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我一直在專業和家庭影院的視頻音頻行業中被 親切的稱作“視界人”。雖然有著多年在 Infocomm 教授高級顯示技術和多年 與許多專業顯示公司合作的經歷,例如 Hughes-JVC, Runco, Samsung, Barco,Brillian 等等這些通過自己獨特的技術實現完美畫質的公司,我仍然覺 得自己應該感到一點愧疚。因為我真正畢業的作品是在 Disney, Paramount, Miramax, Lucas Films 和 Stewart 公司工作時對透聲幕的研究。這些研究讓 我對 35mm 電影膠片可以帶來的視覺和體驗達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
如果說上個 10 年對數字影院的追求集中在畫面質量,那么今天的家庭影院 行業已經后來者居上并且在一些方面超越了原來的追求。這方面有喬·凱恩(Joe Kane)的《數字顯示概要》,雷·索尼亞(Ray Soneira)的《顯示伴侶》還有目 前 THX 全方位的認證?磥恚覀冞@些生產商,集成商,顧問和最終用戶,參 加一年一度的 CEDIA 展會將是未來去尋求“完美的畫面”– 我們的圣杯-的最 好的辦法了 。
如果我們討論家庭影院中畫面質量,我們就不能忽略先進的目前最大可到71寸的等離子平板顯示器和最大可到 65 寸的液晶顯示器,所有這些顯示的 “問題”是,他們沒有大到足以吞沒觀眾和復制真正的影院體驗,而這卻是我 們追求的全部和最終所有的任務。正是出于這個原因,我們要檢查梯子上的最高梯級,前投影機和前面的屏幕,要在最適當的角度奉獻給觀眾最完美的體驗。
如果問哪個是“最好的”技術,那就會打開潘多拉的盒子,但是現在“最 好的技術”從我的角度來看,每種技術都有出色的投影機,包括 LCD,DLP 和 LCoS。評價的關鍵是,“最好的”是否會在每個領域都完美復制 35 毫米彩色 膠片的質量。但是還是省省力吧,因為永遠都不會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當 然,這只是我要說的故事的一半,我們討論的是如何讓投影幕完美畫質。在這 方面,讓我們再次以完美復制真正的影院體驗為指導這條高速公路。而這條道 路將會代領我們去討論世界各地影院在使用的透聲幕。
我們把我們將要進行的研究看做是一個“簡單”的測驗,需要我們傾盡很 多精力去深入的融會到這個項目中,去體驗透聲幕給家庭影院帶來的體驗。我 們在做這個白皮書研究時,科學性的資料很少。下面的白皮書,是一個完整的 研究項目,我們納入一些在同行業中最好的音頻和視頻頭腦,以幫助我們科學 的評價和事實獨立的看待營銷炒作。顯然,我們需要科學的方法和指標來提供 數據和備份我們的研究結果。因此,為了科學的追求真理這個目標,我們度過 了無數個小時,在完全黑暗的房間里,不同變環境光線條件下,測試每一個屏 幕類型和不同揚聲器配置的搭配。
“誰是最好的”這個爭論在社會中永遠都沒有停息。比如 PC 與 MAC 哪個 更好的爭論,福特與雪佛蘭的爭論等等。在我們以復制影院體驗為目標的討論 中,關于透聲幕,也許我們針對一些特征提出“誰是最好的”的討論,會幫助 我們了解的更多。 我們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
分辨率的表現
對比度(局部和總體)
亮度和光損失
均勻度
色彩飽和度
交叉反射
透聲幕的聲學穿透率
所有這些因素都必須與另外的互相配合才能在屏幕畫面和音頻給我們最好的體驗。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在透聲屏的主要表現。在傳統的影院環境,在屏幕的背 面安裝揚聲器一起使用。主要目的是將語音和聲音從一個適當的區域傳送出去, 以提高觀眾的參與感和音頻的可信度。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已經安裝了家庭影院,蓬勃發展的愿望是在家里可以完全復制影院體驗。并且許多人認為因為家庭影院的觀影距離更近,在 家里觀影的體院甚至好于影院的大屏幕。
隨著透聲幕的崛起,如何制造帶“孔”的幕布變得極為重要。很容易理解 的是,必須有一個折中的解決辦法在打孔的同時兼顧聲學穿透率和屏幕反射光 的損失率。屏幕的亮度取決于幕布的種類和照明的亮度。舉個例子,在傳統的 影院中,使用 12 英尺朗伯的亮度水平,使用標準孔的 Stewart 的屏幕會在 15 英尺的地方不再看到孔,而使用 Stewart 微孔的幕布,會在 12 英尺的地方看 不到孔。 SMPTE 標準 196M 認為在光亮度為 12-22 英尺朗伯的房間觀影是標 準。但是現在很多觀眾并不滿意在一個完全黑暗的房間里觀影,接下來的目標 是在一個類似 25-50 英尺朗伯的環境里觀影。隨著環境流明的增加,穿孔或者 編織幕的材料就更容易在近距離被觀測到,所以觀影距離和范圍就應該重新計 算來使在這個環境中不再看到孔或者幕料。考慮到觀眾希望在燈光昏暗的房間 而不是完全黑暗的房間中觀看的需求,因為屏幕表面會接受環境光亮,就必須 考慮投影機與屏幕的完美組合。在我們的測試中有些畫面需要投影機的亮度增 加一倍才能滿足顧客的需求。同時也必須指出的是有些屏幕沒有交叉反射的回 潮,不能控制光線溢出在墻上和天花板上,而這進一步降低了觀看體驗。
當我們看打孔和屏幕畫面表現時,讓我們來看看關于摩爾紋的討論主題。 它是用來形容一個發生在固定的矩陣投影機的像素網格和 穿孔或無紡布表面的 機械模式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交的兩個機械模式在非線性幾何迭代,他們之間 的亮度差異會產生摩爾紋。
摩爾紋是一種現象,發生在當投影機要從 CRT 和電影源處理畫面為矩陣或 者像素時發生?捎^測到的摩爾紋隨著像素的填充比例增加。35mm 的電影膠 片可以解析 3000 行的分辨率,或者更科學的,每毫米 80 行的解析度。這相當 于可以到 4096x2987 像素密度。固定的矩陣投影機一直在穩步提高像素的密 度,但是這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老的 XGA 或 SXGA 液晶投影機通過硬陰影 屏蔽的像素網格得到的對比度增強,是最像摩爾紋的。
現在有許多 LCD 投影機面板上的光源引擎裝有附加的器件用來發散光線, 有效的去除了會和小孔交叉反應而產生摩爾紋的像素格。此外,LCoS 家庭影 院投影機具有優秀的像素填充比,基本上都沒有摩爾紋。正如我們慢慢走向
1080 解析投影機,摩爾紋也將會在不斷的追求中成為記憶。在現在大批量上 市的針對不同細分市場的眾多 DLP 投影機中,有一些投影機配合透聲幕時會有 摩爾紋,是因為前面提到的填充比和色輪上的單芯片版本的互動功能導致的。 在 3 片 DLP 芯片上摩爾紋已經基本不存在了。
摩爾紋解決的辦法是根據畫面的寬度旋轉“孔”的角度。當畫面比較窄,大約 72 寸到 80 寸時, 糾錯角度從 8 度左右到最大為 26 度。旋轉的角度隨著 寬度增加而增加。典型的是可以使所有 DLP 完全不再有摩爾紋,不管是任何角 度,提供給畫面寬度 107 寸或者更寬。一些使用了變形鏡頭的 DLP 投影機, 需要調整更大的角度以修正,因為變形鏡頭增加了光學像素網格的寬度和內容。
前面提到的新一代更高分辨率的投影機會較少有這個問題,但是即使是第 一代最老的固定矩陣技術的投影機,也可以通過簡單的旋轉孔的角度來確定最 合適的效果。 而當畫面大于 123 寸時,不再需要糾錯。當畫面寬度和對角線 長度較少時,就需要 8 度到最大 26 度的糾錯。這些數據不論光源類型或者屏 幕大小都是固定的。
這些數據是根據 Stewart 銀幕得來的。每次需要修改任何數據時,Stewart 的人們總是會借來新的投影機或者跑去投影機工廠配合不同大小的銀幕去做詳 細的調查。嘗試在同一情況下不同的配置帶來不同的效果等等,這些都是 Stewart 鼓勵的舉動。
接下來將要討論我個人最喜愛的標準:對比度。 在關于顯示的任何話題討 論中,如果關于對比度的數據寫錯了的話,那將是十分不可思議的。繼續討論 之前,讓我們定義對比度是根據一種被稱為“開/關”的總是以較大數字表現 的,和一種在整體的系統中用較小的數字表現的設備規范。對比度是一臺顯示 設備的規范,表現了一臺投影機在沒有光線的地方,應該會顯示黑色的能力。 當測量完整的投影系統的對比度時,其中包括房間條件,屏幕,投影機等,我 們將利用 ANSI 棋盤模板(是一個包括 50%的白色和 50%黑色的正方形)來 測量對比度。
在對比透聲幕時,我們決定進行一系列的科學試驗可以一錘定音的得出各 種不同材質和類型的透聲幕布的效果。我們選擇了對比編織幕和非編織增益幕。 我們從問一個關鍵問題開始,為什么從編織幕,到沒有打孔的白色無紡布,到 微孔增益幕,到對比度增強的微孔幕,視頻效果會有大幅提高,而反過來卻視 頻效果會大打折扣呢? 我們發現很多答案都可以在一系列對比度的測試方法中 找到。人類的眼睛可以比較容易的看出來視頻的效果,但是客觀的量化我們看 到的視頻質量還是需要一系列客觀的測量方法。
我們用一個 Sim2 C3x DLP 投影機在 84 寸的屏幕上測量了不同情況下的 ANSI 對比度。屏幕后面保證是完全黑的并且無反射的環境。一個 ANSI 對比度 測試模板包括黑白兩色的棋盤將會被投影機播放出來。
在一個完全黑暗的房間中,使用一個校準過的美能達 LS-100 1 度點亮度計,我們保證了投影機有足夠的 ON-OFF 對比度去達到等于或低于 0.5 英尺朗伯的 黑度。朗伯反射標準中證實了這一點。然后,我們在各種條件下利用 ANSI 棋 盤模板來測量實際的幕布性能。
在完全黑暗的光學實驗室里,平面黑色的墻,天花板,地板,ANSI 棋盤模 板黑度的標準應該小于 0.5 英尺朗伯。投影機燈泡的照明條件良好并且基本沒有波動。 然后我們在每一種幕布上測量了最大白色和最小黑色時英尺朗伯的度數。測量是在一個 45 度的窗口中進行。下面是試驗的結果。
完全黑暗環境中幕布軸心的黑度,屏幕亮度和對比度 | ||||
|
MGCO3反射標準 |
編織 AT幕布 |
Studiotek 130 |
Firehawk |
ANSI 黑 |
<.5 FL |
.42 FL |
.61 FL |
.39 FL |
ANSI 白 |
72.9 FL |
52.31 FL |
86.34 FL |
81.6 FL |
對比度 |
145:1 |
125:1 |
142:1 |
173:1 |
結果說明了什么?我們可以對比在這些測試條件下各種幕布的對比度表現。在“完全黑洞”這種對編織透聲幕最有利的條件下,編織幕比行業反射標準低 了 28.3%的亮度和 14%的對比度。編織幕,盡管是全白的,無論從哪個觀影角 度和觀影距離,他都不能達到行業反射標準。
編織幕比起 Stewart 打孔幕 Studiotek 130 低了 38%的亮度和 12%的對比 度。 Studiotek 在 45 度的觀影角度仍然保持了較高的亮度,盡管這已經超過 了家庭影院的有效觀影角度。
編織幕比 Stewart Firehawk 打孔幕低了 28%的對比度和 36%的亮度。為了達到和 Firehawk 相同的亮度,編織幕需要多 56%的投影機流明。而要達到和 Firehawk 相同亮度編織幕必須多靠近軸心 30 度。即使是在完全黑暗的房間, Firehawk 仍有 7%的更低的黑度 。
為什么編織幕會提供更低的對比度?動態范圍內可提供的亮度是衰減的。 相當一大部分的亮度被從可視區域漫射和亂反射了。這些亮度被反射回屏幕表 面造成了更大的問題,會毀滅原來的黑度。編織幕有天生的缺陷,它不能阻擋 任何從音響部分反射回來的光線,必須配合使用黑色的遮光襯里,夾在屏幕和 音響之間,去阻擋從音響部分反射回來的光線,而這卻成了一個聲音吸收障礙。 如果不使用這個遮光襯里,漫反射回來的光線就會照亮屏幕,極大的損失了黑 色的表現力。
如果周圍環境允許有部分的交叉反射光是幕布會有怎樣的表現呢?在下面 的測試中,交叉反射光允許在不同的短時間內出現。我們根據反射標準從一個 適當的 1.3 英尺朗伯水平開始測量在周圍有環境光的情況下不同的幕布對比度 表現。在光學實驗室中一束強烈并且受控制的光束,由于有漫反射也會形成交 叉反射光。光學實驗室是完全黑暗的,所以只有很少一點光線會產生交叉反射 光。在這個測試中,播放 ANSI 棋盤模板時投影機內部的對比度增強系統會起作用。
1.3 英尺朗伯環境亮度中幕布軸心的黑度,屏幕亮度和對比度 | ||||
|
MGC03 反射標準 |
編織 AT 幕布 |
Studiotek 130 |
Firehawk |
ANSI 黑 |
1.78FL |
1.75FL |
2.00FL |
1.64FL |
ANSI 白 |
73.9FL |
55.06FL |
92.34FL |
88.84FL |
對比度 |
41.5 |
31.46 |
46.17 |
55.66 |
這些數據說明了不同幕布在附近的墻或者各種表面吸收黑色光不是完美的環境中的對比度的朗伯表現力。這是使用做工精良,稠密度均勻的灰色幕布的 自然應用環境。
Stewart Firehawk 灰幕比編織幕對比度提高了 77 個百分點。
Stewart Firehawk 灰幕比 Studiotek 對比度提高了 21 個百分點。
Stewart Firehawk 灰幕比反射比標準提高了 36 個百分點的對比度。
另外一個評價透聲幕的重要的標準是:幕布對待那些穿過幕布的光線,從 某些表面反射回來的光線(例如背墻)和那些會反射到幕布后面的光線會如何 處理?市面上銷售的大量不同的幕布對這個問題的處理有非常大的不同,而這 我們認為是一個有趣的現象,我們決定去測量。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使用一臺 Sony VPL-VW50 投影機投影在 84 寸的屏幕 上。在軸心處投影機可以提供 13.72 流明的亮度。我們在每種幕布后面 1 米處 放置了反射比測量儀,我們觀察到編織幕布透過了 0.87 英尺朗伯,微孔透聲幕 透過了 0.72 英尺朗伯。為了更好的弄清楚如果光線不直接投射在可視區域到底 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做了更進一步的測量。
為了直達目的,我們將投影機偏離了一些角度避免投影機的燈泡直接照射 在幕布上。在白光下,使用點亮度計,偏離軸心 2 度,在幕布背后 1 米遠的地 方微孔透聲幕讀出了 0.33 英尺朗伯而編織幕讀出了 4.11 英尺朗伯的透光度數。 這證明了編織幕會透過相當一大部分的光線。
我們接著在要測試的幕布上面組建了一個“通道”以便于我們可以測量到 底有多少光線被通過不斷的反射返回到了幕布的可視區域內。這個通道可以阻 塞消除掉投影機本身的光線,然后我們可以只測量到幕布后面那些通常情況下 被背墻不斷反射的光線。這些光線首先穿過幕布的可視區域照射到墻面,然后 從墻面反射回來又穿透幕布,再次返回到幕布可視區域內。這些光線配合著投 影機本身的光線,就會削弱 ANSI 對比度。我們做到了隔離這些光線并且測量 他們。在相同的測試環境下 Stewart 微孔透聲幕會造成 0.08 英尺朗伯的再次 對比度,編織幕則會造成 0.13 的再次對比度。
編織幕和非編織幕之爭由來已久。既然 Stewart Filmscreen 是世界上最大 的即制造編織幕也制造增益打孔幕布的廠家之一,我們決定關于澄清此事做一 些獨立的有助于理解的調查。我們發現 Stewart 是唯一一家有能力提供從 0.7 到 3.0 增益的不同幕面材料的透聲幕的廠家。
在我們的調查中我們發現目前市場上的編織幕都是負增益的,并且都不能 有效的阻止交叉反射光。這些編織幕的市場營銷人員都會想法設法不去承認編 織幕已經是老的技術了。他們說編織漫反射幕布對所有的觀影都適用,而這是 公然的欺騙,編織幕絕對不會是聚會場所例如體育中心的選擇。在我們的調查 中,我們發現編織幕面的光效果不好,也就是說很容易被環境光線干擾,而這 會大大的降低對比度。
說到 Stewart Filmscreen,他們喜歡從光學標準方面宣傳他們的幕布。他 們發現 1.3 增益之所以可以帶來增益的可視效果是因為在幕面上合理的利用了 適當的可反射光的材質。這也就是說有增益的幕面可以更加合適的反射從不同 角度得到的光線,而編織幕面只是不加選擇的進行漫反射。這些結果也從側面 證實了 ANSI 對比度表現的標準。
這些增加了顯示的總體動態范圍。在我們的測試中,Stewart 的幕面在高位 IRE 區域可以提供真色彩,鮮艷的畫面,同時在低位 IRE 區域可以保持陰影細 節完整。記住零散光線的衰減是構成總體動態范圍必不可缺的元素,而動態范 圍是區分這是精彩的體驗還是平淡的觀看的關鍵。另外一個重要的好處是你可 以減少燈泡的亮度,或者可以使用影院模式來增加畫面引擎的對比度,或者開關對比度。
屏幕分辨率的表現
我們已經仔細的探討了對比度。對比度的不同會影響到畫面保真的程度。 如果一部分亮度沒有被觀眾看到,那么這部分可能是被吸收了或者丟失了。我 們可以從這兩種幕布的解析過程和能力當中來分析。投影出去的光線丟失,細 節就會丟失。投影出去的光線被吸收,細節就會模糊。這是對質量的客觀的評 價。讓我們看一下下面的圖片。
哪一種幕布會對新一代 1080P 的投影機提供更好的分辨率?
我們前面測量了會有部分光線穿透幕布,現在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是因為上面有 20 個明顯的壞點和不計其數的“紗點”光線被沒有規則的反射了。
在這個打孔透聲幕上,同樣情況下可以看到只有 5 個壞點,這只占 10.2%的表面面積,最小程序影響了畫面。
聲音完善畫面
現在我們來重點關注一下影院體驗里面的音頻方面。我最喜愛的一句關于 音頻和視頻關系的話是:沒有完美的音頻你永遠不能完美體驗到畫面。在這些 年詳盡的試驗中,我們給影院會員觀眾播放高等的視頻配合中等的音頻,或者 播放中等的視頻和高等的音頻。在出口處我們采訪觀眾,觀眾給了高等音頻很 好的評價,但是卻在批評中等音頻中的畫面效果!眼睛,耳朵,大腦無情的配 合卻也促使了我們對透聲幕的不懈追求。
在評價透聲幕的音頻效果時有一些合適的音頻特征可參考。這些特征包括 聲波是通過介質來傳播,幕布是一種介質。透聲幕的透聲性能取決于幕布的設 計,并不是布料用的越少越好 ,一些市面上的透聲幕當聲音穿過幕面時會讓聲 音衰減-2db。除此之外,一些幕布廠商用一種黑色遮光布放在透聲幕后面用來 減少光線的穿透率,而這會讓聲音衰減的更多。所有這些都是市場在營銷中過 分吹噓造成的。
Stewart Filmscreen 的工程師在 THX 工作室中用原始的產品測試找到了一 個我們稱之為“優雅且簡單”的解決方案來解決這個物理現象。他們測試發現 當頻率高于 10K Hz 時幕面后面的聲音將會被影響到。通過與 Tomlinson Holman 合作,Stewart 設計研發了一款行業內的專業音頻標桿-- CSP(Cinemasonic Processor 影院音頻處理器),可以簡單主動的恢復在10K-20K Hz 范圍內被衰減的聲音。我們知道揚聲器需要放置在屏幕背后最少12 英寸遠的地方才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他們發現如果揚聲器靠近幕布太近,相互過濾效應會出現,但是如果按照 12 英寸標準來放置,就會實現最小的衰減和得到最大的聲學穿透率。
THX 頒發給了 Stewart 微孔透聲幕產品最高的評級 THX Ultra!癟HX Ultra 給投影幕和 DVD 播放機的配合使用帶來了最高端的表現力,完善了 THX Ultra2 類別。THX Ultra 和 THX Ultra2 規范是為了那些在家庭影院領域追求 設備頂級效果的音頻發燒友們設計的,代表了 THX 最好的組合 !
近期有一家編織幕的營銷資料上描述了透聲幕可以達到的音頻效果。他們 宣稱打孔幕永遠像一個濾波器,并且作為證據,他們提供了一個揚聲器被放置 在幕布后面 4 英寸的照片。這確實會有濾波效果。這個實驗,如果你愿意做, 請不要按照這樣的標準來做。這個實驗令人失望的地方在于它就是有目的的來 把好東西變壞。Stewart 已經多次提醒我們,在微孔透聲幕宣傳的初期,他們 已經為不斷告誡使用者務必將揚聲器放置在幕布后一英尺的地方而頭痛了,而4 英寸是絕對不應該的。以此看來這是一個誤導,當然很可能還有很多誤導。于是更加清楚明了的試驗看來是必不可少了。
試驗證明一切
我們聯系了 Harman Internationa, 國際音箱制造業的領先者,擁有不計其 數的行業記錄,極好的測試儀器和標準。Allan Devantier, 客觀評測組經理, 在他們的無回音的實驗室設計了一系列全面透徹的試驗。微孔透聲幕,普通孔 透聲幕,和編織幕都將被測試。根據不同等級,不同配置的音響,使用快速傅 里葉變化算法(FFT)在 MLSSA 系統中,聲音距離軸心的遠近,差別,特性等 等都將被分析到。幕布將會在一個公平中立的環境中被測試。
該測試一視同仁無論生產廠家,致力于為每一個產品得到公平公正的結果。 我們發現測試的結果十分有趣。當把音響放置在幕布后面 12 英寸的地方時, 每一種幕布都能得到較好的效果。所有的幕布同時又都會受益于揚聲器驅動輕 微前傾。當揚聲器放置(無論嵌入式或號角)在幕布后 2 英寸或者 6 英寸的地 方時,無論哪種幕布都會有濾波效應。
這樣看來實際上的測試結果和編織幕營銷宣傳的一致嗎?宣傳的并不一定 是正確的。當編織幕獨立使用時聲音的穿透率是非常好的,沒有黑色遮光布覆 蓋。但是我們發現黑色遮光布為了保持對比度,哪怕是在非常黑暗的環境中, 也是必須的。我們通過經銷商購買的 2 塊編織幕都沒有配備提高對比度必要的 遮光布,所以我們通過各種咨詢后購買了一種很輕的防火的黑色亞麻布作為遮 光布,這種布配合編織幕使用不會產生摩爾紋。盡管我們在測試的時候認為這 塊遮光布是十分理想的,當然你也可能會有爭執。因為不管在那種情況下,你 購買編織幕的時候都不會被告知你需要遮光布,你必須自己搞定它。
當黑色亞麻遮光布與編織幕一起測試時,聲學穿透率被大幅度的減弱了。當然站在公平的角度上來講,也許選擇其他的遮光布效果會稍微好點,但是編 織幕的廠家并沒有推薦任何遮光布,消費者也不能從任何渠道獲得更好的遮光 布。下面的圖片顯示了當把揚聲器放置在編織幕布后 12 英寸時的聲學穿透率, 分為 10 個級別。紅色線顯示了理想狀況下沒有遮光布時的聲學穿透率。藍色 線顯示了同樣的編織幕在有遮光布時,同樣配合 6”音響,12 英寸距離遠時的 聲學穿透率。兩條線都采用了 30 個網格顯示了頻率的響應。關于是否還有更 好的遮光布的討論在這里我們不再討論,因為 Harman International 的 Alan Devantier 和他的團隊已經本著盡可能公平公正,嚴密嚴謹的態度挑選了適當的遮光布了。
我們發現微孔透聲幕不需要任何遮光布來保持對比度,但是確實會有聲音 上的損耗,10K Hz 頻率以上會有衰減。但是,根據我們了解,Stewart 早在數 年前跟 THX 已經發現了這點,并且提供了一個單通道的平衡器,CSP 影院聲 音處理器,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個損耗。下面的圖片說明了微孔透聲幕,在相同的情況下的透聲率,6”雙聲道揚聲器,放置在幕布后 12 英寸原,微傾斜10 寸。紅色線代表了在平均的 30 個窗格下的微孔透聲幕的聲學穿透率。藍色 線代表了微孔透聲幕配合 CSP 使用時的聲學穿透率。注意到一些高頻在最高八 度音階是衰減了。在 10 到 15KHz 時會有大概 0.5 到 1db 的音頻衰減。
請注意,編織幕的銷售員營銷時承諾的“清晰暢通的音頻“ 并不是實際應 用中他們能傳遞的。實際上他們必須要一個黑色的遮光布,這是必要的“治療 手段“對付那些透過的光線。 但是這個亞麻布作為一個寬帶濾波器,會不平衡 的衰減高,低音頻頻率。在我們測試的 Stewart 的屏幕上,他的表現和廣告一 致并且我們注意到了他們為了減少衰減而做的成功的努力。這些測試不會以任 何方式從負面的角度成為描繪某一產品的杠桿。所以音頻的選擇底線是,如果 你決定使用減少了對比度和動態范圍的沒有做遮光處理的編織幕,那么音頻是 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你想要達到影院的視覺標準,維護來之不易,昂貴,高 分辨率的投影機帶來的視覺效果,遮光布會大幅干預至少 2 分貝以上的聲學特 性,而且你必須自己動手去處理遮光的問題。
其實說到底我們最后發現還是物理法則勝利了!你所看到的內容只會讓你 更清楚,而不會被大量的誤傳和吹噓迷惑。我們探討了前置投影機畫面的核心 幾點:對比度,亮度和分辨率。我們深入的探討了環境光線對不同幕布的影響 并且由此帶來的觀影效果。在 Harman 公司 Allan Devantie 的協助下,我們 測試并測量了我們聽到的聲學穿透率的細節。能看到你所聽到的這是一件非常 酷的事情。關鍵是現在我們有了可以用來下結論的客觀數據,而不是簡單的只 靠猜想或者某些為了營銷制造的結論。
作為一個“視界人”我由衷的對這些公司像 Stewart Filmscreen 和 Harman 以及那些為了追求完美畫面和聲音體驗而做出孜孜不倦的努力的公司 感到高興。在以前的攝影界有這樣一句老話“如果你不了解照相機那么你最好 了解一個優秀的照相機廠商”,當然這在家庭影院界也是十分正確的。如果你 不夠了解投影機,屏幕,和音頻那么最保險的辦法就是信賴那些致力于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