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道內存,相信很多消費者腦海中會浮現手機和電腦這兩種IT產品。通常情況下,咱們在買IT產品,才會講這個,但其真實內存比廠家所標的少一點,這種事不少人都遇到過,通常16G內存的U盤,實際只有14G左右。不過,近日,據相關媒體報道,宣稱16G內存的智能電視,到手只有512M,僅為所宣稱內存的1/32。這樣的怪事你遇到過嗎?其實,幾個G的內存不值兩個錢。
系統配置信息顯示,但該機的內存為16G/但實際存儲遠遠不到
智能電視內存“虛高”引發投訴
按照常人的理解,CPU的研發成本肯定會高于內存。事實也是如此,畢竟CPU的更新換代速度遠遠超過了內存。據最新的內存數據調查顯示,眼下金士頓 DDR3 1333/4GB內存已經降至200元以內,二、三線品牌同規格產品甚至降至100元左右,而16G的內存也下滑到900元左右。在大家普遍認為內存價格已經足夠便宜的同時,相信您對于智能電視機宣傳的16G內存深信不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夸大內存的現象呢?據業內人士透露,這已經是智能電視銷售中公開的“秘密”。
近日,據市民鐘女士爆料,自己花費6000余元購買了一臺某品牌智能電視。花了大價錢,本要買享受,但這臺新電視剛進家門不久,問題就接踵而來。鐘女士發現,銷售人員極力推薦的這臺高端彩電,在她沒有自行安裝任何軟件的情況下,一開機就顯示內存空間不足,進入系統時間遲緩,遙控操作慢半拍。其中一些軟件后臺運行后與另一個軟件切換時,電視居然直接卡死,只能關閉電源重新開機。最后經協調,廠商方面最終同意給鐘女士更換一臺電視機。
號稱16G,為什么會出現內存不足?據業內某技術人員表示,雖然該型號電視宣傳時宣稱有16G內存,電視系統信息也標明是16G,但里面的這個“G”,全稱是“Gbit”,并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G”,也就是“GByte”,1Byte=8bit,光玩一個字母游戲,內存就一下少了7/8。而在現實中,電視的實際內存還少得多,連16G的1/8都達不到,只有1/32。
公開的“秘密” 考驗企業綜合實力
那么,賣場中的實際情況又是如何的呢?筆者走訪了北京的多家家電賣場時發現,國產和外資品牌的銷售人員在推薦智能電視的時候,均以安卓系統和內存為宣傳點。又由于安卓系統的版本不一樣,有的智能電視內置安卓2.2版本,有的是安卓4.0版本,為此,版本低的產品,銷售人員解釋可以自己動手升級系統,但在內存方面,則沒有過多的回復。最后多次交談后,對方承認他們說的“G”是小“Gbit”,也就是正常概念G單位的八分之一。
宣傳口號與實際內存相差如此之大,商家就不怕消費者知道嗎?曾做過電視銷售工作的唐先生告訴記者,遇上專業的消費者,商家會說清楚;遇上一知半解的,商家會從電視里調出系統配置信息,里面內存/儲存的單位標注的是“Gb”。消費者看見后誤以為就是宣稱的“G”,在這種情況下,對方一般不會起疑心。對完全不專業的消費者,買回去的電視一般也就當普通電視使用,內存大點小點無所謂,銷售人員就明確宣稱內存是16G。
一般情況下,電視機使用說明書里,一般都規避標注電視內存的大小,電視里面的系統信息也被很好的隱藏起來,不知情的人根本就找不到。像他曾經銷售的某品牌電視,這些信息被隱藏在電視對比度設置里面,在菜單彈出設置對比度后,再按下“6006”的密碼,系統信息才會顯示出來。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消費者的種種疑問,往往會被客服人員以種種的解釋給打消。實在難纏的畢竟是少數,廠商就直接換機了事。
前些年,上網看電視非常火熱,各行各業都在談論互聯網視頻網站。彩電行業也不例外,適時推出了“互聯網電視”。盡管當時互聯網電視正處在實驗室階段,可銷售人員在介紹自己的產品時,都說成是連上網線后就能看在線電影,卻忽略了指導操作、電視機解碼情況和網速問題。最后的結局是,一陣風潮過后,賣場里不見了互聯網電視。而現在智能電視非常火,國內掀起了一股應用熱潮,很多廠商都表示自己的智能電視內存很“大”。彩電生產商于是又不失時機的推出了“智能電視”。不過,從近日曝光情況來看,宣傳大內存的智能電視有很多,但真正做到大內存的卻很少。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在成熟產業中,很難有新軍進入,廠商只要重視質量和品牌,雖然利潤微薄,但還是有生存空間的。如果一味地炒作概念,雖能哄消費者一時,但對廠商信譽的傷害卻是一世的。像這種可能存在歧義的指標,就應該在明顯的地方做出解釋,以免造成誤會。
帶給業界以反思
有業界人士表示,過去,大家在選擇產品時,都會把品牌影響力和廠家實力等作為一個產品的首選標準。在選購產品的時候,往往會非常的相信它。當出現問題的時候,用戶可能會酌情理解,不過,只是敷衍了事,那么,消費者損失不僅是一點點錢財,但是企業流失的就是整個品牌的誠信度。大家在未來產品的選擇方面,怎樣才能避免遭受傷害?在選擇產品方面應該以何為標準?這的確是個值得重新反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