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隨著彩電巨頭三星、LG相繼展示OLED電視,并表示將全面量產OLED電視產品,再一次將OLED電視推向了最高潮。據筆者了解,OLED電視作為新一代顯示技術,不僅備受大眾消費者的密切關注,也成為了眾多彩電廠商力推的重點產品。
但是,從目前三星、LG推出的OLED電視產品來看,仍然還沒有徹底擺脫OLED電視使用壽命、價格昂貴等不利因素。因此,很多業內專家認為,OLED電視要實現產品化,需要解決大屏幕化、高清晰度和使用壽命三大技術難題。
首先,OLED電視需實現大屏幕,目前在尺寸方面,三星、LG僅推出了55寸規格。OLED生產線所需投資巨大,一條4.5代AMOLED生產線大約需要50億元人民幣,國內家電和手機制造企業很難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投資,而且在產業發展初期,OLED企業也達不到進入資本市場的門檻。
其次,OLED電視還需具備高清晰度的畫質表現。由于OLED電視機身非常超薄,可能在畫面清晰度方面還存在一些技術方面的不足,沒有將OLED電視畫質表現提升到最高點,還有待全面提升。
另外,OLED電視難以普及最大因素就是使用壽命較短。著名的調研機構Displaysearch曾經指出,索尼XEL-01O在顯示普通圖像時,它的壽命為17000小時,大約是1年零11個月,而在顯示純白圖像時,它的壽命更短,只有15000小時,這和索尼官方公布的數值有很大的差距。
此外,Displaysearch的報告中還指出索尼XEL-1對顯示的顏色較為敏感,并且亮度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而逐漸減小。在使用1000小時后,紅色、綠色和藍色的亮度分別會減小7%、8%和12%,既在使用較長時間后,它對色彩還原的準確性也會降低,并且不容易顯示出鮮艷、濃郁的色彩。這對非常強調色彩還原的顯示器用戶而言,這個缺陷無疑是非常致命的。
筆者認為,OLED真正實現爆發最起碼要做低價量產,才有可能大規模的應用到各個產品中。目前彩電制造業對OLED電視也只是保持“遠觀”的態度,OLED電視只要解決這些問題,還是具備很大得市場潛力,未來幾年或將迎來快速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