覺,那么,它就能在普通家庭的客廳、臥室中打造出私人家庭影院,讓電影成為家庭娛樂產業鏈的第五屏。
梁振鵬/文
【作者系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家電/IT行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