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家電的全線下滑,給國產以及韓國品牌空出了一片發展空間,其讓出的市場份額也很快便被迅速補充上來。
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當數競爭最為激烈的彩電市場。據奧維數據顯示,國慶黃金周期間,海信、長虹、創維、TCL等本土彩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大幅上升,從去年同期的59%上升到67%,而三星、LG兩家韓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也有小幅上漲,達到了12%。與此同時,來自省城各大家電賣場的信息也顯示,黃金周期間,銷售最好的彩電品牌分別是海信、三星、TCL和創維。國產品牌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回顧往昔,中國彩電優勢并不明顯,大多數時候扮演“追隨者”角色,無論品牌形象還是產品品質,均與國際品牌有一定差距。但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中國彩電發展局勢悄然變化。隨著智能電視推廣的持續深入,中國彩電行業初顯雁陣效應。
中國彩電之前一直位居韓國、日本之后,雖然號稱全球最大的彩電制造國,但是,中國彩電在全球彩電市場格局中,一直扮演配角。但是,中國彩電不可能永遠扮演“追隨者”的角色。
多年前,日系彩電銷量就已經在全球家電市場上開始下滑,幾大主流企業相繼陷入巨額虧損。到目前,日系家電企業經營狀況任然持續惡化,客觀上為韓國、中國家電企業的進一步崛起提供了機會。全球家電產業的競爭格局悄然改變,呈現出中韓為主流力量的趨勢。
以彩電為例,近幾年來,日韓霸踞全球彩電“頭雁”位置,中國緊追其后。而今“雁陣”發生變化,日系家電掉隊,幾家主流企業紛紛調低出貨量,與中國先鋒企業的差距越來越小,相信不久就會被我國家電企業所趕超。
彩電市場的變化不僅體現在國際市場,也體現在國內市場。過去幾年,長虹、海信、TCL、康佳、創維均暗自相互比拼,這些企業也相對發展較好,但由于彩電產品的類似化,給消費者留下一種都差不多的印象。但是,這種形勢在今年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截止于今年9月份,TCL彩電銷量已超過1100萬臺。創維、海信未發布前三季度彩電銷量,估計銷量也不低。資料顯示,2012年中國有三個彩電企業銷售目標過1000萬臺,分別是TCL1520萬臺,創維、海信均為1000萬臺。
如此一來,韓、中、日三國的彩電“雁陣格局”將在國內顯現:“頭雁”銷量超過1500萬臺,“次雁”銷量在1000—1200萬臺,“尾雁”銷量在800萬臺以下,呈線形排列。預計這一格局在2013年表現得更為突出。換言之,2013年中國有望有一家彩電企業銷量躋身世界前三。
實際上,中國彩電即使躋身世界前五乃至前三,仍然無法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彩電強國,畢竟中國彩電的優勢仍然局限于單一銷量層面,離建立技術、品牌的綜合優勢,還有很大差距。中國家電企業想要成為彩電強國,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發展和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