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瑟瑟:日系家電在華提前入冬
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本來是家電廠商銷售的旺季。但對日系家電企業來講,卻是一個悲慘的“寒冬”。有關專家認為,日系家電的衰退并不是突發事件,其戰略故步自封、技術缺乏創新、不注重消費者體驗使衰退成為必然。
小編在“十一”期間走訪京城多家賣場時發現,盡管進入家電銷售旺季,但日系彩電銷售區域,仍近乎“真空”。從消費者關注度來看,完全無法與韓系家電以及國產家電相比。一位張姓消費者向小編表示,不選擇日系家電產品,主要原因在于日系品牌普遍價格高、性價比差,而且質量相比國產和韓系產品也沒發現有什么明顯的優勢。“我不會選擇夏普電視,買什么也不買日本貨。”一位消費者在某家電賣場中選購時對小編表示。釣魚島事件也的確讓部分國內消費者抵觸日貨。
“現在日系彩電買的人少了,不知道哪天退市,萬一購買后機器壞了,恐怕連維修的地方都找不到!奔易『5韰^的楊先生向小編表示不愿購買日系家電的原因。與楊先生想法一致的消費者其實并不在少數,一旦企業的銷售不佳,其售后服務必然也會受到牽連。
“產業結構、市場規模正在偏向國內企業!奔译娛澜缇W總編輯陳禮明接受采訪時表示,就電視領域來看,日系電視銷售下滑早已不是一天兩天了,夏普數年前便走上了虧損之路。羅清啟也表示,國內市場以及國內家電產業造成的成本結構優勢與技術創新能力的迭合,改變了全球家電產業結構以往格局,關鍵產業環節正在加速向國內市場集中,同時在一些領域開始逐漸替代日本的原有產業結構。
為了挽救日系家電企業,一些企業試圖采取大規模重組和轉型戰略來扭轉戰局。對此羅清啟表示并不看好,大規模的重組和轉型實際上是一種財務操作而不是產業戰略操作。在整個產業處在高頻擾動的時代,日系家電產業淡出零售、淡出制造,只集中在研發這個環節,是典型的重戰術而輕視戰略的短視行為。
業內專家還認為,日系家電的沒落與韓系家電和國內家電企業快速崛起有較大關系。在產品質量方面已經完全能夠與日系家電抗衡,而且價格更加低廉、服務更加周到。而日系家電企業近幾年來一直步入發展誤區,沒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脫離了消費者進行封閉式的發展。 日系企業的現狀其實也是國內企業發展的一個機遇。陸刃波表示,就像去年NEC PC被聯想并購,三洋白電出售給了海爾一樣,國內電子市場的需求長盛不衰。國內企業可以利用這個優點,抓住機會,以國內的大市場為砝碼,換取核心技術與全產業鏈的布局。從而促進國內市場的發展,把國內電子產業推向一個更高端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