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小米盒子”上市僅一周后,就因“系統維護”原因,暫停了其互聯網機頂盒的視頻服務。讓剛“出生”不久的小米盒子受到了襁褓之困,此事也在業界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不過,就在1月22日,據小米公司內部人士透露,小米盒子將于下周恢復對用戶提供視頻服務,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黎萬強22日晚間在小米公司年度媒體答謝晚宴上宣布了這一消息,這意味著,小米盒子即將復活。
去年11月中旬,小米盒子發布了搭載了Android4.0操作系統,內置數款應用的小米盒子,并表示產品預計在12月零售版上市。在視頻內容方面,據雷軍介紹小米盒子已經獲得了已經與搜狐視頻、騰訊視頻、PPTV、風行等合作,擁有超十萬部劇集資源。細心的網友通過小米盒子序列號發現,小米找到了牌照商華數來背書。雖然如此,小米盒子終難逃脫違反181號文的命運,最終被廣電總局監管。
據了解,181號文發布于一年前,即專門針對互聯網電視運營機構而發布的181號文件,其中規定,機頂盒產品只能跟有互聯網電視牌照的內容網站合作—包括中央電視臺的CNTV在內一共7家,無一不具有官方電視臺或廣播—此外還規定,機頂盒“不能將公共互聯網上的內容直接提供給用戶”。
實際上,小米盒子這種情況,會被“監管”也是早晚的事。之前的盛大盒子就是個前車之鑒,當年的政策基本上斷了陳天橋的“網絡迪士尼”之夢。把電視變得互聯網化,無疑是對傳統電視業的利益發起挑戰,這是很多技術公司試圖進入的一個封閉領地,也是最有挑戰性的一個市場—誰都知道電視受眾在中國市場的廣泛性,以及它背后的規模龐大的廣告資源。這個平臺價值與年輕人使用互聯網的熱情結合起來,其能量不可低估。
隨著互聯網電視產業的興起,三家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都在力圖把電視機打造成一個計算平臺—在那個世界里,傳統電視內容將從王者變身為一個應用,而連接起數字電視機和互聯網的盒子,將成為利潤鏈上的主導者。
但目前,無論是Google TV還是Apple TV,都受到了主流廣播公司的封鎖,這意味著,你即便可以通過盒子連接互聯網,也不能觀看直播節目。就連進展稍顯順利的微軟Xbox也不例外,與它合作的有線電視巨頭康卡斯特僅允許觀眾在這個設備上觀看點播而非實時的電視節目。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機頂盒、計算機、電視機這些看起來涇渭分明的東西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尤其以手機和電視機的發展最為迅猛,可以說未來的手機就是今天的超級計算機,電視機的在將來會越來越智能,從功能上來說,今天的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已經覆蓋了大部分盒子的功能,盒子該有的,今天的智能手機、智能電視都有,盒子沒有的或者做不到的,智能電視或手機做得更好。
在競爭對手方面,小米盒子的主要競爭對手有幾個:國外同行、國內同行和智能電視。
目前國產的高清播放器大多采用ARM架構的Android系統,像目前京東上銷量排名第一的高清播放器開博爾K6,售價僅299元,其采用最新1186解碼芯片,內置512M DDR3內存,搭載開博爾KIUI3.0系統,且還內置Android 2.2智能系統,雙系統無縫切換,擁有眾多的新功能,操作界面舒適、美觀。它支持BDMV,TS,AVI,RM/RMVB等視頻格式流暢播放,且支持APE、FLAC等無損音頻格式解碼。
國外方面,主要是Apple TV、Nexus Q等產品,Apple TV目前價格已經低至99美元,但這款產品卻沒有進入中國,產品也沒有針對中國本地化,其支持的云播放也是國內無法訪問的YouTube和Vimeo,如果Apple TV要進入中國市場,就必須進行本地化修改,把支持YouTube和Vimeo修改為支持優酷、騰訊視頻、奇藝、搜狗視頻等,因此現階段不太可能占據太多國內市場,Nexus Q由于全部在美國生產,價格更高的離譜(299美元),這些產品不符合中國的市場行情,來到中國市場可能會水土不服。
智能電視方面,由于市場上的智能電視產品大多內置了Android系統,主流的電視機廠商推出的含有Android系統的“智能電視”在家電賣場已經隨處可見,這種“智能電視”已經包含小米盒子的大部分功能。不過,對于大部分用戶來說,將家里的“普通電視”升級為“智能電視”成本太高,相比于數千元成本的智能電視來說,低廉的國產Android高清播放器成為用戶的另一個選擇。
相比之下,小米盒子價格399,配置是Cortex-A9 800Mhz的CPU和1GB DDR3內存,1個Micro-USB接口,無法直接連接有線或無線鼠鍵,只能通過OTG連接線外接,視頻等接口較少,其遙控器的設計很像Apple TV的遙控器風格,非常簡單,不像電視遙控器那么多按鍵,希望其遙控器操作體驗能達到鼠標的水平。
機頂盒會退市? 小米盒子臨新挑戰
據調查機構DigitalTVResearch預測,中國互聯網電視用戶數發展速度將全球領先,有望在2016年突破1億,中國互聯網電視市場的營收容量也將從2010年的5000萬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13.8億美元。互聯網電視市場的巨大潛力,是吸引樂視、小米等產業鏈各方參與甚至打擦邊球的主要動因。
雷軍曾說小米盒子是小米手機的配件,也有人認為,小米盒子是小米手機商業模式的延伸。不論怎樣,小米盒子這樣的跨界行動必須要遵守相關領域的行業規范或者說是游戲規則。
商業模式本身無可厚非,但無論如何,是小米捅破了互聯網電視的窗戶紙,導致了全行業(雖然目前還不是一個多大的行業)的被動和緊張。于是,一個全行業的“公敵”就這樣誕生了。
據了解,小米盒子在停止服務后,已經去總局相關部門請愿要求主動整改了,具體什么方案可能還需商榷。不過,從近日的消息顯示,小米盒子已獲得國家廣電總局的上市認可,大部分視頻內容將于下周恢復。
不過另外一則來自政府監管部門的消息又帶來數字內容領域的新變數。據相關媒體報道,近日工信部聯合發改委等部門聯合下發 《關于普及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機的實施意見》,指出未來3到5年內,普及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機,并明確要求2015年起,境內銷售的所有電視機都應具備地面數字電視接收功能。
這也被業界解讀為,自2015年1月1日起,機頂盒作為過渡性產品或將逐步退出市場。而對于剛剛通過資質審核的小米盒子來說,可能又是一項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