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設想的“金匠中原計劃”中,核心是蘋果iPhone產品,其中鄭州被定位為布局全球最大iPhone產品整機組裝制造基地,五年實現產值5000億元規模;河南洛陽布局玻璃面板生產基地,為iPhone配套提供觸控玻璃面板;山西晉城布局精密核心零組件和機構件生產基地,為iPhone配套提供精密核心部件,建設全球精密制造中心。
眼下已過了外出打工的熱門時節,但在河南省鄭州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新鄭市航空港區棗園村頭,不時有提著大包小包的打工者走過。
3月6日下午,在棗園村溫馨旅館門口,一位來自開封杞縣的打工者道出了緣由,“原來俺在老家開封,不愿意出來打工。現在聽說富士康來了,工資還可高,俺就來了。”
溫馨旅館是一棟三層的農民房,老板姓張。旅館入口處,貼著富士康招募中心的大幅廣告:當天報名、當天面試、當天體檢、當天進廠。
據張老板講,這棟樓房是他去年建的,里面有50多間房,租金40元或者60元一天,長期住可以優惠一點。
“從年后到現在,天天人老多了,其中大部分都是來富士康找工作的,或者是在富士康工作的情侶。”張姓老板說。
和溫馨旅館隔著一條馬路的地方,就是鄭州富士康棗園村工廠的員工宿舍,大大小小80多棟樓房次第排開,一眼望不到邊。
一年之前,溫馨旅館所處的地方還是一片空地。現在,一排小旅館和小超市已經開門營業,溫馨旅館旁邊,一棟新樓房正在建設。
改變皆因全球500強企業、全球最大的電子產業制造商富士康的到來。
2010年8月,富士康集團富泰華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下稱“富泰華電子”)開工生產。這家公司的一個廠區正位于棗園村。
一年多來,富士康正迅速改變著鄭州乃至河南的就業生態和產業生態。
一號工程
來自開封杞縣的那位打工者,期待加入的“富泰華電子”,眼下擁有員工已逾10萬人。
富士康一位內部人員透露,“富士康現在在鄭州布局了三個廠,分別位于新鄭航空港區、中牟白沙鎮和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單是航空港區,3年后將會形成60萬人的員工規模,而現在只有10萬人多一點,未來這塊區域的人口規模不會低于150萬。”
早在兩年前,富士康啟動布局內陸的計劃后,就吸引了多個省市的目光。最終富士康選擇在河南布局部分產業,很多人認為,其看中的是河南的人力資源優勢。
河南省一位區域經濟研究專家稱,在富士康現有的100多萬大陸員工中,五分之一為河南籍員工。
一位受訪者說,短短一年多時間內招募如此多的用工者,也許只有河南能辦到。
將時間拉回到2010年6月18日,河南省政府當天召開“富士康科技集團在豫招聘培訓員工動員協調會”,動員全省政府資源幫助富士康招工。
前述專家告訴早報記者,河南省就業促進工作辦公室專門組建了一個工作小組,在河南全省展開富士康的專項招聘工作。
河南省18個地級市都被分配了相應的招工指標,比如鄭州市、洛陽市都有1萬名的任務。此外,河南省還從就業專項資金中劃撥錢款補貼招工人員。
這一招工計劃,被層層落實到村鎮、街道。一時間,給富士康招工成為河南省各個基層單位的重心工作之一。豫南一位中學老師向早報記者表示,她就接到了學校要求推薦一名員工給富士康的任務。
舉全省之力的結果是,2010年7月初,富士康富泰華精密電子有限公司在鄭州市出口加工區正式注冊,僅僅1個月后就開工生產。兩個月后的9月8日,富士康富鼎精密工業有限公司落戶鄭州市中牟縣,并在1個月后開工投產。
在鄭州,很多人都知道富士康是鄭州市的“一號工程”。
據前述專家介紹,富士康落地鄭州,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功不可沒,他多次聽取匯報,并給予了具體指導。此前盧展工曾任福建省委書記,和不少臺商都頗有淵源。而河南省長郭庚茂親自參與談判,協調解決重大問題。
早在富士康決定落地河南幾年前,鄭州市便成立了由時任市長趙建才任組長的富士康投資項目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專門負責富士康的招商工作。
相關優惠政策同時跟進。一個例子是,2010年9月16日,一期廠房建設面積達140萬平方米的富士康鄭州科技園區在新鄭航空港區動土奠基,到當年12月10日,一期工程B、E、K三個地塊,68.5萬平方米廠房建設大部已進入尾聲,位于四港聯動大道西側的配套項目——錦繡棗園生活區19棟住宅樓和公寓也已基本建成。
同年10月24日,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九大功能的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獲國務院批準設立。富士康成為綜合保稅區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一家入駐企業。
熱島效應
政府層面的動力不言而喻。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直言,拋開其他影響不說,河南作為內陸省份,外貿依存度低,出口是個大問題。而富士康是外向型經濟,來河南后能立馬拉動河南的出口。
事實也正是如此。2011年河南省進出口總額達326.4億美元,與2010年相比增長83.1%。2011年河南省進出口增速僅次于重慶,在全國排名第二,其中進口增速全國第四,出口增速全國第四。
河南進出口額創新高,富士康被認為功不可沒。據鄭州海關統計,2011年,河南富士康進出口額合計94.7億美元,占河南全省進出口總值的29.0%;經測算,2011年河南全省進出口增幅中,有52.6個百分點由富士康拉動。
“富士康的進入,填補了河南省前一段淘汰落后產能騰出的空間。”谷建全說。
富士康項目落地的引領效應,被重點提及。谷建全介紹,富士康的到來,不僅吸引了50余家相關配套企業落地河南,被稱作“全球第二大電子代工業企業”的新加坡偉創力等也紛紛示好,表示愿到河南投資。
圍繞著富士康,正在形成一個“熱島”,“島內”是工廠和工地,熱火朝天,島外還是麥田和棗林。
新鄭市航空港區的變化最為明顯。當地棗園村居民說,富士康沒來之前,這里只有麥地和棗林。
新鄭市航空港區位于鄭州市的東南部,距鄭州中心城區20公里。現有規劃面積138平方公里,代管42個行政村和2個自然村,戶籍人口約6.8萬人,耕地面積79688畝。
富士康E區大門,是富士康目前最繁華的一道大門。緊貼著大門已經建起來了一個龐大的生活服務區,商業中心里面,布滿了大大小小近百家飯店和超市。
這些單位面積為25平方米的房子,基本都已開業迎客。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這些房子由新鄭航空港區建設,然后出租給商戶,商戶中既有當地農民,也有外地投資者,而房租也高低不等,靠近廠區門口的高達1.7萬元每個月,而遠離廠門的則只有4500元每月。
“就這樣并不是很好租到手,雖然房租貴,但一個店一個月幾萬塊錢的流水不成問題,隨著富士康的人一天多一天,生意會越來越好。”該知情人士說。
而在E區大門對面,隔著一條馬路,當地居民私建的簡易板房也熱熱鬧鬧,山西刀削面館、洛陽小盤雞、重慶川菜館……臨近中午,大量的富士康員工涌入就餐。
在臨近富士康員工宿舍的棗園村,房租也已經開始上漲。李隆(化名)租的兩室一廳的房子,月租已經達到了800元,甚至比鄭州市區還貴,“沒辦法,現在人越來越多,我當時租得早,估計以后還要漲價。”
李隆已于去年底在離富士康不遠的新鄭市龍湖鎮買了一套房子,妻子也在富士康工作。
“我是準備在這里長期戰斗下去了。”李隆說。
返鄉潮起
來自河南省南陽市的李隆在鄭州讀的大學,2007年畢業后去了深圳富士康。
“去年5月份,我申請來到了鄭州富士康。主要是離家近啊,待遇跟深圳一樣,為什么不回來?”李隆說,他目前的月收入是8000元左右,這在鄭州絕對算是高工資。
早報記者一位在鄭州某高校任教的老師,副教授職稱,一個月工資不過3000多元。
李隆的經歷,只是河南勞動人口流動的一個縮影。谷建全告訴早報記者,河南曾長期是中國的第一人口大省,因為吸納就業有限,河南人每年有一兩千萬在外打工。河南農村勞動力明顯朝省內轉移從2009年、2010年就已經開始。而在2011年,出現了轉折點,省內務工人數首次超過了省外。
來自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河南省農村勞動力省內轉移1268萬人,省外輸出1190萬人。該統計同時顯示,2011年,河南省農民工省內就業人數比2010年增加了126萬,其中約24萬是從省外轉移回來的。
“這種變化和沿海產業向中部轉移有關,其中尤以富士康為代表。”谷建全說。
3月6日,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一位在富士康報名點報名的大學畢業生告訴早報記者,“我今年6月份畢業,最近參加了不少招聘會,但工作一直不理想,主要是學文的,待遇低,很多都是月薪1000多元的工作,富士康能給兩三千,確實很有吸引力。”
2011年10月1日起,河南月最低工資標準剛由此前的800元、700元、600元三檔,分別調整為1080元、950元和820元。
在鄭州市文化路北環路附近的富士康一個招工點,早報記者了解到,對于工人的學歷,富士康并沒有太多要求,一般員工只需要中專及高中以上學歷,普工甚至可以放寬至初中。
該招工點劉姓負責人透露,去富士康每天工作8個小時,加班最多2個小時,加班還有加班工資,每周做六休一。
就在今年2月,富士康河南廠區發出通知:試用期三個月底薪上調至1550元、加班費按照1550元基數計算,月綜合工資在2200-2800元左右。試用期后底薪上調至1750元、加班費按照1750元基數計算,月綜合工資在2800-3600元。
河南富士康一名管理干部說,目前鄭州富士康大約90%都是河南人,剩下的還有陜西、山東等周邊省份的務工者。
這名干部還提到,鄭州富士康骨干大部分都是從深圳、昆山等地回流的員工。事實上,因為發展太快,但是管理人員培養并不容易,鄭州富士康的管理人員已經很緊張。
富士康現象,并非孤例。
有“農民工司令”之稱的河南籍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全順人力資源開發公司董事長張全收也正籌劃北上,準備將公司總部從深圳遷往鄭州。
張全收每年招收近2萬名農民工,九成是河南老鄉,進行培訓后,輸送給需要的企業。
張全收此前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說,以往他招收的農民工基本上安排在南方沿海企業就業,現在已有約三成的農民工被安排在河南。他預計,未來幾年,其招收的農民工在沿海就業和內地就業的比例會達到5:5。
谷建全認為,河南省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在增強,而農村勞動力也在追求就業成本降低,未來一段時間,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口選擇在家門口就業。
3月8日,在鄭州市農業路上,一位來自河南省長垣縣的建筑工人說,他們原來都是在北京干,“從北四環干到北五環,現在北京的建設基本成型了。所以我們工程隊也轉移到了鄭州,鄭州光一個鄭東新區就得建多少房子啊,在這不愁沒活干,離家也近些。”
在谷建全看來,河南省一直鼓勵民營經濟發展,不少人利用在外打工積累的技術和資金,回鄉創業,這也促進了用工回流。
“招工難”西進
對河南而言,富士康的到來,遠不止就業生態的改變那么簡單,其對產業的沖擊力,同樣引發關注。
離棗園村富士康廠區5分鐘車程的地方,就是鄭州好想你棗業股份有限公司。這家于2011年上市的紅棗加工企業,已經受到富士康的挑戰。
“富士康工人都2000多元的月工資了,我們要是低了,招人就不好招了。”一位好想你員工說,目前該公司共有3000多名員工,普通員工的月工資有2000多元。
對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鄭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這些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如何應對富士康對勞動力的搶奪,同樣是個難題。目前思念公司有1.5萬員工,而三全公司則有2萬多名員工。
思念公司一位內部員工透露,自從2009年沿海地區出現用工荒后,他們企業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應對之策,包括提高員工補助、新員工入廠兩個月免費提供住宿,完善社保等。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認為,思念和三全都是國內企業,而富士康是國際化企業,它的到來肯定會對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形成沖擊。
“現在鄉鎮企業、重體力勞動和服務業招人已經很困難了。”馮德顯說,最近,他正在做一個關于人口流動的課題。
招工難已經隨著產業轉移向中西部地區蔓延。
據河南當地媒體報道,在2011年大河財富(中國)論壇上,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曾提到,為應對全國范圍內的用工荒、招工難,雙匯集團在一年之內兩次大幅上調員工工資,增加工資支出2.5億元。
而河南省勞動就業中心一位權威人士也告訴早報記者,原來該中心專門有一個部門做省外勞動力輸出,和佳能、日立等世界五百強合作,為其輸送員工,而現在這項工作越來越難做了。
“現在河南省內的用工量越來越大,特別是大招商、招大商提出后。目前我們的工作重點已經轉移到幫助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和解決40歲、50歲人員的就業問題。”上述權威人士說。
而2011年,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航空港區)生產總值剛剛突破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