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借著智能化的浪潮,國產彩電得到了不斷的發展,并在逐漸掌握國內市場主導權的同時,將發展的觸角一點點延伸到海外。而我國彩電廠商的爆發式增長,對全球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不過,要想在市場上得到更加穩定的發展,我國彩電廠商還要面臨平臺依賴、低價依賴、渠道依賴、自主創新等諸多問題。
國產彩電廠商借智能化浪潮崛起,普及移動互聯功不可沒有人戲稱,今年的CES消費電子展和IFA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都是彩電廠商們的狂歡派對。事實上,這只是全球彩電行業近幾年狂飆突進現狀的一個縮影。
過去,中國彩電市場一直是三星、索尼等洋品牌為大,雖然是在自家門前,但國內廠商一直都扮演著不起眼的角色,無論是在質量還是品牌美譽度方面都與洋巨頭存在不小的差距。不過,在移動互聯網大浪的沖刷下,廠商推出的平板電視在外觀、畫質和功能應用等方面都有不小的突破,國產彩電的容顏已經煥然一新。
一個個抽象的數字背后,是國外品牌影響力的下降以及國產彩電的迅速上位,雖然于日韓還存在一些差距,但隨著科技的不斷更新,這種差距將會逐漸縮小。近兩年來,以長虹、海信、康佳、TCL、創維和海爾等企業為代表的傳統硬件廠商在智能電視時代不斷深耕細作,將自身固有的優勢不斷擴大;以長虹、海信為 代表的彩電企業則試圖將自身的產品創新經驗與智能技術相嫁接,打造出獨有的特色產品;另外,市場上還有諸如康佳、TCL這樣獨樹一幟的彩電廠商,以過硬的產品籠絡 了不少用戶的心,逐漸在市場上樹立起自己的品牌大旗。新品迭出,國內智能彩電市場上呈現出一幅繁榮的景象。
面對全球經濟下滑的現實情況,國產彩電想要得到很好的突破尚需闖過數道關卡。然而,狂歡背后,國產彩電潛在的隱憂也一點點浮出水面,橫亙在其面前的大山一重接一重。
從CRT電視、平板電視、互聯網電視、3D電視、云電視和智能電視,彩電行業在實踐中不斷的發展。其中,又以智能電視最為耀眼。智能,不僅是家電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是彩電行業的發展重點。
智能電視時代,彩電廠商想要得到一定的發展,在保障基本畫質的同時也需在電視的軟實力--智能平臺上進行創新。與蘋果、三星索尼等國外廠商相比,國產電視在創新力和技術創新方面還有比較大的差距。誰能擁有最新技術,就能走在行業前沿。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三星與LG之間的OLED技術之爭,都為國產廠商敲響了功能技術方面的警鐘。
平臺依賴與同質困境。如今智能彩電市場上共有Android、iOS、海安、等操作系統,其中,Android與iOS兩家占據了八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和利潤,其他廠商則在剩余的空間里不斷掙扎。鑒于Android的開放性與主 導性優勢,國內彩電廠商90%以上都采用安卓系統,這種借雞生蛋的做法,確實為國內彩電廠商節省了不少時間和精力。然而,隱憂也如影隨形,過度依賴 Android,除了帶來產品的同質化問題外,也使得國內彩電廠商在發展過程中容易受制于人。
低端彩電“代言人“?國產彩電之所以可以在市場上迅速上位,與其產品的高配低價不無關系。國內廠商在幾千元智能機領域優勢明顯,但在中高端市場卻鮮見亮眼的產品,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給消費者留下低端的印象,不利于品牌的樹立;二是過多的價格戰往往使廠商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境。因此,未來如何撕開高端市場的口子,將成為橫亙在國產彩電前進道路上的一塊大石。
另外,對運營商渠道的過分依賴以及品牌影響力的不足,也是國產彩電無法回避的問題。總而言之,要想沖上市場制高點,插上中國“智”造的大旗,國內彩電廠商還得過五關斬六將方能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