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還是TV,電腦或者電視:從幾何時,消費家庭娛樂的選項,下班吃過晚飯之后的空暇時間,不再那么單一。一家人搶一個電視遙控器的情景逐漸遠去。
以個人家庭電腦的普及為契機,迅速發展的信息化技術,正在快速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消費方式,甚至是語言談吐。面對日益變革的時代,傳統彩電產品也必須加入這場信息化潮流中來。于是乎一個叫做“智能”彩電的新寵兒悄悄的誕生了。不過,問題接踵而至:面對信息化的智能TV,傳統彩電業還“hold”的住嗎?
悄悄變化的家庭娛樂革命
現在是2012年,十年前2002年,在北京城如果能用512K的ADSL上網,那就會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不幸的是,此時的筆者還在用52K的貓,用一種類似電話充值卡的東西撥號上網。那個年代網絡上流行的是各種盜版的壓縮電影。一部電影通常300M左右的大小。下載一部電影要用一兩天,甚至更久的時間。而這個時候下載電影通常會用一種叫做FTP的工具。
之后的幾年里,電影下載技術不斷發展P2P點對點,網絡車、訊雷、BT等等層出不窮,直到2005年前后,市場卻出現了嶄新的轉折。從這個時候起,大約總是超過400家的視頻網站開始出現,并在接下來的三年里面,席卷國內視頻娛樂市場。而這個時候,國內一線城市的接入網速也普遍提高到2M的水平。
但是,視頻網站的瘋狂,只是幾億美元風險投資覆滅的游戲。2008年開始,更加嚴格的視頻網站審核和內容監管體系建立,依靠盜版和色情起家的原始網站大多數被清除出市場。同時,網絡接入速度快速提升,4M已經是普通百姓可以隨意“揮霍”的帶寬。也就是從這一刻開始,新浪這類網絡領域的梟雄、央視這類傳統視頻媒體開始進入“網絡視頻”市場:更好的服務、更清晰的畫質、更穩定的流量帶寬,這些帶給普通消費者的是“PC可以向彩電”一樣流暢的觀看任何節目。
不過,僅僅是正版版權的保護和清晰度的提升,還不足以使得網絡視頻如此流行。中國網絡電視臺(China Network Television,簡稱CNTV),在2009年開始出現在普通消費者視野里面。這是一家中國國家網絡電視播出機構,是以視聽互動為核心、融網絡特色與電視特色于一體的全球化、多語種、多終端的網絡視頻公共服務平臺。在CNTV上,你能觀看一百多套電視節目,還能向前7天任意點播個臺套的節目——這一服務水平已經超過了大多數地方電視有線網絡的服務水平。
自從CNTV出現之后,理論上網絡上可以觀看的節目已經不比傳統TV彩電少。但是恐怖的是,這還不是網絡視頻革命的高潮。真正的沖擊來自于“拍客”的出現。一個普通人,可以用自己的數碼攝像機拍攝短劇、或者新聞,然后經過必要的審核,很快的發布到視頻網站“土豆”或者“優酷”上。而在網絡視頻出現之前,人們要想在電視臺或者電影院播出自己制作的節目,無論是審核流程之長、還是實際聯絡之冗繁,都會讓人望而卻步。
網絡視頻,開啟了一個人人可以是演員、編劇、導演和出品人的時代——這使得網絡新聞、娛樂視頻等的節目數量、節目多元性獲得了很大的提高,甚至炒股了電視臺,這個正規軍。一個屬于“人民戰爭”的,充分體現了技術之上的自由的新的娛樂時代來臨。
時間節點定格在2012年春季,這一刻開始中國的ADSL接入商開始能夠提供10M以上的經濟入戶帶寬能力。不僅普通視頻,就是以數據流量大著稱的高清視頻也已經可以自由的在網路上奔流,供消費者自由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