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技術的迅速變革,改變了人們的傳統閱讀方式,電子書應運而生。這意味著,人們終于可以不用帶上磚頭一樣的紙質書,擠在地鐵車廂里閱讀了。
未來的文學圖景或許是這樣:一部書可以成為“蘋果”上的一款應用,可以變成更加立體的4D,甚至隨著技術的發展,變成可以觸摸的一種存在……讀者可以用各種方式去感知、去接受文學以及書籍的各種存在方式。
我在等待一本“完美”的電子書
一個IT青年的電子閱讀之路
姓名:吳斌
年齡:29歲
職業:IT網站編輯
29歲的吳斌喜愛閱讀,不過和那些喜歡聞油墨味的傳統書籍愛好者不同,作為IT網站編輯的他對于電子閱讀始終情有獨鐘。
在十多年前網絡剛剛在中國普及的年頭,隨時隨地閱讀電子書是一個奢侈的概念。那時候,IT青年們的主流閱讀模式是去類似“黃金書屋”這樣的網站下載純文本格式的書籍,然后在臺式機上查看。但剛剛上大學的吳斌卻迷上了電子閱讀,“電子閱讀是便捷的。比如我要在紙張版的《辭海》查一個詞匯,得檢索半天,但是放到計算機上,不過是一個搜索命令。而像諸如以前制作讀書卡又是摘抄又是整理麻煩得很,除了李敖這樣的資料狂人,怕是沒有幾個人能堅持。但有了計算機,這些工作就簡單多了。IT青年也可以和李敖拼資料了”。對于習慣了1和0編碼、習慣了數據庫的吳斌看來,電子閱讀與其說是改變了閱讀模式,不如說是改變了傳統以閱讀為主的資料模式。
為了能夠隨時隨地地閱讀,吳斌節省了幾個月的生活費,買了一臺微軟(微博) CE系統的PDA——個人電子助理。在那個手機還只能打電話發短信的時代,如果你希望用電子系統管理個人行程、進行移動辦公,就得買一個PDA,而所謂PDA,其實就是一個不具有通訊功能的智能終端,大體和如今的iTouch類似。當然,在本世紀初的歲月中,今日大紅大紫的蘋果還在靠賣MP3逐步翻身,智能終端的霸主是微軟的WindowsCE和Palm,當時被愛好者們昵稱為“蜥蜴”和“胖子”。吳斌的那臺是當時還著名的Compaq推出的iPAQ系列,和如今大紅大紫的iPad只差一個字母,花了他四千多元,在當時可是一筆巨資。當然,在那個年頭,網上的電子書都是愛好者們一個字一個字手打上去的,嚴格來說其實是盜版。閱讀愛好者們只是為硬件閱讀終端在付費。
雖然必須把PDA連接在電腦上才能下載電子書,但這畢竟解決了移動閱讀的障礙。再后來,“胖子”和“蜥蜴”分別有了智能手機,吳斌的閱讀終端也換成了“蜥蜴”陣營下著名的HTCO2手機,這意味著吳斌可以隨時隨地上網下載最新電子書,從移動閱讀升級為移動網絡閱讀。
“你不可能隨時背著《大不列顛簡明百科全書》,但是我卻可以在手機里存一套”,憑借隨時手機查閱的功能,吳斌也速成了“百科達人”。
不過沒多久,吳斌就喜新厭舊,投奔Amazon(亞馬遜(微博))陣營了,“Kindle的E-ink技術,對于深度閱讀用戶,是跨時代的變革!而且Kindle的銷售平臺,也使我有了低價購買英文原版書的可能”。
2007年11月9日,美國網絡圖書銷售霸主亞馬遜推出了基于E-ink(電子墨水)技術的Kindle閱讀器。相比原有PDA和智能手機采用的液晶屏,Kindle的E-ink屏幕本身不發光,所以在陽光下也有著和紙張書一樣的效果,而且由于沒有頻閃,所以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那么累。與此同時,Kindle又是一套完整的電子書銷售平臺,你可以以折扣買到正版的英文原版書,而且免去昂貴的海外郵費。“有的人只愛實體書,說沒有那股油墨味就沒讀書的感覺。在我看來那是對閱讀的本末倒置,照這個思路在沒有紙、沒有印刷術的時候,孔子老子這些先賢就都沒法閱讀了。閱讀,關注的終究只是那些文字的排列方式,而不該是表現形式。像E-ink這樣能夠不傷眼睛,對我而言就足夠了。”更令吳斌鐘愛Kindle的原因,就在于這不會為其捉襟見肘的居住空間增加壓力,“這年頭,閱讀是個很奢侈的愛好。2-3萬/m2的房價,書架的占地成本絕對高過書架上放著的書。這幾年,我都不怎么敢買實體書,實在是家里放不下了。但是我買電子書就沒這個擔憂”。在吳斌看來,電子閱讀使他這樣的人也有了成為藏書家的可能,而且也沒有管理實體書的麻煩。
基于E-ink的“電紙書”閱讀器浪潮很快就席卷中國,漢王、翰林等多家廠商都推出了各自的“電紙書”閱讀器。不過,吳斌對此類產品興趣不大,他期待的是類似Kindle這樣完整的電子書銷售平臺。
在等待這樣一個平臺出現的同時,吳斌發現身邊在Kindle上買電子書的用戶日益增多,不過他們并未購買Kindle的閱讀器,而是在手機上安裝了APP應用,“對于我這樣的重度閱讀者,花三四百美元買一個閱讀器是保護眼睛的必要之選,不過我的很多朋友只是偶爾買本電子書看看,那么基于iPhone或者iPad的電子書終端自然更合適一些”。吳斌這樣看待基于硬件的Kindle與基于APP的Kindle的區別。2009年3月,亞馬遜推出了基于蘋果的iOS平臺的Kindle閱讀軟件,這意味著普通消費者只需要利用手頭的iPhone或者iTouch再加上之后推出的iPad,一樣可以享受亞馬遜的電子書服務。
2010年9月,吳斌終于等到了他要等的東西。擁有起點等多個網絡文學平臺的盛大推出了Bambook,一款同樣基于E-ink的電子書閱讀器。作為起點小說的粉絲,吳斌第一時間以999元的價格買了這臺Bambook,快兩年的時間里,他在這臺Bambook上已經閱讀了超過1億字的網絡小說。當然,吳斌并不認為Bambook就是他理想中的閱讀器了,這倒不是對于硬件的不滿,關鍵還在于Bambook上除了網絡文學之外的電子書太少了。吳斌也承認他閱讀的那些起點幻想小說,絕大多數不登大雅之堂,但他偏偏喜歡這一點,“能讀到爛作品,這在我看來恰恰是電子閱讀的一大進步。傳統實體書出版因為有出版社審核等原因,的確質量相對較高,但這也剝奪了絕大多數出版的可能。而依托電子閱讀的‘自出版’,卻使每個人只要有一臺電腦,就可能寫出作品并被人閱讀到”。多少帶點黑客精神的他,反而更看重電子閱讀帶來的這種在出版和閱讀上的自由與平等。
當然,中文書只看起點小說是不夠的。所以,吳斌在繼續等待。終于,他又等到了兩家候選者。與亞馬遜同為中國圖書網絡銷售巨頭的當當于2011年12月就推出電子書付費下載業務,并推出iOS和Android的客戶端之后,吳斌倒也買過電子書嘗試,不過他足足等了八個月,才聽到當當網(微博)將于8月21日推出硬件版電子書閱讀器“都看(Doucon)”的消息。至于圖書在線銷售行業的后進攪局者京東,雖然于2月也進軍了電子書市場,不過始終以APP終端為主戰場,只是在iOS、Android和PC終端,似乎暫無E-ink電子書推出的計劃,“京東和當當是否有硬件版電子書閱讀器對我區別不大,現在這兩家可以提供的電子書太少了,如果說Kindle中我想看的英文書幾乎都能找到電子書版本,那么現在我想看的中文書幾乎在當當和京東都找不到電子書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