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長虹可謂是春風得意,繼在2013中國(綿陽)科技城博覽會以及成都第十四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上大放異彩之后,由長虹提出的“家庭互聯網”方案又在武漢舉辦的第一屆中國(國際)數字家庭展上斬獲殊榮:憑借在家庭互聯網領域的領先技術和解決方案,長虹獲得了首屆數字家庭金鳳凰大獎的最受歡迎企業金獎和年度產品金獎,企業和產品皆獲肯定,成為首屆金鳳凰大獎的最大贏家。
政府支持 產業基地帶動發展
雖然第三個國家級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湖北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基地在11月2日才掛牌成立,但是早在半個多月前的10月14日,第四個獲批的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綿陽)基地啟動儀式就已經在長虹舉行。綿陽基地的成立,背后最大的推手就是長虹,正是長虹攜手41家院、企成立了四川省數字家庭產業與應用促進會,并牽頭制訂了《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綿陽)基地建設規劃方案》。根據該規劃方案,“十二五”末,綿陽基地將力爭創建超過100億元規模的數字家庭核心產業集群生態系統,拉動制造業、軟件業、信息服務業產值規模突破1000億元。長虹工業園將成為數字家庭產業整合、產業鏈帶動、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基地。
長虹集團副總工程師陽丹在第三屆數字家庭技術創新與產業應用年會上發言指出,長虹將從產業規劃和示范項目兩大方面為數字家庭產業基地貢獻力量,同時也在這兩方面受益于數字家庭產業基地。長虹基于數字家庭的本質需求,會更多從“以人為中心”這個角度設計方案。
作為牽頭單位,在基地首批應用示范項目中,長虹通過構建集芯片設計制造、軟件開發、整機研發制造、系統集成、內容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將致力于市民卡、e物業服務、智能教育、農副產品供銷新模式、數字家庭智能信息終端及系統研發、智能電視軟件平臺、智能白電、智能外設配套等項目的研發。未來3~5年,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綿陽)基地將通過部省市企共建,力爭在社會、家庭、技術、產品四個關鍵維度上取得重大突破,建設“百店千家”體系,布局100個數字家庭業務社區服務店,拓展1000戶以上數字家庭體驗用戶。
長虹家庭互聯網計劃的推出恰好與綿陽基地的啟動同步,這當然不是巧合。長虹之所以選擇這個時機,顯然是希望借助政府對數字家庭產業的支持,讓自己的家庭互聯網計劃上有政策扶持,下有數字家庭產業環境消化研發成果。這一優勢不論是傳統家電盟友還是新進入智能電視領域的互聯網競爭對手都不具備,雖然最晚出招,但是這一招穩、準、快,明顯是后來居上的節奏。除了積極參與數字家庭產業基地的建設外,長虹還與綿陽市政府成立了綿陽智慧城市研究院,參與整個綿陽市的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
資本青睞 家庭互聯網“錢景”明朗
資本青睞 家庭互聯網“錢景”明朗
在10月15日“讓想象發生”發布會上長虹董事長趙勇宣布其“智能化、網絡化、協同化”的新三坐標戰略體系,并向市場清晰地描繪了其“家庭互聯網”計劃之后,資本市場以10個交易日3個漲停板,漲幅超過40%直接表達了對長虹家庭互聯網戰略的肯定。
在長虹的新三坐標戰略體系中,超越傳統家電產業的產業鏈、垂直一體化等制造思維,跨越了黑色家電、白色家電、手機、IT等產業的傳統界限,完全是以人為中心“一云多終端”的互聯網思維,顯示出這家老牌消費電子企業巨頭面向互聯網時代的創新應變能力。
趙勇認為,家庭互聯網是目前互聯網發展的階段重點,這張網一旦做大,長虹將會打造一個開放式的平臺,通過這種開放式的平臺來吸引廣大的第三方和消費者參與長虹的價值創造,從而使軟件和服務能夠形成競爭的產業生態。這個開放式的平臺在長虹也早已有了規劃,它被長虹命名為IPP(個人集成網關)。通過IPP智能平臺,各種智能終端產品可以相互協同工作,這一開放的智能平臺也可安裝應用于長虹以外的其他品牌智能家電產品上。通過IPP智能平臺,家里的所有電子電器產品都可以智能協同工作,織成一張智能家庭互聯網。
在此基礎上,隨著智能終端產品的普及和傳感器網絡的形成,長虹將建設統一的大數據和云平臺,以“一云多終端”為用戶提供持續互動、不斷升級的互聯網服務。內容方面,長虹與央視旗下的未來電視達成戰略合作,整合集成播控平臺、運營支撐平臺、支付平臺和服務支撐體系,共同開拓互聯網電視市場。服務方面,長虹正嘗試跨界合作開發大數據的商業價值,除與IBM、浪潮和文思海輝等共同設立了大數據分析競爭力中心外,還嘗試與菜譜公司合作對冰箱的食品管理,與國內知名網站合作推出天氣應用等。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長虹的這一系列動作讓外界清晰地看到其“終端+數據+內容+服務”的新商業模式,以及這個商業模式可以帶來的廣闊“錢景”。長虹正依托強大終端資源以及由此形成的傳感器網絡,聯動各種智能技術提供商、互聯網內容提供商,推進新商業模式的構建與實施,這讓市場對長虹的未來盈利模式有著無限的想象空間。也正是如此,才有長虹股票近期在股市上的狂飆突進。面向“家庭互聯網”快速轉型,長虹無疑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充分認可。
市場期待 成熟方案串起家庭智能需求
市場期待 成熟方案串起家庭智能需求
長虹早在今年上半年就開始醞釀家庭互聯網計劃,但直到今年10月才與國家數字家庭應用示范產業(綿陽)基地的啟動同步發布,除了希望與基地互相借勢的考慮之外,更多的是為了保證長虹自己的黑電白電全系列產品都足夠成熟,在智能化的家庭互聯網內可以做到無縫銜接,直接向市場推出成熟的解決方案。
長虹深知不成熟的產品也許會毀了一個優秀的方案,因此用了更多的時間來確保自己的產品智能化程度可以達到家庭互聯網的要求,實現了自身所涉足的黑電和白電終端領域所有產品的智能化和互聯互通,包括電視、空調、冰箱、手機,甚至飲水機、燃氣灶、油煙機、室內照明、門禁等大小家電,均實現了全部網絡化智能互聯互通互控,形成了一個整體的家庭互聯網解決方案。這一優勢在國內廠商中屬于頂尖集團,在全球范圍內也是可圈可點的。
作為一個老牌制造企業,長虹積累多年的制造技術讓其對于產品的功能實現舉重若輕,這也讓其家庭互聯網計劃有了扎實的產品基礎。通過以人為中心重新定義電視、冰箱、空調等多終端的結構、形態、關系,以一套完整的技術架構和生態系統實現多終端協同、便捷交互、廣泛連接,長虹為消費者創造越來越自在、越來越舒適、越來越簡單的家庭生活。這正是長虹“家庭互聯網”的初衷,也是互聯網企業的差異化競爭籌碼。
陽丹向記者介紹:“長虹新三坐標戰略的核心,就是要以用戶的實際需求和價值出發,以一云多終端的意識構建智能終端和云端平臺,借助長虹已經在智能電視領域形成的芯片、軟件、顯示器件、配套器件等方向布局和強大研發能力,實現從芯片、軟件的應用角度,定義空調、冰箱等白電產品的功能智能化、結構原理智能化、服務智能化”。
按照獨立創新和對外合作相結合并重的思路,長虹正在智能產品、內容、云平臺和應用服務等四方面與相關專業公司展開密切合作,搭建更為完善的智能產業生態圈,穩步推進實現新商業模式的逐步落地步伐。“家庭互聯網”讓一個形象更年輕、技術更新銳、產品更成熟的長虹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