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雖然國家一再出臺家電補貼政策,家電廠商也不斷推出降價促銷的的舉動,但一二線城市的家電市場銷售依然顯得疲軟。上周四,歷時四年的家電下鄉政策完美收官。那些只依靠政策生存而不努力自主創新的小企業將面臨著滅頂之災,而對于大型家電企業來說,如何拓展農村市場,抓住這一增長源泉,正成為業內人士的共同思考。那么在過去的一周的時間里,家電行業到底發生了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熱門事件和新聞呢?投影時代網《彩電壹周刊》欄目就來為您梳理一下上周(2013.01.28--2013.2.1)的一些家電要聞。
一、
歷時四年堪稱實施時間最長的家電補貼政策“家電下鄉”,在2013年1月31日正式畫上“句號”。家電下鄉政策終止之后,家電企業農村市場增速將放緩。很多臨時受到政策刺激而出現的體系不健全的中小家電品牌將退出家電市場。而實力較強的家電企業借著家電下鄉政策東風加快銷售渠道架構的下沉,在農村市場布局深入,未來還將得益于廣泛建設的渠道資源,集中度進一步加深。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全國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98億臺,實現銷售額7204億元。五年來,家電下鄉對家電整個產業刺激不言而喻,然而對于家電扶持政策是否該續業界眾說紛紜。家電下鄉政策余溫之下,家電業也悄然發生著變化:企業再度兩極分化,三、四級市場品牌集中度空前提升。
對此,部分實力雄厚的家電企業已經計劃了新的發展路線,并在政策實施期間建立了良好的銷售渠道和完善的布局,因此家電下鄉政策結束對大企業不利影響較小。小企業則相反,受到的沖擊或大些,一些小企業本來實力薄弱,產品不具備競爭力和知名度,在政策的利好下才有所轉機,政策到期,小企業經營業績或受到一定的影響。
作為一種行政激勵市場發展的手段,家電下鄉政策本質上是輔助市場發展的方式,在特定的產業發展階段起到特殊的作用。隨著家電產業環境和宏觀經濟格局的變化,彼時的產業政策在當下必然會發生調整和變革,家電下鄉當然不會例外。
點評;對農村市場來說,家電下鄉政策有利于刺激農民消費,將農民的消費需求轉化為現實的購買力。同時也為農村市場提供了更加多樣的品牌選擇,增加了農村市場的競爭度!凹译娤锣l”政策為國內家電行業開拓了潛在市場,完善了企業在農村地區的網點布局和渠道建設,緩解了行業產能過剩的壓力,提高了企業的經營業績。有的家電企業在家電補貼政策的輔助下,不斷完善自己,發展重點產品,增強了企業和產品的綜合競爭力,還有一部分企業僅依靠補貼生產沒有進行改革創新,可能會面臨淘汰。
二、智能化趨勢引發全球彩電板塊震蕩
剛剛過去的2012年,對于彩電企業來說可謂“幾家歡樂幾家愁”。然而,“寒冬”并未發生在中國主流彩電企業身上。
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TCL銷售LCD電視1578.10萬臺,同比增長42.6%,高于年度目標1552萬臺。據媒體報道,該銷量緊隨三星、LG其后,確保TCL彩電躋身全球彩電三甲之列。
另一大彩電巨頭創維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2012年,創維銷售彩電1059.7萬臺,成為中國第二個邁過千萬臺門檻的企業。業界預測,海信有望成為第三個突破1000萬臺大關的中國彩電企業。單從三大主流品牌2012年表現看,堪稱艷陽高照,并無“寒冬”跡象。
機構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平板電視整體銷量為4200萬臺,同比增長6.7%。三大品牌全面跑贏大盤,跑贏GDP。與中國市場形勢相反,全球彩電市場出現一定程度萎縮。Display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受全球經濟不振影響,2012年全球電視出貨下降6%,液晶電視出貨量減少到2.05億臺。
一方面是強勢品牌快速崛起,一方面是弱勢品牌步步退縮,彩電市場向強勢品牌集中的步伐在加快。
躋身全球三甲之后,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保持了清醒的頭腦,他說,中國彩電和韓國企業還有不小差距,未來TCL彩電的目標是從“前三大”變成“前三強”;海信高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海信彩電未來三年將力爭躋身世界前三。家電行業觀察人士預測,2015年之前,中國將至少有兩家企業躋身全球彩電前五。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在過去相當長時間內,日本的松下、索尼先后盤踞全球彩電老大位置。2007年之后,韓國三星快速發力沖至全球第一并保持至今,F在,我國知名家電企業TCL躋身全球彩電業前三,意味著全球彩電多年來由日、韓主導的格局出現裂縫,中國軍團受到關注。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中國彩電“雁陣格局”日益凸顯,三大陣營標準水漲船高,三線品牌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三、徹底拋棄消費電子 飛利浦家電主導權轉移至中韓
曾經的消費電子巨頭飛利浦如今徹底拋棄了消費電子。飛利浦近日宣布,飛利浦與日本船井電機有限公司簽下協議,轉讓音像、視頻、多媒體和配件業務。至此,擁有80余年消費電子業務歷史的飛利浦公司,已經將其消費電子業務全部剝離。
在中韓消費電子業的沖擊下,歐美、日本傳統消費電子巨頭從消費電子行業撤離已經成為趨勢,業內人士指出,中韓企業的快速反應能力和低價策略,使得歐美、日本消費電子產品競爭力不斷下滑,退出市場是大勢所趨。
“消費電子業務稀釋了整個集團的利潤率,是時候甩掉這項業務了。”對于將消費電子業務出售給船井電機,飛利浦CEO萬豪敦如此解釋。數據顯示,飛利浦去年第四財季凈虧損3.58億歐元,較上年同期1.62億歐元的凈虧損翻了一番多。而在飛利浦的業務體系中,消費電子業務不但不貢獻利潤,反而不斷虧損,這是飛利浦下決心出售這一業務原因所在。
據投影時代網了解,飛利浦的瘦身早在7年前就已經開始。2006年10月,飛利浦將其移動電話業務轉讓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公司(CEC);2009年3月,飛利浦退出與韓國企業LG設立的合資面板公司;2010年又將中國的電視分銷業務交給冠捷,2011年11月,飛利浦和冠捷科技集團簽署協議,將其電視機業務轉移到雙方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此次再將影音、多媒體和配件業務出售給日本船井電機,飛利浦已經完全退出了消費電子業務。
點評;從2011年開始,飛利浦將經營多年的電視機業務交給了其與冠捷科技成立的合資公司,將重點轉移到醫療保健方面。雖然飛利浦電視仍有在售,但飛利浦沒有自己的電視生產工廠,也無法監控生產和管理質量,那必然容易出現問題。維修和維修時間短等問題都在考驗著飛利浦。因為沒有售后保障,消費者在選擇類似外包品牌的平板電視時需謹慎。
四、松下:計劃2015年之前推出OLED電視
最近,日媒報道,松下(panasonic)計劃投下200-300億日元用于2年內利用生產液晶面板的姬路工廠建立OLED面板的生產技術。報導指出,松下將于姬路工廠內建立第5-6代OLED面板試產線,以借此蓄積生產技術,生產用于大尺寸電視及商用顯示器的OLED面板。報導并指出,為了避免單獨進行量產將耗費巨額資金,故松下很有可能將和其他面板廠合作生產OLED面板。
松下(panasonic)社長大坪文雄曾于1月11日在CES展上表示,松下于OLED電視事業的起步雖較韓廠來得慢,但仍有挽回劣勢的可能,松下并計劃最慢于2015年之前推出OLED電視產品。松下已經使用OLED照明解決方案,F在他們計劃擴展到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件生產
因看好OLED面板的應用并為了抗衡即將于今年內推出OLED電視的韓系廠商,故日本電視廠近來對OLED的投資轉趨積極。日本多家媒體于4月18日報導指出,索尼已與臺灣面板大廠友達進行協商,計劃攜手合作生產OLED電視,且雙方并考慮設立面板合資廠。
點評:其實OLED技術的先進性毋庸置疑,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生產的良品率和盡快商品化,索尼曾經在2007年上市過一款小尺寸OLED電視產品,但因良品率太低最終夭折;目前韓系LG電子的55寸OLED電視正在預售,其在商品化方面顯然韓國企業要領先于日本,松下想要在OLED電視領域分羹,可能還需付出更多的努力。由于國產彩電企業因不具備技術領先優勢,OLED方面在今年不會做市場重點。OLED電視雖好,但是在良品率,售價高等因素的阻礙下,普及起來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由于技術不成熟,現在還不是選擇OLED電視的最佳時機。
TOP1 康佳
作為云電視領導品牌,康佳在新年伊始,不僅率先發布首臺擁有六核(雙核CPU+四核GPU)并搭載Android 4.2平臺的同步云電視,更是對后期服務進行升級。通過“維修備用機”計劃、開通微客服渠道等形式,以更優質的服務助力康佳在新春銷售旺季沖刺,同時此舉也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好評。
TOP2 海信
近日,海信集團(Hisense)發布2012年經營業績:全年實現銷售收入810億元,同比增長13.2%;利潤52億,同比增長21.8%。在國際市場上,海信全年收入同比增長20%,自主品牌占比超過40%,其中美國、歐洲、澳洲等高端市場貢獻最大。
TOP3 創維
去年11月29日,香港上市公司創維數碼交出了一份上市12年以來最好的半年報:2012年4月到9月,其營業額同比增長25.4%至163.89億港元,凈利潤同比增長27.4%至6.18億港元。
TOP4 三星
2013年年初,恐怕三星電子還在為上年取得的業績沾沾自喜的時候,他的競爭對手卻毫不留情面的送給他一記耳光。先是LG率先推出售價1100萬韓元的55英寸olED電視,并表示位于韓國的零售店開始接受訂單,這一舉動被華爾街日報定性為“強勢擊敗競爭對手三星”。
TOP5 夏普
據國外媒體報道,夏普正在與中國知名IT企業聯想集團就出售其在液晶電視組裝廠的股權以及與后者在中國市場合作銷售電視機舉行談判。由于涉及到日本電子巨頭、有"全球液晶之父"的夏普,聯想之舉,引起極大關注。而受此影響,夏普股價創近6個月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