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3個月里,創維已經成為中國彩電業界最具活力的品牌。因為他做對了一件事“加速向互聯網企業轉型”。
創維擁抱“互聯網”
11月1日, 由銀河、創維、愛奇藝和京東聯合發布的超清盒子京東商城正式發售,首批1萬臺超清盒子將包括鈦黑、金屬銀、天空藍、愛奇藝綠和PPS橙五種顏色。據悉,創維盒子截止11月1日上午9點,預約購買用戶近80萬。
創維此款機頂盒產品,可以看做是創維對自九月份以來,百度、樂視、小米、快播、阿里盒子、天貓盒子、蘇寧盒子、華為盒子等集體“互聯網電視”事件的回應。從目前,創維盒子以5種顏色出現的特征看,創維此次“盒子動作”應是同行中最大的,80萬的預約量也應當是同類產品的“首銷冠軍”。
創維盒子還只是創維“互聯網化”實踐的一部分,而非全部。此前,創維還聯合阿里推出了“阿里電視”,被與小米和樂視電視并列為三大互聯網電視。其中,42英寸產品售價只有1999元,不僅完全堅持了“互聯網”概念硬件產品“成本定價”的原則,而且也成為了同檔次42寸智能電視的“新低價皇”和十一期間的42寸電視網售冠軍!
創維一系列的產品動作體現了創維“堅決互聯網”化的戰略意圖。對此,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公開表示:“誰反對擁抱互聯網,誰下課”。創維認為,彩電行業的互聯網化已經不再是一個可以推敲和討論的“命題”,而是一個鐵錚錚的擺在那里的事實和“答案”
彩電企業融入互聯網生態
將互聯網化作為彩電企業的未來答案,做如此探索和實踐的傳統不僅僅是創維,還包括TCL。
TCL、愛奇藝9月3日晚間聯手推出兩版TV+互聯網電視,同時愛奇藝推出“iQIYI inside”戰略,用戶可以在TV+上觀看愛奇藝及PPS視頻內容,且可永久免費。TCL將和愛奇藝的合作,看成是TCL在智能電視形態、產業生態上的一次戰略性嘗試。11月11日,TCL愛奇藝電視,48英寸經典版將在天貓展開首期10000臺的“預約”銷售。這將使得TCL在產品定價策略、銷售策略、甚至營銷策略上展現出“全方位”的互聯網特色。
但是,互聯網電視,僅僅有電視巨頭的支持還不足夠。互聯網巨頭再次中的價值更為巨大。比如,創維和TCL“互聯網”化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巨人:百度。
百度借助創維和TCL之力,以旗下自主視頻服務平臺愛奇藝為節點,已經聯絡成一個完整的內容、平臺、品牌+模式的生態鏈。在這個以百度為核心的互聯網電視生態中,百度的價值還包括銷量規模不菲的“百度影棒”(實質為簡約版的智能機頂盒);以及無線路由、wifi(“小度WiFi”/“小度路由”)兩個“家庭多元網絡互聯”的必備組件和百度影音開放內容播放器平臺產品。
和百度具有同樣思維的是另一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阿里華數盒子、華數內容平臺、天貓盒子、阿里創維云電視、天貓首發平臺等,已經聚集起,包括完善的硬件體系(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輪智能盒子爆發高潮之前,阿里系的淘寶和天貓曾經是智能盒子最核心的銷售平臺)、包括購物、影音和金融服務在內的多元化內容平臺,阿里OS代表的軟件平臺,三大方面內容的互聯網電視生態體系。
甚至,蘇寧這等傳統“線下零售商”也在攪局互聯網電視產業鏈。蘇寧不僅是傳統彩電產品的最大銷售商之一,最近更是收購了PPTV內容平臺、建立了以籌備中的蘇寧銀行為核心的金融服務平臺、蘇寧易購為核心的網購平臺、以及自主物流快遞平臺……甚至蘇寧還打算推出自己品牌或者合作品牌的盒子產品。
以上例子充分說明,多樣化的巨頭攪局彩電市場、彩電市場互聯網化的趨勢已經形成,而且不可逆轉。這是創維總裁給出“誰反對擁抱互聯網,誰下課”的行業定義的基礎。以創維品牌為核心,凝聚創維彩電和機頂盒兩大上市業務的硬件平臺、創維自主OS和阿里OS兩大軟件平臺,攜手百度、愛奇藝、阿里和天貓多家行業巨頭,創維正在努力實踐自己“全面擁抱互聯網”的戰略布局。
創維尋找彩電企業的未來“答案”
直到目前為止,創維是傳統彩電行業中,在互聯網道路上走的最遠的企業。大膽的戰略實踐,證明了創維企業的活力和超前的戰略意識。
實際上,從2003年,海爾率先提出“多媒體”彩電的概念,到此后的互聯網功能性電視、智能電視、甚至3D和4K超高清技術的推出,彩電企業一直在思考未來彩電產業的形態和競爭本質。
以目前占據市場主流的智能電視為例,它融合了網絡功能、PC的可編程和擴展功能、三網融合下的跨平臺娛樂和互動功能,甚至能兼容未來數字家庭的智能中心任務。這樣的電視機產品,已經完全脫離了傳統電視的概念。它具有軟硬件合一、顯示和計算科學統一、通信和應用科學全面集成的特點。
顛覆性的產品技術和產品形態,必然意味著顛覆性產品應用體驗和消費習慣、更會意味著顛覆性的“行業外沿”。
傳統電視娛樂的結構,無外乎電視臺、電視廣播網絡和電視機三個環節。作為電視廣播網絡和電視機通信不匹配的解決方案,還可能擁有一定的機頂盒市場。在這個結構中,所有的產品和產業鏈構成一條應用直線,沒有分支和交叉。
對比而言,智能電視產品,上游內容不僅僅來自于電視臺,還會包括網絡影音內容、基于網絡技術的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生活服務等內容、基于網絡或者其它通信與控制技術的多屏活動內容、多種游戲和仿真應用體驗、多種智能家電的協同控制與信息交互服務……這些不同的上游“內容”,具有形態不一、數據規模和結構不一、應用拓撲模型不一的特點。再次背景下,智能電視的通信功能也不再是簡單的“接受廣播電視網的信號”,好包括了廣域網絡、局域網絡、短程通信、特種數據傳輸通信等在內的多種模式。電視機產品也因為要兼容更多的應用和通信與信息處理功能,而必須成為軟硬件合一的產品、成為可以無限擴展外設和應用軟件的產品、成為兼容多種操控技術和信息多為交互的產品……
對于這樣的“未來電視”和電視生態,絕不只是一件彩電企業就能“包打全盤”的。因此,彩電企業走出傳統思維,通過產業鏈合縱連橫,構筑屬于自己的應用生態,就成了“未來電視”的關鍵。而這個未來電視生態的線索性路徑就是“互聯網”化。
但是,互聯網化,不僅僅是說電視的硬件、軟件、應用要互聯網化,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產品互聯網化,更應該是企業戰略、企業文化和產業規則層面的“互聯網”化。產品、技術、營銷、渠道、服務、應用、定價策略、競爭原則、消費關注熱點等等,彩電產業全方位的互聯網化,才是彩電企業所面臨的真正“未來課題”。
因此,才有了創維擁抱阿里巴巴;創維結盟愛奇藝和銀河;創維布局京東和天貓渠道;創維推出“成本定價”互聯網機型產品;創維發動基于預售、網絡營銷和透明產品參數體系的市場攻勢的“創維互聯網”實踐;才有了創維從產品到戰略、從合作到企業文化的全方位互聯網轉型;有了創維屬于自己的互聯網電視生態體系。
從聯想、小米、樂視電視,到百度、天貓、華為盒子,互聯網電視的全面開花已經不僅僅是一個電視產業的問題。他是電視、內容、娛樂、購物、通信、金融、信息等等,無數個產業關注共同焦點,更是未來“家庭互聯網”入口和中樞之爭的焦點,是一場家庭信息革命的戰爭。作為傳統彩電巨頭,在過去的3個月里,創維的努力,體現了一家傳統企業努力轉型、適應未來、書寫未來的努力,更體現了傳統彩電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已然生機勃勃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