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第十三屆西博會四川省智能電視產業聯盟展區,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兩化”互動的長虹經驗備受關注。從屏到整機,從芯片到軟件,一個“大企業大集團龍頭引領、中小企業專業化配套協作”的長虹智能電視聚焦的千億級產業呼之欲出。
與會專家表示,以智能終端產業推動城鎮化,城鎮化保障智能產業可持續發展,長虹作為四川第一大企業,立足產業園區建設,以大型扎根國企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是四川“兩化”建設發展模式創新。
園區建設推進“兩化”互動
每一天,長虹公司等離子事業部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劉剛都會從市區驅車去經開區上班。五年來,他見證了經開區綿州大道兩旁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片曾經的農田,已經實現了工業轉身。他所供職的公司就著落在經開區長虹工業園內。
2.2平方公里、中國第一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等離子屏、西部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研發制造基地……一個以長虹PDP大項目為依托,以顯示器件和電子信息產業集中發展為特色的產業示范區、樣板區,正如火如荼地運轉。目前,已建成項目有PDP一期項目、PDP整機及其配套產品項目、北區動力站房項目。
除了綿陽經開區外,綿陽高新區、高水區都有長虹的工業園區。除了綿陽外,在廣元、宜賓、成都等地,長虹工業項目多處開花。在一座座簇新高大的現代化廠房背后,是一連串令人驚訝的數據——
2011年,長虹集團整體銷售規模達到723億元,同比增長近20%,連續三年實現跨百億增長;實現工業總產值685億元,同比增長24.87%;總體出口創匯達7.52億美元,同比增長19.55%。
同時,長虹的規;I帶動了綿陽及省內其它地區城鎮化發展,成為四川工業化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僅綿陽經開區一地,園區生活配套設施項目總建筑面積就達42000平米,帶動四千多人就業。全省投資項目超過15個,帶動當地就業人口超萬人。
“我家就住在前面博雅海潤小區里,上下班騎車、步行都可以”,上海小伙徐東林,已經在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上班兩年多。他告訴記者,除了在建的長虹電源新產業園項目、信息化物流園、PDP模組及整機金屬零部件項目外,不久將來,華豐公司新基地項目、導光板項目,以及PDP二期項目將陸續開工。
他對未來充滿希望。
智能終端集聚“配套云”
圍繞長虹等龍頭骨干企業,集中力量培育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群和產業園區,帶動一批相關配套企業的發展。這正是四川推動新型工業化的路徑。
在虹歐,PDP一期產能達到216萬片的等離子八面取生產線,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轉。玻璃基板在三樓生產車間經過切割、貼膜、曝光、干燥等上百個工序后,被輸送到一樓加工成完整的屏模組。隔壁工廠,等離子整機包裝后,經配套物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賣場。
這個從屏到整機的鏈條背后涌動的是綿陽唯一一個有望達成千億級產業生態的聚集。
“近年來我們以長虹為龍頭,引進配套企業近百家,主要涉及電容器、連接器、電子材料、芯片設計、制冷部件、模具制造、改性塑料、包裝材料等領域,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等離子產業鏈!本d陽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長虹配套產業園至2010年,實現工業產值20億元。至2015年,力爭實現工業產值80億元。
以規;膬瀯萜髽I為基礎,發揮產業的聚集效應,形成產業配套集群,從而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綿陽也的確從這一模式中嘗到甜頭。
得益于以長虹為主的電子信息優勢產業基礎,綿陽逐漸形成了九洲工業園、華正電子OEM配套工業園、岷山機電工業園、筆電產業園等一批特色園區,電子信息產業的集群效應將進一步顯現。
這不僅是長虹的機遇,也是四川的機遇。四川省委省政府根據四川全局和長遠發展的戰略部署,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工作,將更加重視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今年7月,由長虹牽頭,聯合四川省內外26家院企發起成立了四川智能電視產業聯盟。四川省經信委副主任伍丕光表示,圍繞智能終端、應用與服務,商業模式創新等環節打造四川智能電視產業生態鏈,實現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