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所有尼康用戶來說,有一樣東西讓他們苦等了4年,那就是傳說中的D800。尼康D800從第一次傳言出現到現在可以說經過了3年多的時間,其間也有過1600萬像素,1800萬像素,2400萬像素以及其他各種規格的傳言。歷經這么4年的等待這款產品終于出現,而且一出手就是3600萬像素的高度,瞬間激起了大家的熱議。
尼康
尼康D800的確是一款爭議非常多的產品,其爭議的根本就在于3630萬的超高像素。雖然D800并不是135數碼單反的最高像素密度(僅為4.88μm),但是卻是所有數碼單反當中的最高像素。非常高的像素意味著極高的分辨率,同時也會將過去不曾出現的很多問題進一步放大。
相比D700,D800可以算是一次非常有誠意的升級,主要進步點非常之多,當然也會有一些因為如高像素等一些特性帶來的妥協。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尼康D800,文章開始前我先將一些D800的核心參數與大家分享:
3630萬像素全畫幅CMOS感應器;
原生感光度ISO100-6400可擴展至ISO 50和最高ISO 25600;
1530萬像素的DX剪裁模式;
2500萬像素的1.2X剪裁模式;
源自D4的改良51點對焦系統;
1080P全高清短片記錄功能;
3.2英寸640×480像素分辨率屏幕;
全像素下每秒4張的連拍速度(搭配手柄提升至6fps);
全新的9.1萬像素矩陣測光系統;
單枚EXPEED 3影像處理引擎;
改良的雙軸水平儀,100%覆蓋率的五棱鏡取景器;
面對這樣一款被給予了太多期望的產品,我們整個評測團隊不敢有一絲一毫的怠慢,筆者盡力給大家提供最為全面最為真實的信息,如果有哪方面是你想了解但是筆者沒在文章中提及的,或者是本文有什么地方值得商榷,請在文章下方留言,筆者期待與大家互動。
首先我們來看看尼康D800的外觀部分,對于第一眼看到D800的朋友肯定感覺這臺相機的尺寸相對D700有一些偏小。實際上如果對比詳細的規格指標我們就會發現D800的尺寸并不小,產生體積小的錯覺的最重要原因是D800的整體外觀圓潤了很多,相比D700的有棱有角自然會顯得更加緊湊。
正面來看D800在外觀方面最大的改變在于紅“褲衩”變成了紅“對鉤”,這也是尼康在2011年開始嘗試的改變,目前采用這一設計的有3款相機,D4、D800(D800E)、D5100。
后部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屏幕略微增大但是仍然保持著過去的布局,需要注意的是右手下方的按鍵有了一定的動作,從過去的對焦點選擇模式變成了實時取景模式,關于這一點我們將會在后邊的文章詳細解釋。
頂部的改變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左側的按鍵從3個變為4個,右側增加了攝像按鍵,從上方可以清晰的看到紅對鉤,這都是尼康第4代單反相機嘗試的改變。
相機的兩側與D700并沒有太多不同,仍然是右側的卡槽,左側的接口,當然卡槽和接口都有了不小的變動,這點我會在下面的文章中詳細講解。
雖然D800與D700同屬于準專業相機,但是歷經了4年時間的考驗,這2臺相機實際上在操控方面做了諸多的改變。在這些改變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左肩的轉盤,左肩轉盤的這種設計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尼康專業級膠片單反相機F5,這種設計一直沿用到D4,直到D800出現。
我們可以看到相機左肩從過去的3個按鍵變成了4個按鍵,同時轉盤上的快門釋放模式選擇器也從向上變成了向后顯示。而且除了向后顯示,選擇器也增加了一定的刻度感,可以讓用戶不經過眼鏡看仍然可以做出正確的選擇。
位于機身前部左側的對焦模式選擇器也是一次全新的改變,這一設計起源于2010年末發布的尼康單反D7000,相比過去的設計現在的選擇器只需要選擇自動對焦系統的開關,而自動對焦相關的模式都依靠選擇器按鍵配合前后撥輪來改變。
其余的操作方面尼康D800與尼康D700都沒有太大的變化,當然D700失敗的LV模式被挪到了背后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情。需要注意的是D800有個可能不太方便的地方就是LV模式下如果處于照相模式則不能拍攝視頻,如果處于攝像模式則不能拍攝全尺寸照片,相信這只是處理器或者操作模式的問題,在下代產品上就會有所改進。
位于機身前部左側的對焦模式選擇器也是一次全新的改變,這一設計起源于2010年末發布的尼康單反D7000,相比過去的設計現在的選擇器只需要選擇自動對焦系統的開關,而自動對焦相關的模式都依靠選擇器按鍵配合前后撥輪來改變。
然后我們來看看細節擴展部分,由于D700時代我們并不具備視頻拍攝能力,所以很明顯擴展方面需要考慮的東西并沒有那么復雜。但是D800在視頻攝像方面做了相當大的改變,可以想象的到擴展方面必然有不少的改變。
尼康D800的自帶音頻輸出仍然只有單聲道,考慮到認真拍電影的朋友都會購入音頻輸入設備,姑且不算明顯缺點吧。同步端子和附件端子回歸了老版本的保護蓋,這種樣式總的來說更加協調,但是如果你打開之后想要重新安裝回去卻不太容易對齊。
閃光燈熱靴沒有任何變化,不過隨著附件越來越多,我們還是需要一些更為全面的熱靴附件才可以。目前尼康方面還沒有給出這款熱靴的防水性能,相信上市不久之后我們就會給出更為詳細的解析。同時,令人稱贊的是,在保證了100%視野覆蓋率的大型玻璃五棱鏡取景器的同時,尼康D800依舊提供了非常實用的內閃!
最基本的接口部分可以說是全面更新,數據接口變成了USB3.0,視頻輸出接口變成了miniHDMI,音頻輸入輸出全都跳了出來,包括視頻輸入的麥克風接口,視頻監聽的耳機接口,對于拍攝視頻的用戶來說很是方便。
卡倉的改變大家都可以想象的到,其中SD卡支持UHS-1的高速標準以及SDXC的容量標準,CF卡支持UDMA 7的速度標準以及exFAT的格式標準,可以說能兼容目前市面上所有高規格的存儲卡。
好了,看完了外觀介紹,然后開始技術分析。尼康D800最令人驚訝的就是其高像素,的確我們可以看到目前互聯網上對于D800的討論也集中在高像素這一塊,高像素會不會帶來更差的畫質以及高感性能也是大家關注的重點,由于我們的測試已經給出了一定的結果,所以筆者就在這里說說我們獲得的性能。
首先是低感畫質,尼康D800成功的做到了目前所有相機當中最為優秀的低感畫質,雖然像素密度進一步增加但是無論是色彩表現還是動態范圍方面仍然取得了微弱的進步由于14bit的ADC內置于CMOS傳感器,所以低感下的噪聲干擾要比外置的D3X更少,在這里甚至可以說尼康D800是一臺低感畫質比D3X更加優秀的相機。
高感畫質方面,尼康D800的感光元件點距為4.88μm,雖然是全畫幅相機當中最小的,但是也幾乎大于目前所有DX相機。之前D7000感光元件放大版的傳聞也在眾多數據支持(D7000的點距為4.78μm)下不攻自破。D800在高感方面的性能雖然算不上特別出色,但是的確擁有不小的進步,如果縮圖至1200萬像素要超過D3、D700,與D3s持平,縮圖到1600萬略輸于D4。當然空口無憑,在后文當中我們也會給出更加詳細的測試。
其實我們不得不承認新一代的高密度感光原件往往能夠實現更好的畫質,比如目前市場上某款售價萬元像素高達2400萬的微單相機,雖然這款相機的傳感器靈敏度不夠高,但是仍然做到了目前同級別相機當中最為優秀的低感畫質。所以在這里也請大家不要以單純的點距來判斷畫質優劣,大像素論和高像素論都只是片面的看法。
然后是對焦測光系統分析,尼康D800采用了全新的并且是與D4一模一樣的測光對焦系統,這套系統也是目前尼康的最高標準。雖然對焦系統保持了上一代的對焦點數量以及對焦點分布,不過在暗光對焦方面有了更大的進步,可以讓我們更加輕松的拍攝到人眼看不清楚的畫面。
由于D800更多的為商業攝影市場考慮,所以新增加的人臉識別功能就顯得更加重要。在這里首先給大家糾正一個誤區,人臉識別系統與對焦并無直接關系,所有人臉識別功能都由測光系統來實現,這一次尼康D800所使用的91000點測光系統最根本目的也在于提供更為精確的人臉識別功能。
說完測光和對焦,接下來說說連拍系統,這一次尼康D800提供DX下每秒6張的連拍性能,當然這個是需要外接手柄的。如果只用機身電池,這個成績大約在4fps左右,顯然如果你拿連拍這個參數來pk尼康D800這個機身,D800的確在某種意義上滿足不了“機槍黨”的需求。不過考慮到D800的主要用途——商業攝影,往往制約它連拍速度的更多在于閃光燈的回電速度和精打細算的“單次快門成本”。
尼康D800搭配MB-D12手柄以及EN-EL18電池可以實現每秒6張的連拍 不過依舊在DX模式下
不過連拍速度低還是有一定的好處,就是對于追焦準確率可以有更好的保證,由于反光板無法穩定工作的原因,用單反比較多的用戶都知道一點,那就是你的連拍速度越快,你的追焦準確率就會越低,因為對焦系統反光板盡可能時間長的穩定才可以保證盡可能好的追焦成功率。
而且對于追求連拍的朋友來說D800還是給大家提供了一個比較無奈的選擇,那就是剪裁模式下最高每秒6張的連拍速度,當然這需要額外的投入以及犧牲60%的像素并不太劃算。總之一套盡可能優秀的對焦系統即使在連拍速度較低的情況下仍然可以保證比較好的效果,但是我們還是希望他能提高一些。說到最后,如果您真的更在乎連拍,或許,一臺相似價位的D3S或者D4才是讓人“不糾結”的快槍手。
對于尼康D800來說,有一些特色功能是我們必須注意的東西,因為他們不僅在D700上沒有出現,甚至在整個相機領域都是頭一次出現,比如人臉識別功能,雖然人臉識別對于小DC來說已經是常見的不能再常見的東西,但是對于單反卻十分陌生,歸根到底就在于單反相機的測光系統只具備比較好的敏感度,但是不具備較高的精度,而人臉識別系統需要很高的測光精度才可以實現。
D800的人臉識別系統會在對焦屏上出現盡可能覆蓋整張臉的對焦點 但是往往數量沒這么多
當然這樣就有朋友要問,如果按照我的說法小DC的測光精度是不是比單反相機要高很多?事實就是如此,由于小DC以及單電/微單相機直接采用主傳感器取景,其主傳感器的測光信號和取景信號是同時輸出的,但是主傳感器在測光靈敏度上并沒有一般的測光原件那么方便,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是有失有得。
好的,回歸實際話題,尼康D800并沒有給我們準備一個專門的光學取景人臉識別模式,而是放置在了所謂的自動對焦區域模式,在這個模式下如果人臉處于對焦點的覆蓋范圍內,如果我們啟動自動對焦系統我們可以看到會有幾個覆蓋人臉的對焦點閃亮,相機也會以人臉的距離最為對焦標準,不過這個功能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是只能識別1張人臉,而且運動狀態下不是很好用,而且也不能出現足夠覆蓋人臉的對焦點。
其實這個功能對于拍攝人像的朋友來說的確省了很多事兒,而且如果你把相機交給別人幫你拍攝也不會出現虛焦的現象,如果想要實現更加復雜的人臉識別功能,很顯然我們需要一個更加復雜的光學取景器(更加復雜的對焦屏或者其他實現形式)以及像素更高的測光系統,這個我們就只能期待下一代產品來改變了。
好了介紹完剛才技術方面的諸多指標,現在給大家介紹一些D800的特色功能吧,這些功能里邊筆者認為最獨一無二的就是HDMI輸出。眾所周知在以往相機的HDMI輸出主要是用于后期回放照片,也就是大家圍著電視觀看剛剛拍好的照片,不過后來隨著相機攝像功能的不斷進化,也開始出現了用HDMI輸出實際拍攝過程的用法。
不過對于以往的相機來說,HDMI輸出只能達到640×480的分辨率(也就是輸出后部屏幕的分辨率),所以這個HDMI接口依舊沒有太大的用處。尼康在D800這一代產品索性來了個超級大躍進,直接將輸出分辨率達到了1920×1080的水平。
我們從上邊的視頻可以看到,D800的HDMI輸出分為2個功能,一個為720p的內容加上各種設置參數,這種輸出主要是為了各種監控系統準備的,在開啟視頻錄像的時候也可以試用。而另一個則是HDMI的1080/60i全分辨率輸出,必須工作在非拍攝模式下,這種模式可以用在直播也可以用在硬盤錄像機以獲取盡可能好的畫質效果。依靠特殊的存儲設備D800可以輸出大約每秒1Gbps碼率的高清視頻,不僅超越了所有單反,也超越了不少準專業級別的攝像機。
然后我們來講講實時取景,尼康D800在實時取景方面的功能也有了不小的進步,無論是從操作方面還是功能方面相比上一代產品D700都要優秀甚多,D700那個實在是缺乏易用性的實時取景開關自然也不會繼續保留在機身左肩轉盤的位置,當然這只是最為表面的東西,真正改變的包括顯示和功能這2部分。
顯示部分很好理解,尼康D800給我們準備了多套實時取景界面,包括傳統參數顯示,無參數全屏顯示,水平儀顯示,井字線顯示以及曝光直方圖顯示。要知道單反相機的光學取景器雖然用起來方便,但是在需要精確構圖的地方反而是不如屏幕來的方便。而對于商業攝影來說,很多時候是需要進行嚴絲合縫緩慢拍攝的,足夠清晰并且顯示信息詳細的屏幕顯然具備相當的價值。
使用LV模式下的人臉識別無論是精度還是數量都會強很多 哪怕是多人合影也能識別大量信息
而功能部分,最為明顯的改進就是人臉識別,相比光學取景器下的測光系統不夠成熟的人臉識別相比,使用3600萬像素主傳感器的人臉識別系統可以同時識別多達35張人臉,而且可以根據用戶需求來切換需要對焦的人臉。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面對密密麻麻的合影,哪怕人臉已經小到只有小手指甲的一半大,相機依舊可以非常清晰的識別出來。
然后我們來看看視頻部分,除去HDMI輸出以外,實際上尼康D800在視頻的一些細節方面也是進步良多,除了我們從外邊可以看到的聲音監聽接口以外,實際上在內部選項這方面也是用心良苦。在視頻錄制方面最明顯的進步就在于對于收音以及放音方面的變化,具體請看以下圖片:
我們可以看到,尼康D800擁有2個獨立的聲道增益調節,具備手自動功能以及20級細分,畢竟拍攝視頻的時候收聲系統的意義非常重要,而且雙聲道左右分別調節的意義也是非常之大。諸如視頻自動對焦,自動追焦這類功能已經不是第一次在D800上出現,所以說D800的視頻拍攝功能不同凡響。
模式 |
畫幅 |
寬度 |
高度 |
系數 |
照相 |
FX |
35.9mm |
24mm |
1.00X |
照相 |
DX |
23.4mm |
15.6mm |
1.54X |
攝像 |
FX |
32.8mm |
18.4mm |
1.15X |
攝像 |
DX |
23.4mm |
13.2mm |
1.61X |
不過比較遺憾的是,D800在拍攝視頻時會損失不小的焦距,而且沒有D4那種高畫質1:1裁切,只擁有原始尺寸和DX尺寸模式。而且由于傳感器拍攝視頻的抽行特性,較好的點距意味著D800的視頻效果相比D4還是略微遜色,稍后筆者也會給大家帶來視頻樣片,還請繼續往下看。
然后我們來看看電腦方面的問題,因為D800雖然是一臺135像素,但是擁有堪比低端120相機的分辨率,所以肯定很多朋友擔心我的電腦跑D800的照片到底行不行,筆者就先拿幾個最簡單的參數來實告訴大家。
我們日常拍攝的無損壓縮RAW以及JPEG直出文件,根據色彩平滑度不同照片的尺寸會有一定的波動,其中JPEG會在15MB-40MB,而RAW文件會在40MB-70MB之間,也就是說拍攝RAW+JPEG最高模式每張照片要消耗存儲卡50-100MB。
內存占用部分,我們可以看到RAW處理部分一張照片要占用656MB內存,而JPEG只需要314MB內存,如果不是同時打開多張照片,并且沒有太高的速度要求。當然高像素會帶來更高的CPU負載這點不可避免,不過總的來說并沒有到想象中的那么嚴重。
最后是USB3.0速度測試,筆者采用的方法是用RAMDISK建立內存硬盤,然后通過HD-Tune記錄下硬盤的數據變化,D800則選擇連拍RAW無壓縮+JPEG最高畫質。經過筆者的測試D800的USB3.0的傳輸速度大概在115MB/s,也就是24秒傳輸2.8GB數據
現在來進入我們的測試環節,相信絕大多數朋友對于D800最為關心的就是如此高的像素能否保證過去以往的高感表現。認真看過以上文章的朋友肯定知道,D800雖然是目前全畫幅相機當中像素最高的產品,但是4.88μm的點距以及制造工藝仍然超過目前所有非全幅相機,所以說D800的高感肯定不會差的,至于什么水平,就請看圖為快: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認識到D800的高感水平,筆者特意給大家準備了RAW以及JPEG默認降噪這2種模式,我們可以看到使用Adobe Camera RAW解碼的RAW文件可以很好的保留細節部分,而JPEG文件方面則以畫面純凈度作為主要目標。綜合來說D800在100%的降噪方面比點距相似的D7000還是強了一些,在ISO400以下基本看不出任何變化,到了ISO1600還能保留相當的細節,高于ISO6400則出現了大量的雜色,不過依然保證了一定的可用性。
當然以上所有結論都是在100%像素的比較下得出了,尼康D800在不同的縮圖條件下會有不一樣的提升,在這里筆者先給大家透露一下,在相同的像素下,尼康D800會比D7000強1.5檔,比D700和D3強0.5檔,接近于D3s和D4的水平,具體內容也請期待后續文章,筆者一定會給大家一個詳細的解釋。
然后是分辨率測試,由于尼康D800擁有目前135數碼單反當中最高的像素,自然其分辨率也是讓我們十分期待的,為了滿足尼康D800的分辨率我們連續更換了多只鏡頭,包括全新的50標頭,105微距以及14-24、24-70、70-200大三元,最后我們還是選擇了使用105微距來拍攝這張照片具體表現如下:
我們可以看到,尼康D800的分辨率可以說創造了全新的歷史,當然這么高的分辨率會讓很多不夠高檔的鏡頭原形畢露,尼康在D800E的鏡頭推薦文檔里邊16只鏡頭幾乎全部為高素質的金圈產品,這也說明了想要用好D800的確需要好鏡頭才可以。
最后我們來看看D800的降噪能力,這臺相機具備較為復雜的降噪模式選項,包括高感降噪、長時間曝光降噪等等,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到D800的降噪最大與最小區別還是很大的。對于后期處理比較強力的童鞋來說,使用RAW手動降噪是最好的選擇,希望直出的朋友我建議選擇較高的降噪設置。
然后我們來看看樣片部分,第一批樣片拍攝于藍色港灣,題材則是我們以往非常標準的人像。為了取得盡可能好的效果,這批樣片全部拍攝為RAW格式,通過Adobe Camera RAW 6.7轉出,請大家看來看看效果。
曝光時間:1/20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2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4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800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20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80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1250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從以上樣片我們可以看到,D800在細節方面具備著絕對的優勢,一般的135數碼單反相機顯然不可匹敵。而D800在拍攝人像時獨特的人臉識別功能以及較好的高感效果也使得其在運動以及較暗環境下仍然能發揮出相當的水平。
然后是第2組樣片,趁著北京冬天的最后一場雪,筆者也跑到香山這一非著名外景地來拍攝幾張雪景。雪景由于顏色單調,所以相對人像更能反映出一臺相機的寬容度如何。
曝光時間:1/125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32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125 曝光補償:-0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20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125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25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32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從以上樣張我們可以看到,D800在寬容度方面表現還是不錯的,可以很好的保留下高反差場景的亮部細節以及暗部細節,這對于很多害怕D800因為像素密度過高導致畫質下降的朋友來說無疑是吃了一記定心丸。
視頻樣片賞析 24Mbps畫質很不錯
剛才我們也說過了,D800在視頻方面給了大家一個相當充足的調節功能,而且在視頻操作方面也做了不少的嘗試,不過究竟畫質如何還是需要我們通過實際測試來告訴大家,所以就請大家來看看我們的視頻樣片。(其中包括一段定時攝影合成的視頻,采用1秒間隔拍攝5分鐘壓制成30幀畫面)
以上就是我們使用尼康D800拍攝的樣片,24Mbps的碼率雖然是一個較為普通的數字,但是依托尼康D800優異的傳感器畫質所以我們能夠看到D800在視頻方面還是有相當強大的水準,比較遺憾的事由于我們沒有外置HDMI采集設備,所以無法給大家帶來D800在視頻方面的最高畫質,這部分內容我們也會在稍后的文章當中給大家帶來,一切敬請期待。
通過上面大幅面的測試,相信絕大多數朋友對于尼康D800的基本性能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這臺具備135數碼單反歷史上最高像素的相機,一掃前作D700令人滿意的地方,在2012奧運年,為單反相機市場留下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對D800進行總結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他的前作。
發布于2008年的尼康D700定位同樣是是準專業相機,也被很多人稱作小D3。但正是這個稱謂讓D700的定位相對窄眾——一臺絕對的速度+控噪型相機。因此尼康D700在市場銷量上敗給了其實很多地方都不夠“無敵”的佳能無敵兔。
時隔四年,尼康D800以3630萬像素的高姿態橫空出世,很顯然它在本質上彌補了D700最大的短板——像素。3630萬像素真的可以說讓目前所有135相機都為之汗顏,甚至諸如瑪米亞ZD這種低端645相機都感受到了相當的壓力。相信在未來幾年的商業攝影市場上,D800會迅速扭轉之前尼康不利的局面,迅速擁有相當的占有率。
不過與此同時在像素的提升也帶來了兩個問題。首先是鏡頭,在尼康D800身上,個檔次鏡頭的素質被明顯拉開,很多本來還不錯的鏡頭在D800上明顯出現了成像發虛的情況,而一些曾經被半神化或者已經被神化的膠片時代鏡頭在D800上也暴露出其本來面目,實在是不夠讓人滿意,而筆者自己的兩代尼克爾銘鏡——大/小竹炮在D800上的銳度差異也變成“明顯可見”。所以說D800絕對是鑒別鏡頭素質的神器!因此對于尼康D800的用戶和潛在用戶,如果想要發揮D800獨孤求敗的解像力,一顆為數碼相機優化的G系列定焦鏡頭,或者一枚尼克爾金圈鏡頭是必須的。好吧,其實你我也都沒有忘記,尼康還有一臺D800E……
除了鏡頭,存儲卡也是讓筆者很“囧”的東西。一直以來,我幾乎天天使用一只2010年花1500元購買的16G高速CF卡,誰曾想在D800上,這16G的卡居然只拍了不到200張RAW+JPEG圖像就爆滿了。如果你的照片真的很值錢,或者像筆者這般有著數據安全強迫癥,那么也只有雙卡槽備份+64G CF/SDXC各一張,才能滿足一個“嚴謹”商業攝影師的要求。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D800的確是目前準專業相機當中最具購買價值的產品之一,當然目前23000+的上市價格的確比理性區間高了甚多,但是延續自D4的機身性能配合3630萬像素的全新傳感器表現可以說讓人無可挑剔。最后筆者將這臺相機的優缺點給大家總結到以下頁面,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認識這臺相機。也歡迎大家在下面的評論當中討論D800,如果您有什么問題筆者在評測中沒有提及,也煩請您在文章下留言,筆者一定在看到的第一時間回復給大家。
最后還想給大家提一提,在未來的一段日子里,筆者也會給大家帶來D800對D4、D800對D700、D800對D800E以及D800視頻功能方面的詳細評測,希望這些評測對大家選擇D800能有所幫助。除了這些還有一樣東西是大家想看到的,那就是傳說中的大八對小三,如果你真的想看看這場堪比奧運堪比世界杯的4年級硬漢PK,那就多來關注我們ZOL數碼影像頻道吧!
文章最后,照例我們列出尼康D800的優勢和不足。
優勢所在:
1.135數碼單反相機解析力天下第二(第一是D800E)。
2.優秀的高感性能 ISO1600擁有相當的純凈度。
3.機身性能十分優秀 擁有相當的防水防塵能力
4.全新的雙軸電子水平儀 橫拍豎拍都方便
5.內置功能齊全的閃光燈 并且其無線引閃可以控制2組引閃
6.100%視野率的取景器 不僅清晰而且便于構圖
7.全新的3.2英寸640×480分辨率屏幕 帶有光線自動感應器
8.對焦屏顯示齊全為目前135數碼單反之最 超越旗艦級相機D4 光學取景水平儀十分方便
9.全新的51點對焦系統 暗光以及小光圈下對焦性能十分優秀
10.全新的91200點測光系統 自帶人臉識別功能
11.全新的電池系統 容量更大體積更小
12.1080p視頻素質優秀 帶有齊全的音量增益功能
13.實時取景模式下具備非常齊全的信息顯示
14.HDMI接口具備2種輸出功能 外接硬盤錄像機畫質極其優秀
15.雙卡槽設計擁有更好的兼容性
16.多種剪裁模式方便新聞記者快速出片
17.購買手柄可以兼容D4的電池系統 對于已有D4用戶來說十分方便
18.USB3.0接口可以帶來極高的數據傳輸速度
相對不足:
1.直接出JPEG時高ISO畫面不夠純凈
2.連拍速度偏慢
3.沒有提供RAW低像素模式
4.內置閃光燈不具備最頂級的防滴防塵性能
5.1080p直接錄像碼率僅為24Mbps
6.每張照片尺寸極大 對于存儲卡提出了更高額要求
7.光學取景器人臉識別系統還不夠成熟
8.左肩轉盤的改變相比D4雖然更方便 但是也降低了防護能力
9.靜音拍攝仍然保留反光板驅動 相對來講不夠安靜
曝光時間:1/1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2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4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8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16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32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64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125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
曝光時間:1/2500 曝光補償:1EV 白平衡:自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