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顯示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1、TFT-LCD技術方向
全球TFT-LCD的發展正由成長期向成熟期轉變,穩步擴大產能規模,繼續搶占TFT-LCD顯示的主流市場(如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面板、臺式電腦顯示器面板和液晶電視面板)的同時,積極向應用市場靠近,注重向個性化和專用化產品拓展。TFT-LCD實現產業化已近二十年,工藝技術和設計技術構成相對成熟,但在降低成本和提升產品性能方面仍存在科技創新空間。
(1)產品性能提升技術:為了獲得高畫質(色彩更豐富、亮度更高、對比度更大)、高臨場感(尺寸更大;畫面更清晰;視角更寬;響應速度更快)以及更節能(更薄、更輕、更省電)產品,目前已將LED背光技術、120Hz驅動技術等新技術導入到大規模量產線上,大尺寸超高分辨技術、240Hz驅動、場序顯示等技術也在研發過程中。
(2)低成本技術:通過簡化工藝、提高良品率等方式,可以降低生產成本。Mask減少技術、GOA技術等工藝技術的改進,可以簡化工藝、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外,光取向技術也正在逐步進入量產化研究的階段。
(3)TFT陣列技術:TFT是TFT-LCD屏的核心技術,目前均勻性和遷移率還有待提高。輕薄型TFT-LCD產品通過功能集成增加產品附加值來拓展應用,為實現更高的集成度,高遷移率的TFT技術是業內研究的重點,氧化物TFT、有機TFT等新型結構也在研究中。
2、PDP技術方向
與TFT-LCD技術相比,PDP技術主要問題在高分辨率和高發光效率,特別是在高分辨率上難以和TFT-LCD技術競爭,加上其它因素,目前PDP在50英寸以上領域才有優勢。
PDP正在向高亮度、高分辨率(全高清/高清)、高畫質、長壽命、低功耗方面發展。高發光效率是目前PDP亟待解決的問題,發光效率的提高可使模組成本和能耗顯著下降,據測算,發光效率從2.5(lm/W)提高到5(lm/W)時,模組成本可降低約20%,能耗降低50%;發光效率提升到10(lm/W)時,模組成本可降低約50%,能耗降低75%。目前PDP產品的發光效率在1.5-2lm/W,發光效率的提升還有大空間。四川長虹公司在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自主研發,通過使用低介電常數透明介質技術、高Xe放電氣體技術、新型MgO技術以及高光效熒光粉技術,光效可達到2.2(lm/W),該技術將在長虹下一代PDP產品中體現。屆時50HD的PDP功耗將降低到200W左右,產品的驅動電壓、電流將進一步下降,驅動電路和電源的器件規格可以使用成本更低的器件,產品的可靠性和EMI性能都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通過對氣體、開口率、電極結構、障壁結構、驅動線路等進行研究和開發,達到低功耗、高效率顯示的目的;通過對新型電極漿料、介質漿料、障壁漿料、熒光粉漿料、高速驅動技術及FHD的單掃技術等的開發,可提高PDP亮度和分辨率;通過器件、結構件一體化設計、新型工藝設備開發,達到簡化工藝的目的。通過制造過程良品率的提升,提高PDP產品成本競爭力。
3、OLED技術方向
由于OLED具有自發光和薄膜結構的優點,除了AMOLED和PMOLED器件應用技術的開發之外,柔性顯示以及OLED白光照明將是OLED重要的拓展領域。
困擾OLED柔性顯示的主要問題是器件的壽命很短、制作過程中基板的形變無法控制,因此解決基板的氣密性和封裝技術及顯示器的制備工藝是OLED柔軟顯示器的主要課題。
OLED具有可做面光源、節能、低熱量、重量輕、薄型化和可實現柔性照明的優點,被認為是下一代的照明技術。目前市場上推出的OLED照明產品的發光效率約為20lm/W,壽命為6000小時,但成品率和照明亮度還不理想。需要解決發光效率、壽命及低成本技術的問題。
在OLED材料方面,OLED發光材料的發展非常迅速,紅、綠、藍三色材料的發光效率和發光壽命均基本滿足實用化需求。但色純度、發光效率、壽命的進一步提高依然是今后一段時間內的主要工作,特別是色純度好、發光效率高的深藍色材料仍然是OLED的主要瓶頸之一。此外,適用于AMOLED的有機材料開發仍然有廣闊的研究空間。
在OLED器件設計和制備方面,PMOLED技術及其制造工藝已經成熟,并進入了產業化階段。中小尺寸的AMOLED顯示技術也已取得重要突破,進入產業化初夜。大尺寸AMOLED顯示技術是當前技術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其核心技術仍是TFT基板的制備技術。
總之,OLED技術已經初步滿足實用化的要求,并在材料、彩色化、大尺寸、柔性顯示、照明方面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從長遠來看OLED未來將沿著中小尺寸-大尺寸-超大尺寸、無源-有源、硬屏-軟屏的方向發展。
4、FED技術方向
除在顯示領域的應用外,FED的發展有望拓展至背光源與照明領域,采用二極式碳納米管FED技術,配合驅動電路,可實現高亮度、低功耗、區域調光。在顯示方面,未來的工作朝改進型Spindt技術、微納冷陰極技術或基于低逸出功材料的印刷技術方向發展,預期2012前完成背光源或照明產品的中試甚至規模量產,2015年開始進行顯示產品的中試與量產。
5、電子紙技術方向
瀏覽“電子出版物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閱讀方式而逐漸被人們接受,人們希望研制一種低能耗、高反射、寬視角、超薄輕便的便攜式顯示器。電子紙顯示技術(E-Paper技術)的出現使這一希望變為現實,并使平板顯示技術開拓了媒介產品領域的應用空間。
電子紙按種類可分為電泳顯示、膽固醇液晶顯示技術、雙穩態向列項液晶顯示和電潤濕顯示技術等幾種。
目前電子紙的主流產品是電泳顯示電子紙,主要供應商是臺灣元太科技(E-Ink國際控股公司)的子公司E-Ink,由于其市場份額占95%以上,處于壟斷地位,掌握了市場定價權。這幾年應用電子紙的顯示屏價格也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而且降價的動力主要是出于做大市場以及與iPad的競爭,而不是同行之間的競爭。
由于納米電子墨水顯示技術還處于彩色顯示的商業化初期,目前的主要任務是盡快完善彩色顯示技術,開發市場。其技術發展趨勢可總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1)靜態顯示向動態顯示發展。目前開發的電子紙張大多只能顯示單色靜態圖像,開發能夠實現彩色顯示以及動態圖像的產品是電子紙發展的必然趨勢,F有產品的響應時間大約為150~200ms,與LCD顯示器的5ms相比慢很多。要想提高電子紙的動態顯示效果,提高其響應時間是當務之急。
(2)雙色顯示向彩色顯示發展。通過層迭彩色濾色器來實現彩色顯示,是電子紙實現彩色化的途徑之一。
(3)硬質顯示向柔性顯示發展。大力開發適合低溫工藝的a-SiTFT技術,氧化物半導體TFT和有機TFT是低溫工藝TFT的方向,可作為柔性基板電子紙的突破口。
(4)成本偏高向低生產成本發展。低成本制作方面主要是開發和采用卷對卷的工藝技術,這種工藝和傳統的平板顯示工藝完全不同,工藝簡單,效率高,設備也便宜,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是電子紙生產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