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生活中也需要科學技術的調劑,才能讓我們本來就很幸福溫馨的生活變得更加的舒適和便捷。擁有高新科技的智能電視領域就如同一塊散發著誘人香氣的“巨型蛋糕”,不僅擁有高端技術支撐,而且還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無論是誰,都對它垂涎三尺。
所以現在的智能電視領域中,新進的成員越來越多,發展至今,連IT企業也涉入其中,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一方面,傳統的電視生產商積極備戰智能,比如長虹、海信和康佳等知名家電企業,正在這個領域不斷地嘗試;另一方面,消費電子巨頭蘋果、谷歌等“大佬”也對智能電視市場虎視眈眈。
智能電視的概念并不新鮮,之前谷歌就聯合索尼等電視廠商推出過智能電視,將搜索業務延展至電視機,此后,百度與華數傳媒達成協議,在互聯網電視等領域開展合作,隨后TCL、長虹、康佳、海信、夏普、三星和LG等電視廠商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電視產品,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智能電視的出現也為彩電市場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讓沉寂了許久的家電賣場從新活躍起來。
最近一年來智能電視的發展步伐明顯加速,呈現出快速普及趨勢。自2011年8月以來,各大彩電廠商紛紛加大在智能電視領域的投入力度,爭相推出各自的智能電視新品,并積極投身于軟件應用市場的開發和整合,不長的時間內,智能電視產品已經鋪天蓋地。
目前各大彩電企業都在集中精力推廣各自的智能電視,智能電視的概念也越來越多。但不同品牌的智能電視消費者認知度存在一定差距,其中長虹智能電視認知度最高。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由于企業推廣力度與智能電視認知度情況,消費者對智能電視的認可情況也不一樣。
外資彩電方面
外資方面,以三星、索尼、LG為代表的家電企業正在逐漸向智能電視領域轉變。三星的高端智能電視產品均擁有語音控制、手勢控制、面部識別功能,遙控器也進行了新的設計;索尼雖然沒有推廣智能的概念,但是在新產品中也加入了可提供小插件的BRAVIA網絡百寶箱、可用智能手機遙控電視等相關功能;LG則擁有多屏互動和CNTV平臺。過去,一直以畫質為賣點的外資電視也逐漸推出智能產品,并且將自己的產品融合了Smart TV的概念,雖然功能不盡相同,但這說明了智能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本土彩電方面
我國本土家電企業對于智能電視領域視乎很敏感,不僅推出了擁有自己特色的智能電視產品,而且許多人認為中國彩電業能在智能時代扭轉相對弱勢的產業地位。具體到功能,長虹智能電視在語音操作方面比發展的較成熟;海信高端智能電視產品擁有無線傳屏功能,還可以用WiFi直接上網;康佳主打的智能電視產品則采用了Android4.0操作系統,搭載1G主頻的雙核CPU,擁有語音精靈Touch智控功能;TCL的高端智能電視不僅內置智能點讀教育系統,還擁有雙核系統,帶來更迅速的操作體驗;創維高端智能電視擁有健康管理系統、語音博士等功能。對國內彩電企業來說,智能電視將有助于其提升品牌形象和銷售空間。
在傳統主流彩電廠商力推智能電視的同時,蘋果、谷歌、聯想、等國際IT巨頭也跨界進行智能電視研發。其中Google TV已經出到第二代了;聯想再今年CES上展出的智能電視也于今年5月份上市了;蘋果電視則一直消息不斷,但其產品一直還未上市,不過從《喬布斯傳》中也可以看出智能電視是蘋果未來的重點產品。
智能電視外觀變化
縱觀平板電視領域,其外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品位和家居文化理解的更加深入,擁有時尚、華麗外觀的產品總能夠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畢竟對于電視機千遍一律的外觀設計可能許多人都已經開始感到厭倦,他們需要個性化、時尚化的產品出現。
當然,平板電視外觀在近幾年也變化不斷,彩色、紋理、超窄、超薄、懸浮金屬質感等等各個方面都有特色產品出現。彩電智能時代,電視機的外貌變得越來越精致,與往年的電視外觀相比,現在的電視機就好比“神仙姐姐”,而以前的電視外觀像“如花”一樣樸實。不過,您可能不知道最先發起液晶電視機身厚度戰爭的是我國本土品牌。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傳統彩電廠商們對電視硬件方面比較熟悉,能夠較好的把握顧客的消費心理。在液晶電視機身不斷變薄的同時,其面板邊框也在逐步變窄,直到“最終消失”——無邊框。在黑白電視或者彩電CRT電視機時代,屏幕邊框的意思是很大的,上面設置了許多按鍵用來調節電視機的各種設置。而進入平板電視時代之后,人們更多的是習慣采用遙控器或者多屏互動的方式來操作,電視機上的按鍵多開始采用觸控或者隱藏式設計,電視機的外觀也將會越來越精致。
智能功能變化
目前智能電視上常見的功能有;體感游戲、語音操控、在線影視、云功能、視頻通話、電視支付、多屏互動和手勢識別等功能。隨著智能電視的不斷發展,各種新鮮功能也層次不窮,咱們消費者在選購時可要先了解清楚,弄明白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實用功能,哪些只是花哨的噱頭才能更好的進行選購,體驗高科技帶來的魅力。
受益于功能彩電向智能彩電轉型的巨大契機,彩電產業正成為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商、IT廠家、傳統電視整機制造商爭奪的朝陽產業。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智能電視市場很大很美好,但未來的競爭也將非常激烈,在未來的競爭格局中,彩電品牌將會進一步集中。
在IT行業的壓力下,傳統彩電格局將會改變,彩電廠商可能會為了保持相對的平衡的競爭力將會不斷的升級智能電視產品,就像智能手機一樣,在大的競爭環境下,經過優勝劣汰的時代法則,智能電視將會逐漸走向成熟。
受益于功能彩電向智能彩電轉型的巨大契機,曾有“夕陽產業”之稱的彩電產業搖身一變成為“朝陽產業”。在國內,各大彩電廠商已經開始對智能電視進行探索,推出的智能電視產品也頗具特色,像語音智能電視、同步云電視、云健康電視等產品,一經上市都受到不小消費者的關注。IT行業則擅長軟件方面的開發,它們推出的智能電視比傳統彩電具備平臺優勢。就目前來看,在智能電視領域加入戰場的并不僅只有傳統法的彩電廠商,就連IT行業也參與其中,讓這場智能電視之戰變得越來越激烈。
科技一項是以人為本的,離開的實際的生活科技的用途也就變得遙遠和沒有太多價值了,所以很多科技應用到生活中,讓我們的生活能夠變的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充滿樂趣。目前,智能電視正在成為電腦、智能手機之后的第三種信息訪問中端,用戶可實現電視、網絡和程序之間的跨平臺搜索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而且,智能電視在娛互動方面也有所改善,消費者可以在智能電視上下載安裝各種游戲,而彩電的娛樂話也將會帶給智能電視無限商機。一款有吸引力的智能電視,不僅要有精致的外表,還需要有豐富的應用,通過簡單易用的整合式操作界面,簡易操作將消費者最需要的內容在大屏幕上清晰地展現出來。
IT企業跨界智能 渠道是弱點
經過兩年的市場培育,智能電視發展迅速。據中怡康最新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彩電品牌國內市場綜合占有率逾七成,而同期奧維咨詢的統計數據更顯示,國產彩電同期占有率從74%上升至79.6%。中怡康也預計,2012年中國智能電視的市場容量將由去年的524萬臺增長到1800萬臺,并有望在全部電視消費中占比達到四成。
智能領域IT會員倍增
不僅僅是傳統的彩電廠商,越來越多的IT企業也關注到智能電視市場,目前聯想的智能電視產品已經上市銷售,關于蘋果將推出智能電視產品的傳聞由來已久,小米近期也放出風聲,稱明年發布智能電視,樂視也計劃推出超級電視。
跨界智能電視領域的IT企業正在不斷的增加,但是它們的智能電視之路似乎并不順利。蘋果、谷歌、小米、樂視等企業才推出了自己的電視“盒子”,推出了智能電視產品的聯想也處境尷尬,聯想智能電視自五月初正式面世銷售以來,市場銷售情況并不理想。相關業內人士分析,除了價位偏高,難以吸引消費者之外,渠道是其最大弱點。
渠道將是IT企業的短板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把電視機造出來,甚至造得很好并不難,但如何把它賣出去對于IT企業而言并不那么容易。鋪渠道是個燒錢的活兒,而IT和家電的渠道并不能整合,IT企業想要銷售電視只能走家電的賣場渠道,重新去建立一個渠道,對IT企業來說,資金和精力都是問題。
反觀傳統廠商,比如海信、創維、長虹、海爾等不僅在賣場上有網點,在三四級城市即縣鄉,也都有這些品牌的電視專賣店,并且有專門的客服團隊去配合,整個渠道建設很完善。業內人士指出,像這樣的渠道規模,沒有五六年的建設是做不好的,這也是新進入的廠商,包括蘋果、聯想、樂視網以及小米都沒法比的。
盡管來自IT企業的威脅還不算大,但國內智能電視市場仍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幾乎所有的彩電品牌均有推出各自的智能電視產品,為了在智能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彩電廠商除了拉低智能電視價格以吸引消費者外,也紛紛與IT企業合作,并在智能技術方面不斷升級。
IT企業轉戰智能 傳統彩電備受挑戰
據奧維咨詢預測,2012年智能電視市場銷售量預計為1190萬臺,同比增長約240%。巨大的市場前景吸引了電視廠商紛紛涌入,在國家支持信息化電子產品發展的大背景下,智能電視在2012年將駛入發展的快車道。而IT行業跨行電視領域也讓傳統家電備受挑戰。
IT企業掌控核心技術
目前,國內不乏一流的電視制造廠商,如創維、海信、TCL等,還有包括三星、LG、索尼等一大批國外企業也虎視眈眈,想在中國智能電視市場分一杯羹。不過,由于行業技術短板的客觀因素,決定智能電視行業發展的并非是這些彩電巨頭,而是以前從未涉足電視行業的IT巨鱷。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來看,智能電視的核心技術術都掌握在IT行業,對IT技術的過分依賴將造成電視制造業的邊緣化。
現在市場中的智能電視多數使用的是IT行業研發的安卓系統,這一系統并不是彩電企業自主研發的。就拿iOS操作系統來說,它是蘋果公司開發的產品,而安卓系統屬于谷歌,Windows屬于微軟。三大主流操作系統的所有者都是IT企業,并且三大企業都表示出對電視產品的極大興趣。2011年谷歌聯合索尼推出了谷歌TV,正式進軍智能電視行業;蘋果公司也計劃在2012年推出智能電視產品;微軟也表示,將平板電視作為下一步的市場戰略重點。彩電行業面臨困局并非是杞人憂天。
相關專家表示;現在智能電視的重點短板在于核心技術,無論是操作系統還是芯片,這些都不是傳統彩電廠商的業務范圍,傳統彩電廠商的劣勢會隨著IT行業電視產品的上市凸顯出來。
傳統家電企業需抱團取暖
政策層面,智能電視產業也可謂重中之重。此前,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鼓勵發展智能終端機相關技術,各彩電企業也制定了相應的智能戰略,他們的新興產業規劃也對智能電視產業偏愛有加。
在互聯網應用和軟件開發領域,雖然傳統彩電業目前無法與IT行業競爭。但面對越來越多來自IT企業的蠶食,中國彩電企業已經采取了抱團取暖的方法。據悉,目前國內長虹、TCL、海信三家彩電企業共同成立了“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希望通過資源共享的方法解決芯片、軟件、內容服務等難題。
該聯盟旨在以智能電視終端骨干企業長虹為龍頭,聚集國內行業優勢企業院校,圍繞智能終端、應用與服務、商業模式創新三個環節打造四川智能電視產業生態鏈。在政企院校等共同制訂行業發展規劃牽引下,將四川智能電視產業園區建設與聯盟建設有機結合,可盡快克服產業發展技術瓶頸,加速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據了解,該聯盟將形成全系列的適合營運的智能電視產品,完成電子支付平臺、應用服務平臺的建設,集成基本的APP應用程序。相關業內人士表示,聯盟的成立將有助于國產彩電企業更加長遠的發展,在此基礎上逐步建成智能電視產業生態環境,并將以智能電視為中心,完善云服務技術,強化黑白家電融合控制,實現端云一體化的智能系統,增強國產品牌彩電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
從表面看,智能電視全面推廣的顯現,給陷入低迷的彩電業帶來了新的亮點和機會,也給利潤日趨薄弱的彩電業增加了新的附加值,有利于提高產品的利潤。
不過,智能電視的興起,是否真的給這些傳統的彩電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或許應該打個問號。由于IT技術的依賴性加強,甚至有被邊緣化的危險。
目前,智能電視的操作系統卻被三家大公司牢牢把持蘋果、谷歌和微軟,因為他們掌握著“根系統”iOS、Android和Windows8。智能電視對IT和互聯網技術的依賴程度較高,這正是傳統電視廠商的短板。無論是前面所說的智能操作系統,還是內置的處理芯片,都超越了傳統彩電企業業務的范疇。特別是國內企業,對于核心芯片技術的缺乏,在智能電視時代的競爭中將更加吃虧。
同時,互聯網應用、軟件開發等方面,將會是智能電視時代的重頭戲,而這些方面,同樣不是傳統彩電業所擅長。核心技術的把控、應用開發的缺乏,很有可能將使傳統彩電企業在智能化時代被邊緣化的危險。特別是國內的彩電企業,盡管說作為這些應用的載體本身,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缺乏核心技術將有可能讓本已受制于面板技術缺乏的國內企業,再次面臨更多的專利訴訟。這也將會使得利潤率更加難以得到保障。
相關業內人士表示,從技術角度來說,國產平臺雖然能做到兼容基于Andriod系統開發的軟件和應用,但需要為此支付很高的“兼容”成本。這也是目前國內企業紛紛轉投谷歌系統的原因。雖然國內企業目前還聲稱不放棄自己的平臺,但自主平臺的產品將會在微妙的變化中越來越邊緣化。
企業借“智”突破 需加強產業鏈建設
面板、芯片、模組、整機加工,這已經是非常明確的彩電產業縱向產業鏈的四大環節。在這四個環節中,前兩個處于買方市場,后兩個技術含量較低,主要體現了“廉價勞動力”對彩電整機成本的影響。但是,如果將這些理解為2012年彩電市場價格戰的全部產業鏈因素,那就會犯下巨大的錯誤:因為智能彩電還是一個橫向產業。
在智能電視產業鏈中,上游主要包括內容提供商和軟件應用提供商,中游為平臺服務商及電視網絡運營商,下游則主要是智能電視終端以及相關配套硬件生產商。
內容提供商方面
該產業鏈參與主體中,上游主要是影視公司及電視臺,中游為廣電系的網絡運營商(有線電視公司)、互聯網網絡運營商(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以及互聯網電視集成商和網絡視頻網站,下游則是傳統的品牌電視廠商,以及近期開始涉足終端制造的聯想、小米、樂視等IT企業。相比傳統電視產業鏈,IT/互聯網公司的出現,以及上下游企業對中游運營平臺的介入,或將為智能電視產業鏈帶來本質性影響。
這樣的趨勢帶給國內彩電企業的則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困境。國內主要彩電企業,無論是品牌企業、還是代工企業均不是IT背景出身,不用說其在軟件技術、文化內容市場的影響力,即便是在智能手機這樣的傳統項目中,亦沒有哪個品牌可以進入市場的第一或者第二陣營。這也是一種橫向產業鏈的弱勢,這種弱勢將成為智能彩電除了價格戰之外的另一個重要市場競爭領域,而且是比價格戰更重要的一個競爭領域。
平臺服務商方面
產業鏈上游方面,傳統內容提供商對新的內容銷售模式會相對保守,甚至對完全開放免費的互聯網模式形成抵制。而且國內市場格局相對分散,或不至形成壟斷力量,電視節目內容方面的制度管控,將對新模式的建立帶來一定障礙。總的來說,上游內容提供商對智能電視的接受程度,取決于基于智能電視的內容消費的貨幣化潛力。
網絡運營商方面
相比視頻內容,一些軟件及IT服務供應商,則更希望主動融入智能電視產業鏈。無論是針對平臺商及運營商的2B業務,還是針對終端客戶的2C業務,都具有廣闊市場前景。因此,未來將有越來越多軟件應用開發商成為智能電視產業鏈參與主體。
所以,在智能彩電時代,單獨考慮企業縱向產業鏈能力已經不能很好的分析整個行業的發展特點:只有那些在縱向產業鏈和橫向產業鏈的交叉點上擁有優勢的彩電企業,才能成為市場競爭中的“實力派”,智能電視的普及將改變傳統電視產業的商業模式。
就目前來看,在智能電視領域加入戰場的并不僅只有傳統法的彩電廠商,就連IT行業也參與其中,讓這場智能電視之戰變得越來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