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富士就透露明年將發布一款革命性的數碼相機;一年之后,這款相機如約來到我們面前,它就是X100。如大家所知,雖然X100采用APS-C畫幅影像傳感器,但它既不是單反,也不是微單,而是一款具備光學+電子的混合式取景器的專業級便攜DC。
得益于富士有口皆碑的EXR處理器和富士龍鏡頭,X100的表現得到了眾多媒體專業人士的肯定。然而對于大多數用戶而言,X100的定價顯然太高了,他們需要的是一款畫質出色但售價更低廉的便攜DC。事實上,在發布X100之初,富士早已經針對這些用戶設計了另一款相機,它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X10。
X10與X100最明顯的區別在于傳感器尺寸和鏡頭規格:X100采用APS-C畫幅CMOS傳感器,X10為2/3英寸;X100采用23mm F2(35mm規格)鏡頭,X10采用28-112mm F2.0-F2.8(35mm規格)鏡頭。可以看到,為了降低成本,X10最大的妥協來自于畫幅的縮減,但這樣的妥協是否意味著畫質將大幅降低呢?接下來的評測將揭曉答案。
旁軸式外觀設計代表著那個時代的相機的最高工業設計水平,實際上后現代化的時尚設計并沒有超越以往,這也是復古造型的數碼相機更受人青睞的重要因素。富士X10的旁軸式外觀設計就非常討巧,不過它的做工也確實很棒,但不排除會有人覺得它重了點也厚了點。
富士X10采用全黑設計,具有極為濃烈的金屬感,這讓它更容易讓人產生信賴。機身頂部的logo(FUJIFILM X10)采用下凹刻印,不用擔心磨損問題。幾乎包裹了整個機身的黑色凸點式防滑塑膠,這讓它擁有了更好的手感——而不是金屬的那種冰冷和易滑。
旁軸外觀設計讓X10全身都布滿了撥盤和按鈕,看上去極具專業范兒,但同時也帶來一個問題:習慣了現在大多數DC單手操作方式的用戶能否習慣X10的雙手操作設計呢?對此我并不抱樂觀態度。
正如前面所說,富士X10采用旁軸式外觀設計,其顯著特點是必須雙手操作。X10常用的一些按鍵(MENU、AEL/AFL、前撥輪、模式轉盤等)的位置與大多數DC一致(位于機背LCD右側和機頂右側),但回放/AE/AF/WB等按鈕設計在了機背LCD的左側。這就意味著單手操作變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X10的快門按鍵上內置一個可接快門線的插孔,機背右下側單獨設置了一個“RAW”圖片格式的按鍵,機頂右側具有一個獨立的曝光補償撥盤,旁邊的Fn按鍵可自定義。這些都凸顯了X10的專業性并方便了操作,值得肯定。
幾乎所有人拿到X10都會想“它的開關鍵在哪里?”,我也不例外。找不到開關鍵很正常,因為X10根本就沒有開關鍵,開關X10通過旋轉鏡頭控制。不過我確實不習慣通過鏡頭開關機,也沒看出它比按鍵控制開關機好在哪里(至少按鍵式開關可以單手操作)。但若從光學取景的角度出發,這個設計又有其合理之處(X10只能打開鏡頭蓋才能旋轉鏡頭開機,而按鍵式開關無需打開鏡頭蓋便可開機,這樣可防止拍完照才發現鏡頭蓋沒揭開)。
X10的光學取景器也是重點宣傳的特點之一,但取景器內沒有任何參數——沒有對焦點也沒有對焦框范圍,合焦也只能通過取景器旁邊的LED燈孔來判斷。換句話說。X10機背2.8英寸46萬像素的LCD比這個光學取景器更好用,我現在能想到的唯一能用到這個光學取景器的理由就只有省電。
顯然,如果你喜歡雙手操作的話,使用X10會非常方便,但對于一款體積小巧到可以塞進兜里的相機來說,我更愿意單手操作而不是雙手操作。
富士X10的菜單結構分為“拍攝菜單和設置”兩大類,特有的一些拍攝模式(連拍、包圍曝光等)被歸為一類并通過DRIVE按鍵進入。這些菜單結構在X100和富士的其他機型上都能找到影子,如果你用過富士相機,很快便會上手。
既然X10內置光學取景器,就必然可以關閉LCD顯示器。但X10并沒有獨立的LCD開關,需要按下LCD右側的DISP BACK按鈕并切換到最后一個選項(LCD關閉)。
富士X10支持最高10張/秒的連拍,但此模式下會縮減像素,可滿像素連拍的最高速度為7張/秒。
《《高:約7幅/秒8幅(尺寸L、M、S)/16幅(尺寸M、S)
中:約5幅/秒8幅(尺寸L、M、S)/16幅(尺寸M、S)
低:約3幅/秒8幅(尺寸L、M、S)/16幅(尺寸M、S)《《
連拍在很多時候是必要的,比如我想捕捉小貓抓蒼蠅的連續動作,就只能使用連拍,如下圖:
GIF動畫中的其中兩張靜態樣片:
● 感光度測試
富士X10使用一枚1200萬像素2/3英寸的CMOS影像傳感器,相比X100的APS-C畫幅自然是小了不少,但比專業級DC上常見的1/1.7英寸左右的傳感器略大一些。那么這塊傳感器的畫質表現究竟如何?首先我們看看它在各檔感光度上的畫質表現(X10的感光度范圍是ISO 100-3200,縮減像素擴展后可達ISO 12800)。
各檔感光度100%截圖對比:
擴展后的感光度多了ISO 6400和ISO 12800兩檔可選,下面是100%截圖:
結論:從截圖來看,X10在ISO 800以內都有不錯的成像表現,控噪、色彩、曝光、銳度都能達到較高水準。雖然ISO 1600和ISO 3200成像銳度下降,但色彩、控噪和曝光表現依然優秀。因此X10在ISO 800以內可作為常用感光度,ISO 1600和ISO 3200作為備選感光度(實在需要提高感光度來提高快門速度的情況下)。雖然X10的感光度可擴展至ISO 6400和ISO 12800,但畫質下降得比較嚴重,非極端條件(比如記錄下來比拍好更重要的情況下)下不建議使用。
● 白平衡測試
接下來測試X10的自動白平衡和手動白平衡在恒溫光源環境下的成像對比,看看它的自動白平衡精準度如何。
自動白平衡和手動白平衡100%截圖對比:
結論:相比手動白平衡,X10的自動白平衡略微偏暖,在一些色溫較高(比如夕陽直射的地方)的環境下拍照時可以考慮采用手動白平衡拍攝。
由于采用2/3英寸傳感器,相比大多數采用1/1.7英寸傳感器的專業DC,富士X10的畫質更為出色。這主要體現在X10具備更高的寬容度,畫面的暗部細節得到更好的表現。
樣片均可點擊查看原圖,保留原始EXIF信息。
以下是一組使用不同光圈拍攝的夜景,可以看出X10在光圈為F5.6-F8之間具有更好的畫質表現,可見它的最佳光圈也在這個范圍之內。
樣片均可點擊查看原圖,保留原始EXIF信息。
富士X10復古的設計、強烈的金屬感和極佳的手感吸引了我,在外觀設計上它確實做得非常優秀。如果不跟4/3和APS-C畫幅的相機比的話,X10的畫質表現也算得上優秀,至少比起它的競爭對手佳能G12、松下LX5、理光GRD IV等要略勝一籌。但X10的售價為4600元,比它的所有競爭對手都要貴,這樣看來它的優勢也并不明顯。
X10旁軸相機的外觀設計為它帶來了復古的迷人外觀,同時也帶來了類似旁軸相機的操作方式。如果你習慣這種必須雙手操作的方式,你會很喜歡X10,也會覺得它操作起來很方便;但如果你習慣絕大多數DC那種單手的操作方式并且不愿意改變,那么X10可能并不適合你。
X10身上隨處可見富士的用心:精心設計的光學取景器、下凹刻印的“FUJIFILM X10”logo、幾乎包裹整個機身的黑色凸點防滑塑膠、漂亮的金屬鏡頭蓋……但是,對于一款體積小巧到可以塞進兜里的相機來說,我更愿意單手操作而不是雙手操作,我也更愿意使用LCD取景而不是光學取景。在我看來,富士X10是在挑戰大多數用戶的使用習慣,這將是一次巨大的挑戰。