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半年對于電視行業來說絕對是翻天覆地的六個月,幾乎之前幾十年建立起的對電視的認知都在這半年中被摧毀。廠商不再糾結于電視采用什么面板;消費者購買電視的依據不再是畫質的高低;媒體判斷電視的優劣不再用客觀測試儀器;最令人詫異的是許多廠商明確表示,我們生產的不是電視機,不是彩電,我們生產的是電視。這就是讓人“陌生”卻又每天看到的電視業。
傳統意義上的電視機就是接收電視信號的顯示設備,只有硬件無所謂軟件,所以畫質成為唯一的判斷標準,而面板的優劣又成為決定畫質的重要因素,所以以前面板是最受人關注的。但是現在電視機變了,電視機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機器,它代表的是一個全新的終端設備,以硬件也就是面板、芯片、驅動為載體,植入了操作系統、人工智能、邏輯運算等軟件,同時還身處互聯網之中,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個體,而是云服務其中的一個終端,電視機變成了電視。
四大趨勢誰主電視未來
其實電視在這六個月中的變化都是圍繞著一個字進行的,那就是“人”。什么是人,當然就是每一個電視的使用者,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符合使用者的習慣、讓使用者更舒適就是電視發展的方向。另外,還有一個“人”就是電視,電視正在逐漸向人學習,模仿人的邏輯思考和行為方式,向人發出詢問,向人學習,電視正在擺脫機器的定位,“人工智能”推動電視成為家庭的一員。
圍繞“人”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新趨勢,電視學會了模擬收聽,能夠聽懂人類發出的符合預埋程序的語音指令,這讓電視長出了耳朵;電視學會了觀看人類的動作,從身體發出的動作指令確定電視自身需要進行的相關操作,這讓電視長出了眼睛;有了耳朵有了眼鏡的電視,同樣學會了學習,也就是不同的APP的植入應用,這也就必然要求電視的芯片運算速度要越來越快,操作系統要越來越高,電視才能越來越聰明。
每臺電視將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它們具有自己的“社會環境”,它們都存在于互聯網上,云端的服務器成為它們的“母體”,所有的電視都從這個母體中不斷的汲取營養,不斷的成長壯大。不僅僅是2012,可能今后的數年里電視都將保持著一個“極不穩定的發展狀態”。
“語音輸入”逐漸向“語音控制”升級:人機對話成趨勢
進入2012年以后,幾乎所有電視企業推出的智能電視中都具備了語音功能,這也讓一家第三方企業的名字不斷被提及,這就是“科大訊飛”,幾乎所有國產電視廠商都選擇了與這家以輸入法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合作,開發自己品牌電視的語音功能,從目前已經上市的產品來看,目前語音輸入的識別率還是很高的,但是這里提到的語音功能指的是“語音輸入”,通過使用者向電視講話,電視自動形成文字輸入,目前這一功能在國內所有主流品牌的高端電視上都已經具備,形成了一種趨勢。
遙控器上的麥克風
傳統電視廠商中康佳、TCL、海信、海爾、長虹,剛剛進軍電視產業的聯想都在自己的旗艦級智能電視中都加入了語音輸入功能,這一功能就是為了改善使用智能電視時,通過遙控器進行文字輸入的不便,發微博或者進行搜索時只要說出相關的文字,電視就會把語音變成文字,使用者不再需要用遙控器或者鍵盤進行輸入,只要對著麥克風說話就可以進行操作。
語音輸入雖然是今年最為流行的潮流,但卻不是最大亮點,三星推出的ES8000系列智能電視把語音功能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讓語音輸入升級為語音控制,電視不僅僅能夠把使用者的語言轉化為文字輸入到電視的文本框中,而且能夠讓電視聽懂使用者的語音,按照語言進行下一步操作。
當使用者說出“開機”、“確認”、“音量增加”、“返回”、“退出”等指令時,電視能夠自動識別,并完成指令要求的下一步動作,雖然看上去從語音輸入到語音控制只是一小步的提升,但是這卻標志著智能電視已經從單純的接收指令升級為人機互動了,電視已經能夠對使用者進行反饋。
但是目前來看語音控制僅僅能夠操作到第二級菜單,也就是說使用者對電視發出語音指令,電視只能進入菜單,選擇程序,當程序打開后,使用者就不能用語音進行操作了,還需要回歸遙控器操作。但“語音控制”已經釋放出了一個信號,電視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執行者,隨著電視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電視更像是一個“侍應生”,會主動詢問使用者的需求,并給出最便捷、最簡單的解決辦法,而這其中“人機互動”則是最重要的技術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