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市場調研機構NPD DisplaySearch近日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超高清4K電視即將迎來爆發增長期,2012年全球只有約1萬臺左右的4K電視,但到2013年這一數字有望急速增長至127萬臺。而很有意思的是,拉丁美洲、北美、日本、東歐和西歐等發達國家,其超高清4K電視的累計銷量甚至還不如中國一個國家多,從2013年到2017年每年都將如此。
自去年8月康佳率先在國內推出了“視網膜級”9600系列4K電視后,索尼、海信、TCL、長虹、創維等各個品牌也陸續推出了4K電視。當前,不管是夏普、索尼、松下等日系電視廠商,還是業已占據全球電視前兩位的三星、LG,均在大力推進4K電視戰略,加之中國國產彩電品牌海信、康佳、TCL、創維的強勢挑戰,全球4K電視市場將可能迎來比時下液晶電視更為殘酷的市場份額競爭。
中國市場最被看好
NPD Display search預估,2014年全球超高清4K電視的銷量將沖破500萬,到2017年4K電視會爆發增長至2300萬,其中中國的銷量將達到1250萬臺左右,剩下的1050萬臺則分布于其它發達國家。
有意思的是,北美、歐洲和日本已經逐步開放或正在部署超高清4K網絡視頻資源,而中國的主流網絡視頻,甚至連720p都未能達到。按理說,中國對于4K電視的需求不應比其它國家高。
不過,由于中國彩電廠商的“廣泛宣傳”,4K電視已經大行其道。隨著顯示芯片技術的不斷突破,現在超過4K的平板也都出來了,更大分辨率的電視將成為發展主流。可預見,雖然目前2K占主流,不過其將如同CRT和特麗瓏,難逃被淘汰的命運了。
目前2K的分辨率已遠遠不能滿足60英寸以上大屏幕的畫質要求。按照普通3米左右觀看電視的距離,比較適合42-52英寸的普通平板電視,但是要觀看更大尺寸電視時,由于分辨率不足,像素信息被拉大填充屏幕而漸顯模糊,看起來不大舒服。要解決這個問題,要么在更遠處觀看,要么采用更高分辨率,當然,選擇4K電視更為用戶所接受了。4K電視憑借3840×2160的超高清物理分辨率,有著極致細膩的顯示效果,擁有更大的可視角度,解決了大屏幕顯示設備細節遺失、無法真實還原的問題,將電視畫面的品質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片源短缺或被夸大
有消費者擔心現在的4K的片源太少了,買回家成了擺設,實用性不高,不過之前的全高清電視也是在很多年后才有足夠的內容。何況,在面對片源缺位的困境,各大廠商也都不約而同地打出“2K轉4K”的技術招牌,多少讓消費者有嘗鮮的欣喜。
4K電視的一大優勢是,同樣是2K的片源,4K電視的畫質上完爆其他普通電視。高分辨率的優勢不言自明,片源暫缺雖有影響,但影響不必被夸大,沒有4K片源并不會影響其成為主流的趨勢。
為彌補4K超高清片源的不足,康佳在芯片運算上利用Scaler智能縮放技術,實現2K到4K的點對點還原,完成普通全高清信號到超高清信號的轉換,就算觀看全高清的節目內容,畫質也有很大提升。創維利用4K MRIT微重組技術,也能將2K信號輸入轉為4K信號顯示。現在市場上各品牌新推的4K電視,大多都具備了將2K專為4K畫質的本領,并不是某個品牌獨有的“必殺技”。
降價推動普及
除去片源問題,屏體、芯片、價格等問題也都是影響4K電視普及的因素。對于理性的消費者來說,選購4K電視也都是綜合考量,量力而行,擇優而定的。關于屏體,目前硬屏4K最為被推崇。相對于普通4K屏幕出現畫面細節難辨、層次丟失、偏色較大,硬屏4K畫面細節過渡自然,色彩非常真實,而且其可視角角度大,觀看時畫面邊緣也不會出現任何色差,因此,硬屏4K成為消費者購買時重要的考慮因素。
康佳采用Retina級硬屏的9600系列4K電視在賣場的熱銷,就是一個佐證。此外不管是索尼的4K迅銳圖像處理引擎PRO,還是康佳的Scaler智能縮放技術、創維的4K MRIT微重組技術等,都離不開強大的4K芯片。同時,智能化與4K化的交叉并進,使得電視的核芯實力強否,也成為各大電視品牌一大競爭法寶。如康佳引領8核“芯勢力”的升級成為4K電視普及先鋒。
價格高昂肯定會讓消費者避之不及,但是,當價格降下了,自然就到了普及之時。目前京東上康佳一款55英寸8核4K電視售價已低至6666元,比主流價格低了近1500元,創維、康佳、長虹的39英寸4K電視價格也都跌破了4000元,這些都助長了4K電視的銷量。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之所以會成為超高清4K電視的重要市場,其實是中國電視廠商主導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